移民去新加坡的都快被忽悠瘸了

2022-10-16     缘分     16391

看着便宜,但非本国国籍或长居证持有人或二者的家属不能购买。

新移民只能去买价格高昂的商品房公寓。

新加坡的公寓,其实在这波涨价之前早就在全球以贵著称,现在更是去到12万人民币的平均单价。

就这,还没算上外国人购房的高额税费。

再厉害的中产,想拿下100平的新加坡公寓,还是有点吃力。

买不起,还不能租吗?

不好意思,楼价飙升顺带炒起了房租、酒店,甚至车牌和夜场消费等等一系列下游物价。

尤其是房租,最近一年来,新加坡房租普涨了三到五成。

今年5月,一个美国女生在新加坡因为抱怨租金上了新闻,她的小公寓租金达到了1万新币/月,折合人民币接近5万。

这个价格,能在国内一线城市租到最顶级的小区了。

除此以外,子女的教育成本,新加坡的日常开销,每样都不低。

上个月外媒报道,新加坡的拥车证价格,类似我们拍牌费用,上升到11.3万新币,在国内足够换一台奥迪A6。

有了车,总得烧油吧。

新加坡今天实时的95号汽油价格,是3.08新币,折合人民币15元,几乎是国内油价的两倍。

要是用电吧,新加坡电费也涨了。

新加坡电费计算和我们不同,他们按房屋大小和家庭人口等计算。

有新加坡网友和家人住一套4房的组屋,最近一个月电费多交了8元新币,折合人民币40块。

那不买车,打车总行了吧?

现实是新加坡的计程车计费标准也上调了0.5到0.8新币,近期的新加坡人直呼打不起车。

如今的新加坡百物飞腾,就连吃饭买个蔬菜,菜价也涨得起飞。

如果是带娃甚至多胎家庭,生活成本简直不敢想像的高。

因为新加坡的公立学校资源紧张,新移民往往只能给子女报读学费昂贵的国际学校。

但要是读国际学校,在国内也可以,何必跑到新加坡去?

而随着政府进一步缩减公立学校的规模和报读名额,可以预见的是国际学校的学费还会继续上涨。

就算运气好,获得长居证,或是和新加坡本地人结婚生娃的,政府公立学校也在涨价。

外媒报道,新加坡打算从2023年起对中学和小学每个月的学费上调150和50新币。

如果孩子到了大学,则更夸张。

以最顶尖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国际学生学费上涨了2000新币,总价来到66650新币一年。

新加坡国立这一涨,其余5所顶尖大学也跟着一起涨。

雪上加霜的是,新移民的伴侣找工作更难了。

新加坡政府最近关闭了家属签证的工作渠道,导致养家糊口的重担完全落在了拥有工作签的一方。

这两天看到文章说,月薪1万新币的技术职工移民家庭在新加坡只能过非常清贫的生活。

而据老徐所知,新加坡中国企业职工的薪水,平均只有1.2到1.6万新币左右。

富豪移民新加坡是“养钱”,中产移民新加坡则是纯纯的当炮灰啊。

前期吸引移民,后期下刀收割,新加坡像极了交友软件上的“杀猪盘”。

这点上,新加坡和越南极其相似。

越南在近一两年,也是靠一堆堆数据和“东南亚蓝海”的大饼忽悠了无数人到来开厂和移民。

“大忽悠”无限催化后,越南的金融和楼市爆火,华尔街来这里猎杀,李嘉诚到这里建房。

结果现在越南人承受不起房价,移民根本不考虑高价住房,楼市先暴雷了。

再有,越南富豪暴毙,名下银行丑闻曝光,发生疯狂挤兑,当地人人人自危。

越南敢说自己超越中国也尚且如此,何况新加坡。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不信邪的,说什么也要在中国赚钱后把资产全部转移到新加坡去。

宁愿在那边做二等公民,也不愿意建设下祖国。

对这些人,巴菲特早有定论:没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

历史也证明了, 凡做空自己祖国的,没有几个能笑到最后。

前有李嘉诚,后有潘石屹。

甚至现在凉凉的许家印,早年间坚持在国外买房,前几天还被曝出是伦敦最贵别墅的真正业主。

如今的他们,过得早就不如从前那般潇洒。

反观净赚才26亿,却一出手就是160亿捐款的曹德旺,做空和做大中国,孰好孰坏,高下立判了。

而即使抛去这些所谓国运、格局的东西,回归新加坡热的现实问题上。

新加坡看似一个中立而稳定的发达国家,实则命运并不把握在自己手里。

一个国土面积不如深圳一半,人口只有香港特区八成的真弹丸之地,军队只象征性存在。

要是穷到极致也就算了,但新加坡肥得流油,最容易惹人眼红。

在全球局势动荡的日子,夸张点说,这里的人过了今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

而这些,才是新加坡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

移民去新加坡的都快被忽悠瘸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