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為了讓人們居者有其屋,建屋局血虧$43.6億!
說起「北上廣深」,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當地高昂的房價,打工人辛辛苦苦數十載,可能還負擔不起首付。
而在新加坡,大家早就做到了「居者有其屋」, 甭管是新婚燕爾的小夫妻,還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大家都能安得其所。2022年,新加坡近9成的居民家庭都有自己的房子~
然而,「在居者有其屋」的背後,卻是當局的默默付出。2021/22財政年,建屋局為了讓坡島居者有其屋,已經「倒貼」38.5億新元。就這,網上還有人說,新加坡推出組屋制度是為了賺錢呢!
新加坡建屋局財政赤字達43.6億新
「居者有其屋」項目占據38.5億新
為了讓坡島每個居民家庭都有房子住,建屋局可真是操碎了心......
新冠疫情肆虐新加坡3年,隨著疫情的舒緩,當局也推出了更多組屋項目,發放的購房津貼也隨之增加!
根據建屋局公布的2021/22財年年報來看, 截止到3月底,建屋局的財政赤字已經達到43.6億新元,同期增長86%,創下了歷史新高!
其中「居者有其屋」項目的財政赤字就達到了38.5億新元,比前一個財政年多出一倍!這次的赤字主要源自三方面:
1 興建中新組屋的預期虧損 — 22.62億新元
2 交付新組屋時的實際虧損 — 6.59億新元
3 發放給轉售組屋和執行共管公寓(EC)買家的公積金購屋津貼 — 8.49億新元
也就是說,最近這批新組屋,一建出來就是註定要虧損!早前 當局已表明將增加預購組屋供應,意味著興建中的組屋預期虧損會進一步增加。 然而哪怕這樣,還有網友說,新加坡推出組屋制度就是為了賺錢!
唉,為了讓「居者有其屋」,建屋局終究還是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財政赤字增加是因為
建築、人力和土地成本上漲
虧損這麼多,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面:建材成本上漲和人力成本上漲。
後疫情時代趕上了俄烏戰爭,全球都面臨嚴重的通脹問題,建材成本自然也跟著上漲了。
新加坡沒有現成的建材,所以只能通過進口。在石油等能源都高漲的情況下,運輸成本也會跟著上漲,那造房的原材料自然也就貴了。
與此同時,後疫情時代鬧人荒,新加坡各建築公司招不到人,他們就只能不斷調高薪水,吸引外勞入境。如此一來,承包商開出的價格自然就貴了,這些都需要建屋局去承擔。
另一方面,新加坡轉售組屋價格接連創下新高,這也會帶動土地成本上升,從而進一步推高「興建中新組屋的預期虧損」。
照理來說,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的,建屋局可以藉此機會名正言順的調高預售組屋的價格,讓居民來買單,但誰讓大坡島遵循的是「居者有其屋」政策呢?
新加坡建屋局為了「居者有其屋」
承擔了上漲的土地和建築成本
新加坡新婚夫妻也買得起房
說了這麼多,到底啥叫「居者有其屋」?說白了,就是能讓居民都買得起房!早前有人擔心,土地和建築成本的上漲,會讓新組屋的價格飆升。
對此,新加坡建屋局明確表示,新組屋定價不會與地價掛鉤,即使地價上漲,新組屋也不會更貴。自2019財年以來,新加坡的建築成本漲了大約30%左右,然而這些成本基本都被建屋局承擔了。
不僅如此,當局還通過居者有其屋計劃,調高了對新組屋售價的津貼和公積金購屋津貼,以此確保組屋定價是人們可負擔的起。
新加坡的預售組屋本來就便宜(因為當局已經補貼了很多,基本上比市價便宜40%左右),給低收入人士住的2房式更是10萬新幣起步,收入越低,政府給的補貼就越多,最後到手只需要支付2萬新幣。
正常夫妻買房一般都是3房式起步,如果不買那些成熟組屋區,而是一些新區,政府補貼過後,價格基本就10萬新幣出頭。一般情況下來說,夫妻2人都會有點公積金,這是政府強制幫你存的,每月自己交工資的20%,僱主補交工資的17%。
扣掉公積金,基本只需要付個3-4萬新幣而已。這點錢,老百姓咬咬牙存個2-3年,也就有了。
換句話來說,新加坡的新婚夫妻,雙方都工作了幾年,有一定公積金的基礎下,基本上等個3-4年就能買一間3房式的組屋了。而從「拿號」到入住新房的剛好只需等個3-4年,所以許多本地夫妻結婚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選擇心儀的預售組屋!
李光耀:居者有其屋,有恆產者有恆心!
建屋局: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看到這裡,想必許多通心粉都開始羨慕了。一結婚就能有房住,還不用掏空父母的積蓄,這種神仙政策是誰想出來的?
當然是國父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剛建國時,本地幾乎沒有人以新加坡人自居,他們大多數都是說「我是福建人,我是廣東人、我是海南人」等等。
當時以李光耀為首的政治領袖們就想,這不行啊,如果國民都這麼沒有歸屬感,那還建什麼國?早點散夥得了。當時李光耀的原話是:「居者有其屋,有恆產者有恆心!」
那要怎麼培養國民歸屬感呢?簡單,給他們房子住就好了。華人都把房子看的很重,有了房子也就有了根,就有了歸屬感,那他們自然會把新加坡當成自己的家去建設了!於是就有了聞名世界的居者有其屋政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建屋局大廳里,也就有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字。
1966年國會通過《土地徵用法》
為的就是給居民建造組屋
既然決定要建房,那就需要土地,可彼時新加坡剛建國,政府根本就沒有多少土地,
要知道,新加坡曾被英國殖民,當時的土地也承襲英國的土地私人制度,這可讓勵精圖治的李光耀十分不滿,堅決要摒棄。
在他的堅持下, 1966年新加坡國會通過了《土地徵用法》,明確規定政府有權在必要時,為公共用途強制徵用私有土地,不過會給予土地所有者補償。
新法案推出後,雖然有紛爭,但卻沒有發生過一起惡性案件。這也得益於政府的廉潔和公正。盡全力給被徵用土地者一些「賠償」。有點類似國內的拆遷戶,但賠償金額遠遠沒有那麼多。
流水線上的組屋也別有溫情,
衣食住行下樓走著就能搞定
如今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已經推行了將近半個世紀,組屋也建的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在現如今的組屋建設中,已經形成了流水線一樣的規模化生產。這樣的產品未免太過死板,於是政府每5年都會對組屋外牆進行粉刷,甚至讓居民自己投票想要的住家顏色。
當然,在配色上政府偶爾也會皮一下(如下圖),但是這種細節真的很有人情味,又被暖到好不好~
組屋外觀更新換代,周邊配套也必須跟上!新加坡人喜歡「趴趴走」,那就把所有的便民設施都搬到家門口!
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商店超市、濕巴剎、小販中心、咖啡店就在附近;籃球場、兒童遊樂場、跑道等娛樂設施免費進;
診所、學校、公交站、地鐵走著就能到!對了,新加坡組屋還孕育獨具本地飲食文化的小販中心,米其林神級小店就藏在其中!
新加坡組屋設施齊全
人民住得舒坦
新加坡組屋的「硬裝」好了,「軟裝」也必須跟上!
生活在新加坡的組屋,經常讓人忘了這裡是「保障房」,因為這裡實在太好住了!
1.新加坡組屋每一層樓都有長走廊
新加坡是個移民國家,各種族的人都在這生活,長長的走廊是為了方便住戶交流,社會安定了,社會才會安定,小小的組屋走廊,包含了多少新加坡的良苦用心。
2.足不出戶倒垃圾
新加坡組屋設有室內垃圾通道,每戶或每層樓設有一個垃圾通道口,不用下樓就能遠離垃圾的困擾,保護了環境,也維持了鄰里和睦。
3.家家戶戶都有防空洞
新加坡的安危意識也滲透進組屋制度,每一套組屋,不論大小都會有一個「防空洞」,為的就是預防戰爭、地震等自然災害。哪怕用不著,也必須每戶都準備著~
4.推出的老年組屋有扶手、防滑地板
隨著近來人口老齡化加劇,新加坡政府還推出了老人公寓組屋,這種老人公寓組屋不僅價格更低,裡面里配置了扶手、防滑地板,細節滿分。而且樓下就是醫院,老人看病很方便。
5.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
組屋制度截止到目前,已經存在了50多年,很多組屋非但不陳舊,還愈發光彩。
這也是因為有政府這一有力後盾!新加坡政府對組屋的修繕非常到位,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組屋的品質與商品房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總結
為了讓新加坡的人們居者有其屋,當局可真是「嘔心瀝血、煞費苦心」,牙都虧沒了還要往肚子裡吞。
下次通心粉們回到組屋,可別忘了建屋局的「無私奉獻」啊!通心粉們,對新加坡的居者有其屋計劃,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里留言交流~
- The End -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1568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39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