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爆發一新冠「後遺症」:本地人找不到外國伴侶、跨國婚姻銳減!

2022-10-18

萬事通說

新冠又一「後遺症」暴發!本地人找不到外國伴侶、跨國婚姻大銳減!

在所有的婚姻形式中,萬事通最佩服的就是跨國婚姻,兩個來自不同國家,文化差異很大的人,因為愛情共同努力生活。而新加坡作為典型的移民國家,跨國婚姻已成為家庭組成的常態。

然而,一場新冠疫情讓跨國婚姻銳減!很多情侶無法忍受長期異地而選擇分手,而很多跨國家庭也因異地分居選擇離婚。新冠疫情不僅影響大家的身體健康,還成為減少跨國婚姻的「後遺症」!說好的防疫不隔心呢~

新加坡跨國婚姻銳減,

背後竟是新冠在作祟

在開始今天的扎心數據前,萬事通先來明確一下什麼是「跨國婚姻」。

據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發布對它定義,新加坡的跨國婚姻需要滿足兩個必要條件。

第一:一對新人中要有一位新加坡公民。

第二:配偶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或非居民的外籍人。

新加坡開放包容,前不久還承認了同性戀不違法,性別不能阻止相愛的人結成連理,不同的國際和文化也不能拆散有情人。 不過,疫情這兩年我們能看見距離對跨國婚戀造成的殺傷力!

據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本地人的婚姻中有29%屬於跨國婚姻,足見跨國婚姻一直是新加坡不容小覷的家庭組成方式。

而相比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的37%,2021年的跨國婚姻已下滑到30%。可別小看這7%,對於急需外國人口補充的新加坡可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2021年,新加坡正實施邊境管制,海外出行不是很方便。就拿中國來說,來往兩國不僅要遵循冗長的隔離期,還要承擔高額機票,層層加碼讓不少跨國戀陷入僵局。

新加坡人更願意娶外國媳婦,

外籍伴侶大部分來自亞洲

在跨國婚姻中,外國新娘也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不少女星都選擇嫁到了新加坡,甜妹徐若瑄就是典型的一位。

這份報告也透露出,相比於新加坡女子嫁給外國新郎,新加坡男子更願意娶外國新娘。

在2021年的跨國婚姻中,69%是新加坡新郎娶了外國新娘,這些外國新娘也有一個共同指出,那就是96%是亞洲面孔。

本地人的審美點就在亞洲,還體現在外國新郎這事兒上。

在2021年的跨國婚姻中,剩下的31%是本地新娘嫁給了外國新郎,而這些外國新郎來自亞洲國家的比例也占到三分之二。

新加坡恢復邊境新常態,

跨國婚姻能否上升要看時間

不過話說回來,跨國婚姻的下降,也威脅著新加坡嚴峻的人口問題。

要知道人口一直是新加坡的發展「魔咒」,本地人享受單身,不願結婚,更不想生娃,那外國伴侶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尖銳問題。

在過去20年時間裡,新加坡跨國婚姻每年占到公民婚姻近40%。如今新冠疫情的突然席捲,近兩年讓這一比例出現明顯下降,難怪當局會坐不住~

如今新加坡邁入新常態,與其他國家恢復了正常往來,跨國婚姻能否再扛起新加坡的「婚戀大旗」,咱們還得慢慢看。

新加坡人口魔咒靠婚戀破圈,

本地單身「成疾」亟待解決

跨國婚姻被疫情影響,但新加坡如同一輛高速運轉的火車,沒人口怎麼能行呢?沒有外國新郎、新娘,本地人就不能自我消化嗎?

別說,這點還真有點難!

據另一項本地的調查發現, 新加坡大約有80%的單身人士都想結婚,但是約50%的人都沒有男女朋友,其中40%甚至這輩子都沒約會過!

這主要是因為, 他們的社交圈太小,沒什麼機會找對象 ,只能耐心的等待有緣人出現。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單身人士都喜歡用約會網站和手機APP去尋找另一半了。

不過也有大約60%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更希望以比較傳統的方式,如參加社交和休閒活動,或者通過親朋好友介紹對象。

看到這,萬事通忍不住感慨,這不就是全段時間火爆網絡的「入室搶劫式的愛情」, 不出去社交,還幻想有愛情! 月老和丘比特中外合作也救不了你啊~

總結

通心粉,你身邊有跨國婚姻的例子嗎?又是如何看待新加坡日益嚴峻的單身問題呢?快快留言告訴我們你的高見吧~

- The End -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0717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71 新幣

(*截稿前更新)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徐芳達: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保護主義抬頭 我國須努力適應新常態
  •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料今年亞太區整體經濟增長從原本的3.3%下調到2.6%
  • 今年4月 一到三房式組屋住戶用水量同比下滑7%到10%
  • 專家:黑白洋房可發展成多代同堂和年長者共享空間
  • 共4300名乘客在增強版靈活行程規劃計劃 改搭指定公交或調整通勤時間至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