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憑自動駕駛攪動汽車業 新加坡這一領域表現如何

2021-10-18

作者: 周文龍

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成為一股趨勢。汽車大廠都大力投資研發自動駕駛,新加坡和許多國家也把自動駕駛納入智能交通系統的重點項目之一。然而,在這越來越白熱化的競爭格局中,表現最亮眼的並非汽車製造商,而是科技公司。為什麼科技公司紛紛踩油門,加入自動駕駛行業賽道?它們擁有哪些優勢,將面對哪些挑戰,未來是否可期呢?

商業圈經常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擊敗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同行對手,而是來自其他行業和領域的人。」

谷歌、蘋果、華為、百度、騰訊和小米等,這些都是廣為人知的科技公司,它們除了擁有本身主打行業的領先科技產品和服務外,如今也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勢力。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今年6月剛獲得了一筆25億美元(34億新元)的融資,最新估值超過了300億美元,是自動駕駛的龍頭老大。它去年10月份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無人駕德士服務Robotaxi,為行業首創。

多年來,蘋果造車已是公開的秘密。早在2014年,蘋果公司就展開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蘋果總裁庫克(Tim Cook)在一次採訪中暗示,自動駕駛技術或將成為蘋果的一個主要技術。有媒體報道,蘋果計劃在2024年前生產自動駕駛汽車,預料會跟特斯拉(Tesla)形成直接競爭。

在中國,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一早衝進汽車圈,在自動駕駛領域裡布局。其中,百度Apollo項目啟動近八年,累計投資數百億人民幣。幾個月前,百度宣布將在2023年起用一支擁有3000輛機器人計程車的車隊,為300萬用戶提供服務。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啟動近八年,累計投資數百億人民幣。(網際網路)

近來,華為和小米等也加入這個越來越擁擠的賽道。今年4月,華為與北京汽車合作打造的北汽極狐阿爾法S推出,給車企帶來許多驚喜。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宣稱,華為現在能做到市區1000公里無干預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力比特斯拉好很多。

小米今年3月宣布進軍自動駕駛行業,10年投資100億美元,由小米董事長雷軍親自領軍。

為什麼中西科技公司紛紛搶灘自動駕駛市場,讓自動駕駛成為它們的重點業務之一呢?

自動駕駛汽車可提高使用量

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助理教授袁錦輝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表示,自動駕駛無疑是未來智能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公司投資於這一領域,就是要在市場爭取先發優勢。

他說:「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研究和開發的快速進展,以及5G網絡技術等基礎設施支持,預計到2040年,自動駕駛汽車將占據全球交通市場的66%。考慮到這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哪家公司能成為首個推出可靠自駕汽車技術者,就能設定行業標準,並取得巨大銷售額。」

汽車業著名諮詢機構IHS預測,全球的自動駕駛汽車銷量將從目前每年約5萬1000輛,飆升到2040年的3300萬輛,占全球新汽車銷量的26%。

本地自動駕駛科技公司Ai Robotics Technology總裁達斯(Debajit Das)進一步指出,汽車是一般人生活第二大開支,僅排在住房之後,估計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可達2萬億美元。更重要的是,自動駕駛汽車可能顛覆當前的汽車交通系統概念,對交通規則、基礎設施和城市規劃帶來巨大變革。

Ai Robotics創立於2016年,側重於L4超高度自動駕駛技術(見圖表),曾在聖淘沙高爾夫球場試行自動高爾夫球車,目前正探索中國自動駕駛市場機遇。

達斯表示,傳統汽車在大部分時間內(96%)處於空閒狀態,利用率較低。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依次供需要的人使用,因此可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減少車輛消費總量,有效減少碳排放。

他說:「未來的出行,可能只須在手機上進行預約,無人車輛就會出現在你面前,並自動規劃最優路線,將你送到目的地。你不必浪費時間堵在擁擠交通里,停車需求隨之下降,甚至不需要有車,無形中省下寶貴時間、金錢和土地資源。它還能產生網絡效應,載你到有關聯的零售、餐飲和娛樂地點消費,所帶來的潛在經濟效益龐大。」

科技公司掌握自動駕駛優勢

在過去,汽車製造屬於高端複雜行業,所有車子的產品質量和安全設備要求非常嚴格,須有相應領先技術。所以經常被視為製造業的標杆。

現在,汽車業「變天」,自動駕駛漸漸成了科技公司的標配,造車商似乎不再占有造車優勢。

對此,國大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助理教授陳摯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汽車製造核心技術已從引擎和變速箱等硬體為主,轉向以感應器和人工智慧軟體為主。

他說:「一輛汽車大致有3萬個零件,內部結構複雜;自動駕駛汽車以電動車為主,只有約1000個零件,生產過程簡化很多,造車不再顯得高端複雜。加上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智能軟體技術,都是科技公司最擅長的部分,它們在與傳統汽車公司的競爭中,自然占了上風。」

事實上,在汽車智能化的時代,科技公司話語權越來越大,傳統車商開始感受到威脅。

汽車公司抱團競爭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今年6月股東大會上談到與華為的合作時坦言,上汽不會採取由對方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最多是雙方合作的方式。他說:「這時候就成了(華為)是靈魂,我是軀體。這個我們是不能接受的,我們這個靈魂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不少傳統汽車公司也展開回擊。例如大眾汽車(Volkswagen)與競爭對手「抱團」,在去年6月與福特宣布雙方將在電動化、商用車和自動駕駛領域合作,包括26億美元開發Argo AI自動駕駛汽車。本田汽車(Honda)在2018年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合作開發的Cruise,總投資額約27億5000萬美元。

現代汽車(Hyundai)則選擇跟科技公司安波福(Aptiv)合作,在2019年共同出資40億美元組建合資企業,開發自動駕駛汽車Motional。

顯然的,科技公司和汽車商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結果誰會勝出?

KPMG公共運輸聯合主管拉馬穆爾蒂(Satya Ramamurthy)看好科技公司,認為它們在應用物聯網(IoT)、大型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的技術能力,與自動駕駛汽車業務互相匹配。

陳摯從技術路線的角度,稍微看好汽車公司或將脫穎而出。

他說:「科技公司是直接從L4和L5開發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車子須依靠雷射測距儀、視頻攝像頭、環境感知器等昂貴裝置,至今難以大規模推廣應用。汽車公司選擇更具實用性的智能車技術路線,從L1至L3入手,逐步升級到更自動化功能,反而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但無論是科技公司或汽車公司獲勝,陳摯認為,自動駕駛大勢不會改變,這個領域投資將繼續火熱。

新加坡很早起跑 「成熟度」領先全球

新加坡雖沒有蓬勃的傳統汽車製造行業,在自動駕駛發展路上卻起步很早。2013年,政府已率先提出「新加坡自動車計劃」,圍繞自動駕駛汽車實際應用的可行性、區域內運輸系統,以及可能涉及的技術及法律政策展開探討。

2016年,新加坡開啟首個面向公眾的自動駕駛德士Nutonomy試運營,是全球最早推出Robotaxi服務的國家之一。同年,位於南洋理工大學的無人駕駛車測試與研究卓越中心(簡稱CETRAN)成立,供測試無人駕駛車輛遇上不同交通和天氣情況的運作。

位於南洋理工大學的無人駕駛車測試與研究卓越中心2016年成立,提供無人駕駛車輛測試。(檔案照片)

隔年,政府修訂《道路交通法》,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進行測試。此後,新加坡自動駕駛區域不斷擴大,至2019年,西部超過1000公里的公路可供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MooVita研發的自動駕駛汽車,在新加坡濱海灣浮動舞台讓智能交通系統世界大會的訪客試乘。(葉振忠攝)

KPMG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加坡在世界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中排名世界第一。

KPMG報告顯示,新加坡在世界自動駕駛汽車成熟度中排名第一。圖為自動駕駛構想圖。(新加坡政府科技局提供)

拉馬穆爾蒂指出,新加坡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為它在「政策和立法」以及「消費者接受度」這兩方面的表現最好。

他說:「自動駕駛汽車會對新加坡產生積極影響,創造更高價值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在軟體開發、數據工程/分析和通信等新興科技領域……它也能減少公共和貨物運輸行業對外國人力的依賴。」

他也預計,新加坡政策環境將引來更多自動駕駛和科技業者在此布局,進一步擴大來自外國的投資。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司機超速闖紅燈連撞5車,嚴重變形翻覆,兩人當場身亡!
  • 野生水鹿本地再現蹤 攝影師有幸半夜拍到一整群
  • 淡濱尼車禍57歲死者是家中孝女 弟弟:家裡一年痛失三家人
  • 新加坡Sephora助理經理向承包商受賄,被判罰款7萬新幣!
  • 戶外教學需求增加 私立學前教育機構:聘請合格教師是挑戰
  • 寶馬撞後逃又涉另一車禍 28歲青年疑醉駕拒檢被捕
  • 地鐵環線因列車故障已清除 恢復正常運作
  • 濱海灣花園「夢幻鬱金香」展覽十周年 四品種鬱金香首次展出!
  • 地鐵環線列車故障 導致服務延誤
  • 地鐵環線列車早上發生故障 乘客因此遲到
  • 我國同印尼簽署兩項合作備忘錄
  • 濱海灣花園「夢幻鬱金香」展覽十周年 四品種鬱金香首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