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來,物價和生活費飆漲的消息總是「陰魂不散」,讓人們不禁想問,「錢不夠用」的感覺到底還得持續多久?
新加坡金管局昨日(27日)公布的半年一度《宏觀經濟評估》報告給出了其評估:
本地通貨膨脹明年上半年將維持高檔,直到下半年才會出現較明顯的減緩跡象。
換句話說,面臨通膨壓力的國人,可能最快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稍微喘口氣。
報告預估,不包括私人陸路交通和住宿費的核心通脹率在2022年全年將達到約4%的水平,全年整體通脹率則是約6%。
到了2023年,全年核心通脹率將介於3.5%至4.5%,全年整體通脹率介於4.5–5.5%。
然而,外部因素和人力市場緊縮的衝擊,仍將在今年餘下時間和明年上半年持續推高物價。
本地人力市場呈現「粥多僧少」的情況下,僱主必須祭出更高薪水「搶人」,薪資水平預計將持續攀升。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人力市場過度緊縮,薪資增長失衡,是推高通脹率的元兇之一。
隨著企業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商品和服務價格將無可避免地攀高。
人力市場過度緊縮,薪資增長失衡目前已是全球趨勢,新加坡的主要貿易夥伴亦無法倖免,因此本地賴以進口的商品價格將持續攀高。
只有到了明年,相關情況才會逐漸緩解。
金管局預計,從2022年餘下的月份一直到2023年,持續地強勁輸入非居民勞動力能緩解本地人力市場緊縮。
加上全球商品需求的下滑,職缺數量減少,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人力市場緊縮的情況也會舒緩。
在本地和全球人力市場緊縮程度相對舒緩,供應鏈逐漸恢復正常的情況下,商品價格有望降低。
金管局預測,全球經濟增長今年放緩至3.3%,明年進一步放緩至3%。
當局認為,美國經濟應能躲過嚴峻衰退,東協經濟也將展現一定的韌性,但不排除明年可能出現更糟的結果。
金管局預估,新加坡經濟今年將增長3%至4%,但明年會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
消費稅調漲「撞上」通貨膨脹 除了通脹,明年1月將從7%調高至8%的消費稅(GST)同樣讓不少國人如坐針氈,擔心在雙重夾擊下,日子更不好過。
金管局報告也提到了這點。
當局指出,消費稅調漲勢將推高商品價格,但強調相關影響只是暫時性的。
報告預估,2023年的全年核心通脹率將介於3.5%至4.5%,全年整體通脹率介於4.5–5.5%。
但如果排除消費稅調漲的因素,明年核心通脹率則介於2.5%至3.5%,全年整體通脹率介於4.5–5.5%。
隨著通脹日益嚴重,消費稅到底該不該如期調漲不斷成為熱議話題。
部分輿論認為,通脹居高不下之際,政府仍調高消費稅並不合時宜。
但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則多次解釋,為因應醫療保健等公共開支上升,消費稅調漲已無法再延後。
在該配套下,21歲以上國人可獲得700新元至1600新元不等的現今津貼,同時給予本地家庭水電費回扣及鄰里購物券等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