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30名負責百萬元組屋交易的房屋經紀參與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有54%買家是為從私宅「降級」到組屋。
為更了解百萬組屋買家的特點,博納產業(Propnex)研究團隊對去年1月至今年8月間負責百萬組屋交易的旗下房屋經紀展開問卷調查,共有約30人參與。
根據調查報告,出售私宅來購買百萬組屋的買家的年齡,多數在40歲及以上,之前居住在公寓或有地私宅。他們購買百萬組屋是為了在退休後,從面積較大的私宅,搬遷到規模較合適的房子。
約六成的百萬組屋有兩名或以上的買家爭購。在這些交易中,買家為了成功購屋支付了至少5萬元的現金溢價。有10%的百萬組屋買家支付了超過10萬元的現金溢價,27%的買家則沒有支付任何現金溢價。
調查也顯示,買家願意支付百萬元購買轉售組屋的三大原因是單位位於高樓層、靠近地鐵站,以及他們喜歡單位所在的市鎮與鄰里。
今年的百萬組屋交易中,約33%的單位在10樓至20樓之間、超過42%是在20樓及以上。
另一個百萬組屋的特點是單位面積較大,今年首九個月的百萬組屋交易中,38%的面積超過120平方米、約53%的單位介於100至120平方米,其餘9%的單位少於100平方米。
在房型方面,9%的百萬組屋為四房式、64%為五房式,另有27%為公寓式單位。
根據博納產業及政府網站Data.gov.sg的數據,截至星期一(10月17日),今年共有295宗百萬組屋交易。
調查其中一塊聚焦於百萬組屋買家背景。買家年齡有一半是50歲及以上,超過60歲的占了23%,50歲至60歲占27%。30歲至40歲占比最大,有31%買家屬於這個年齡層。
買家職業方面,大部分是專業人士占了54%,下來就是從事經理及行政工作者占了近兩成。再來就是無業族占12%,比自僱人士的11%還高。
報告就指出,大部分的無業族買家是50歲以上人士,處於退休或是半退休狀態。
另外一組數據則顯示,54%的買家是從私宅「降級」到組屋,而當中大部分也正好是50歲以上者。
27%買家無需付現金溢價
有27%百萬組屋買家不需要支付現金溢價,學者點出很可能來自常見百萬組屋地區。
程天富指出,大部分百萬組屋買家還是要支付現金溢價,而如果買的百萬單位同座或是附近比較沒有這類百萬交易的話,那有可能出現現金溢價較高的情況。
「估價看的包括地點、單位裝修、樓層等等,當然也會看同類型單位在那一帶的轉售價作為參考。"
程天富認為,那27%不需要支付現金溢價者,較有可能是像達士嶺摩天組屋和杜生路一帶摩天組屋。這類已經有很多百萬組屋交易,因此估價也已經屬於百萬行列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