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父母在,不遠遊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一句承諾,兩代溫情。
當代生活壓力巨大,很多人在成年後都選擇離開父母,有人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條件,有人為了實現人生理想,能安穩留在父母身邊的,屈指可數。新加坡就滿是這樣的異鄉人,別說陪伴父母,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的也大有人在!
然而,新加坡卻有這樣三兄妹,他們事業有成。大哥是技術員、二哥白領,最小的妹妹還在政府部門工作。 為了讓父母開心,他們紛紛選擇放棄高薪工作回家,守住父母經營了25年的滷麵攤位。這種「逆流」行為,讓網友怒夸暖心!
經營攤位25年,
坡島父母養出3個優秀的孩子
如果美食節目要出一版「舌尖上的新加坡」,那麼小販中心裡的美食最少要占一半以上的篇幅。這裡不僅包括萬象,匯聚美食,還擁有各種人間故事。
阿珍(化名)在新加坡小販中心一干就是25年,現在她已經62歲了,但說起創業,老人總是精神矍鑠。
在創業前,阿珍一家全靠丈夫打零工掙家用,可孩子一個又一個降生,很快就成了5口之家。從小對做飯感興趣的阿珍萌生了做小販的計劃。
1997年,阿珍在油池的一家咖啡店開了一家滷麵攤。干過餐飲的都知道,起早貪黑,飲食不規律已成為行業潛規則。但因為熱愛,阿珍不僅乾得很好, 還把釀豆腐的配料加到滷麵里,開創了獨具風味的7種口味的滷麵味道。
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為阿珍的滷麵店贏得了一大批忠實食客。開店掙到的錢,也讓她的三個子女長大成人。 兄妹三人完成學業後,也進入社會求職,因為表現優異,兄妹也都躋身高薪行業,阿珍也成為周圍鄰居教育子女的典範。
老人健康每況愈下,
老大出面接手父母的店鋪
開店25年,阿珍已經不把攤位當成賺錢的工具,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熱愛。她和丈夫都60多歲了,按理來說可以不用這麼拼。
每次開店,看到老顧客風雨無阻只為吃她的面,她就由衷地感覺滿足!有一次,晚上快打烊,一個小姑娘冒雨過來吃宵夜,她二話不說做了一份加料的滷麵,希望給到女生一種鼓勵。這種與食客的情感牽連,也讓她一直堅持著。
然而,歲月不饒人,常年累月的操勞讓她身體亮起了紅燈,之前雇的人幫手也辭了職。無奈之下,阿珍想到她的孩子們,她想讓他們回家幫她把店鋪經營下去。作為家裡的長子,老大體諒父母的不易,辭掉了技術員工作,回家幫父母看店。
店鋪人手短缺,
母親崩潰大哭
然而,這才是剛開始。滷麵攤需要4個人同時操作才能運營,父母年邁,一個個退了下來。
一次意外,老大的韌帶不小心受傷了,於是從事白領的老二也選擇回到父母經營的攤位。可還是有人力缺口,又招不到人。
這直接導致店面開關頻繁,漸漸,食客間開始有怨言,說阿珍開店有了名氣開始耍大牌。這對於阿珍來說,比任何打擊都致命。一次家庭談話, 阿珍不住地掩面大哭,表示不行就把店鋪關了吧。
示意圖
兄妹三人心疼父母,
挑起開店大任發揚光大
看到這,家裡的老么新新(化名)看不下去了,她知道母親一生要強,這次恐怕真的撐不住了。
當時她的事業也一片大好,在政府部門工作。為了讓父母開心,為了讓母親的精神得以傳承,她也毅然選擇回到攤位,和兩位哥哥一起把店開起來!
「雖然現在的收入只有之前工作的30%,但我工作了10多年,已經存了積蓄,生活沒問題,我只希望媽媽能開心。」新新說。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是為人子女一生的覺悟和必修課。
父母開店養孩子,如今孩子開店養父母,一個攤位,兩代親情。這已經不再是謀生的工作,而成為一種情感的締結。子承父業,阿珍的三個子女也將自己的工作所得用到了店鋪經營。如今,店裡的生意漸漸上了軌道,上個月還開了第三家分店!
網友眾說紛紜,
有人肯定有人質疑
阿珍一家的故事報道後,網友中間也掀起了「為父母開心放棄高薪工作」值不值得的熱烈討論。
有網友認為: 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同,選擇不同很正常。要是家庭條件好, 不需要高薪支撐家裡的生活,而家人又很需要自己的話就可以放棄高薪 。要是家裡很需要這份錢,那就不應該放棄了。
也有網友認為:辭職回家不是唯一選擇 ,三兄妹可以多出薪水請人幫父母做工啊,而且 放棄高薪工作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關乎理想,一定要慎重。
更多的網友認為:佩服三兄妹的選擇!父母年邁,希望他們開心是一件極度奢侈的事情。我們因為各種瑣事牽絆住不能在父母盡孝,看到他們能做到,心裡由衷的欽佩!
總結
其實,孝順從來不拘泥於形式。有人異國他鄉打拚,只為了年邁的父母不會因為錢而難過,生病了捨得買滋補品,住院了捨得做手術。有人大學畢業回到老家,陪伴父母,讓他們不感覺孤單……
如今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國的小夥伴與父母見不了面,只能通過每月省下的薪水寄託他們的想念,這都是我們盡孝的一種方式,無需比較!針對此事,通心粉們有什麼看法呢?
- The End -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1181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53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