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指再度染疫風險更高 本地專家:未必如此

2022-11-16

美國一項研究指再度感染冠病時所面對的風險都會顯著提高;本地傳染病專家認為事實未必如此,但這也提醒大家仍應避免感染冠病。

這項研究指出,不論冠病疫苗接種狀態如何,人們如果再度感染冠病,出現嚴重健康問題、住院和死亡的風險都會顯著提高。

可能混淆關聯與因果關係 但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戴爾·弗斯爾(Dale Fisher)教授答覆《8視界新聞網》的詢問時表示,這項研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結論也被誇大了。

研究指出,風險在急性期最高,但會延續六個月,而再感染冠病會導致因各種原因死亡和出現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提高。弗斯爾教授表示,這可能混淆了關聯與因果關係。

弗斯爾教授也指出,那些經濟地位較低的人更可能面對風險,並且缺乏對這些風險的控制。他們也可能無法避免再度感染,受感染後也更可能住院和死亡,而且他們可能因為原有的健康問題而更可能在六個月內死亡,但這未必是因為冠病。

「更有可能受感染並被列為再度感染者的人,正是更有可能在感染期間或在未來六個月內住院和死亡的人。」

相反的,身體健康、有社會支持的人再度感染的幾率較低,如果沒有接受檢測或就醫,也就不會被記錄在案。

研究對象的來源未說明 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也指出,研究沒有說明研究對象是否包含不同嚴重程度的病患,或是在醫療設施確診的病患。「這非常重要,因為現在有很多人受到感染卻沒有通報,因此實際感染人數是被嚴重低估的。」

他說:「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麼就很容易誇大嚴重感染的風險,因為首先,這項研究只考慮在診所和醫院發現的感染者,而這些人本來就是更有可能出現重症的感染者。」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只看在醫院加護病房發現的冠病患者,那麼這組患者的死亡率肯定會高很多。」

研究對象包括許多慢性疾病患者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也不同意再度感染冠病所面對的風險更危險。他也指出,研究對象都是美國年長者,他們很多都是慢性疾病患者,因此不清楚這個結論是否適用於其他人。

他指出,這項研究缺少很多信息:一、沒有基因測序數據,無法證明這些是再度感染,而不是原始感染的復發;二、研究規模很小,所以要想得出確切的結論,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三、也是最重要的,分析需要針對潛在的醫療問題進行調整,這些問題是冠病感染中不良後果的最大預測因素。

淡馬亞透露,他的同事一家人在今年2月份受感染,上周剛剛再度感染,這次的症狀都更輕微,而且在更短的時間內康復,兩次都無需住院。這樣的例子不僅一個。

再度感染仍存在風險 儘管如此,弗斯爾教授說,這項研究提醒人們,即使在疫情的這個階段,大家仍有充分的理由避免感染冠病,尤其是那些有嚴重疾病風險的人。

他指出,儘管大多數人已經受感染至少一次,受感染後所面對的風險也遠低於接種疫苗前那個階段,再度感染仍存在風險。

更多相關消息,請點擊《2019冠狀病毒》專題報道。


相关文章

  • 新加坡38歲女司機釀奪命車禍,竟因為痛經?!
  • 新加坡組屋電梯淪陷,居民每天上演「尿味生存戰」
  • 20歲青年組屋喂貓 對貓做猥褻舉動被控
  • 獅城卸任部長接連發文 告別公職生涯 ​
  • 衛生科學局批准兩款藥物 可助減緩輕度失智症和阿爾茲海默症惡化
  • 車業公會下月重新選舉 梁添丁:特別會員大會無效
  • 新元又漲?!美元兌新元跌到1.2848!
  • 新加坡今年至今出現近2000起骨痛熱症病例, 已致兩人死亡
  • 武吉巴督深夜小酒館?居民崩潰:不是酒鬼,是噪音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