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名负责百万元组屋交易的房屋经纪参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54%买家是为从私宅“降级”到组屋。
为更了解百万组屋买家的特点,博纳产业(Propnex)研究团队对去年1月至今年8月间负责百万组屋交易的旗下房屋经纪展开问卷调查,共有约30人参与。
根据调查报告,出售私宅来购买百万组屋的买家的年龄,多数在40岁及以上,之前居住在公寓或有地私宅。他们购买百万组屋是为了在退休后,从面积较大的私宅,搬迁到规模较合适的房子。
约六成的百万组屋有两名或以上的买家争购。在这些交易中,买家为了成功购屋支付了至少5万元的现金溢价。有10%的百万组屋买家支付了超过10万元的现金溢价,27%的买家则没有支付任何现金溢价。
调查也显示,买家愿意支付百万元购买转售组屋的三大原因是单位位于高楼层、靠近地铁站,以及他们喜欢单位所在的市镇与邻里。
今年的百万组屋交易中,约33%的单位在10楼至20楼之间、超过42%是在20楼及以上。
另一个百万组屋的特点是单位面积较大,今年首九个月的百万组屋交易中,38%的面积超过120平方米、约53%的单位介于100至120平方米,其余9%的单位少于100平方米。
在房型方面,9%的百万组屋为四房式、64%为五房式,另有27%为公寓式单位。
根据博纳产业及政府网站Data.gov.sg的数据,截至星期一(10月17日),今年共有295宗百万组屋交易。
调查其中一块聚焦于百万组屋买家背景。买家年龄有一半是50岁及以上,超过60岁的占了23%,50岁至60岁占27%。30岁至40岁占比最大,有31%买家属于这个年龄层。
买家职业方面,大部分是专业人士占了54%,下来就是从事经理及行政工作者占了近两成。再来就是无业族占12%,比自雇人士的11%还高。
报告就指出,大部分的无业族买家是50岁以上人士,处于退休或是半退休状态。
另外一组数据则显示,54%的买家是从私宅“降级”到组屋,而当中大部分也正好是50岁以上者。
27%买家无需付现金溢价
有27%百万组屋买家不需要支付现金溢价,学者点出很可能来自常见百万组屋地区。
程天富指出,大部分百万组屋买家还是要支付现金溢价,而如果买的百万单位同座或是附近比较没有这类百万交易的话,那有可能出现现金溢价较高的情况。
“估价看的包括地点、单位装修、楼层等等,当然也会看同类型单位在那一带的转售价作为参考。"
程天富认为,那27%不需要支付现金溢价者,较有可能是像达士岭摩天组屋和杜生路一带摩天组屋。这类已经有很多百万组屋交易,因此估价也已经属于百万行列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