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来新加坡送快递:平均收入月入9w,年薪可以拿到460w
一,初来乍到
我前年研究生毕业,从6月开始找工作、7月定好工作拿下签证,8月就已经落地新加坡,三个月搞定这一切。
新加坡这个国土面积仅733.1平方千米的小国,以地理位置优越、低税收、治安安全等优势,吸引著无数跨国公司前来开设办公室。根据毕马威的研究,近二分之一的跨国公司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自2020年以来,腾讯、阿里、字节等国内互联网大厂都在加大对新加坡办公室的投入。
同时,新加坡也因“避税天堂”的称号,吸引著富豪、投资人、高管们奔赴。新加坡的首富名单已经多次被华人刷新。此前上过名单的有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冬海集团掌门李小冬,现如今,迈瑞医疗的董事长李西廷再次蝉联新加坡首富。
不仅富豪们盯上了新加坡,打工人们也闻风而动,但落地之后,不少人却发现,现实与预期有所差距。
有人称新加坡是“富人天堂、穷人地狱”。作为全球五大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一直以金融、科技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如果不是高新技术人才,外国人到新加坡找工作也并不占据优势。也因为外国人的疯狂涌入,加剧了新加坡房租上涨、工作环境内卷,社交平台上一时间出现了不少劝退帖。
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三年多的品牌广告公司创始人从今年五六月开始,就接连不断收到朋友的消息,询问到新加坡工作生活的可能性。到9月份,她几乎每周都要参加因为国内朋友到新加坡安居而组织起来的饭局。尤其是9月底,她甚至要赶场参加一些活动。
2022年,尝试哪一种途径来到新加坡的人都不算少。一位身处新加坡的工作中介我经手的前往新加坡的人中,2020年只有400人左右,2021年有900人左右,今年仅前三个季度,就超过了1300人。
之所以涌入新加坡,有些人是因为在这里能获得更符合预期的工作机会。
二,遇到挫折
来到了新加坡,我感觉人生有了方向,我是学计算机专业,应聘到新加坡最大的费来蒙电子企业,对此后的工作很有信心。
但是我错了,公司给我安排的工作是一线电子产品生产车间的岗位,与我的预期天然之别。
而且要求极为严格,坚持了两个月,我依然决定辞职了。
三,适应新环境
接下来,我开始研究新加坡的大环境。每天到图书馆阅读新加坡的经济运行情况,人文社会和社会实践。
一位在新加坡工作一年多的程序员提到,当初来到新加坡,是因为卡在了35岁的年龄上,这个年龄在国内找技术类工作已经不太容易,当时恰好看到了新加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就来了。
有些人为了来新加坡工作,会选择先留学再就业。南京的一然便是这样,今年3月读完新加坡的硕士之后,在南京没有找到符合预期的工作,最后进入了新加坡的一家跨国公司。
有些人到新加坡,是想换一个环境、换一种活法。王之今年决定到新加坡之前,在香港读书和工作已经有十年时间。在国内有着多年大厂工作经历的张衡,上半年接到新加坡公司Shopee的offer后,考虑到该公司开始裁员收缩,最后放弃了这个offer。不过,他最近又接到了另一家新加坡公司的offer,等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完毕之后,就将踏上新的征途。
还有些人是为了子女教育,为了家庭的长远发展,全家集体搬到新加坡工作生活。2019年时,杨絮创办的公司在香港和北京都开设了办公室,她之所以离开香港到新加坡,是因为丈夫的办公室计划从香港搬到新加坡,而自己的工作在国内外都可以开展,于是顺势,全家迁到了新加坡。“以前我们的客户可能多来自美国,搬到新加坡后,面向东南亚的客户更多了”
薪资翻倍、压力三倍,到新加坡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一些打工人来到这里后发现,富人扎堆的新加坡,对普通人似乎不算友好。
以往,新加坡以工作环境没有996、007,能够实现工作生活平衡的称号。
一然刚到新加坡两个月就有点后悔,开始想着回国。尽管读研究生之前也曾有过几年工作经验,但今年8月初来到新加坡之后,一然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加班到凌晨2点的工作。
工作节奏变快、压力变大,可是薪资水平不一定像外界以为的那么有诱惑力。
王之提到,自己所处的金融细分行业,香港的薪资水平要比新加坡更高一些。她由于在上一家公司积累了多年工作经验,到新加坡后薪资才上涨了10%左右,目前薪资总包在50万以上。而工作强度上,新加坡不输香港。
而且,新加坡的生活成本还在大幅上升,最典型的便是房租、房价的上升。在新加坡从事护理行业六年的魏薇提到,自己亲眼见证了同一间屋子今年的房租,涨到了去年的两倍,她原本打算买房,但因为看中的房子房价上涨了至少20%,而暂时放弃。“现在涨势太猛了,没必要赶在这个风口买房”,魏薇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