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A修條例 增加市區居住人口 CCR住宅項目 至少兩成單位面積不小於70平方米

2022-11-03

從明年1月18日起,中央區所有組屋、共管公寓以及有住宿的商業和混合用途項目,至少兩成住宅單位的面積不能小於70平方米(約753.47平方英尺)。

分析師認為,修訂條例有助增加中央區的居住人口,滿足不同的家庭規劃需求,讓中央區更有活力。

市區重建局星期二(10月18日)在網站上發布通告,修訂中央區非有地住宅項目的較大單位比率,鼓勵更多人住在中央區。

市建局說,它留意到中央區住宅單位的面積有持續縮小的趨勢,因此修訂指導原則,以確保中央區的住宅維持良好的單位面積組合。

中央區橫跨11個規劃區,包括歐南園、博物館區、紐頓、里峇峇利、新加坡河、濱海南、濱海東、海峽景(Straits View)、梧槽、烏節和市區核心(Downtown Core)等。

市建局通告說:「隨著生活方式需求轉變,中央區的規劃目的已轉為具吸引力的生活、工作和休閒地區。因此,我們一直努力為中央區引入更多混合用途項目,以鼓勵更多居住人口(包括家庭),讓我們的市區更具活力。」  「考慮到中央區的空間限制,70平方米的門檻對小家庭來說是合理的單位面積。市建局並沒有對中央區單位總數設限,因為這些地區一般都有良好的公共運輸服務,居民較不依賴私家車。因此,新發展項目不太可能對當地基礎設施造成壓力。」

市建局在2018年針對中央區外的住宅項目推出指導原則,將單位的平均面積從至少70平方米增加到至少85平方米(914.93平方英尺)。當局也要求發展商開發的住宅項目,至少兩成單位的面積須為100平方米或以上,最多兩成單位的面積可小於50平方米。這意味著發展商在項目中可建單位總數減少,單位平均面積相應增大。

高力國際新加坡研究主管何俐慜認為,修訂中央區住宅項目較大單位的比率是適時的調整,因為中央區新住宅單位的面積中位數已從2017年第三季的94平方米,縮小至今年第三季的73平方米。

分析師:應在中央區開辦更多學校和教育機構

「所以,當局要求至少兩成單位的面積在70平方米或以上,是合理的限制,能確保發展商提供良好的單位面積組合,滿足不同家庭規模和細分市場的需要。」

何俐慜說,如果當局不修改指導原則,中央區將充斥大量較小型單位。

戴玉祥產業研究和諮詢總監藍振文說,條例修訂的目的是要確保中央區有足夠的親家庭住宅單位,從而增加那裡的居住人口。他估計當局也考量到市區接下來的規劃,如打造充滿活力的市中心,將它延伸到南部瀕水區,成為集生活、工作和休閒於一體的活力社區。

他建議當局在中央區開辦更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因為方便孩子上下學是許多年輕家庭購房時的重要考量。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說:「這項修改預料會帶動市區出現更多較大面積的單位。不過它對整體中央區的影響微乎其微。因為目前中央區大多項目都符合新條例。」

從集體出售的角度看,他認為這可能造成發展商的成本增加,利潤減少,繼而影響中央區一些集體出售項目的成功率。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他賣房後賺了650萬新幣!新加坡10大利潤最高的房產有這些...
  • 新加坡這類組屋又破百萬新幣!漲了近15%!
  • Bloomsbury Residences 波那維斯達
  • Bloomsbury Residences 波那維斯達
  • 新加坡這類組屋又破百萬新幣!漲了近15%!
  • 他賣房後賺了650萬新幣!新加坡10大利潤最高的房產有這些...
  • 新加坡有地住宅尺價破2000大關,創歷史新高
  • 新加坡牛車水五棟相連受保留店屋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