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最新展陳形式的前沿陣地,也是歷史文化的體驗聖殿。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認為,企業的博物館應當向精彩的各類博物館借鑑,不斷更新,保持持續活力。比如今天我們要沒大家帶來的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就是應用最新科技成果的典型。
一、發展歷程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建立於1887年,前身為萊佛士博物館,擁有135年的歷史,也是新加坡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它以最先進而又豐富多彩的方式述說著新加坡的歷史,融合了新加坡年輕、創新的精神,詮釋著傳統博物館的嶄新內涵。
博物館收藏了新加坡11件國寶,如新加坡古石,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博物館最初的功能不是展示歷史文物,而是一座動植物展示殿堂。
19世紀初,此地的首任英國駐紮官威廉·法夸爾四處收集當地動植物標本,命人將這些動植物畫下來加以收藏。當時慕名到博物館參觀的各國科學家絡繹不絕,可見它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收藏十分可觀。
1972年以前人們踏進博物館,隨處可見猴子、鹿、犀牛、野熊、老虎、黑豹、大象、鳥類、魚類和蝴蝶等動物的骨骼或標本;櫥櫃里展示有本地水果、蔬菜和礦產等實物;此外還有馬來人、爪哇人使用的器物,如武器、錢幣、紙幣等。後來,博物館逐步移走動植物標本,轉變為以介紹新加坡歷史為主。
在1993至2006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人們稱它為新加坡歷史博物館。在長達3年半的修復工程後,2006年12月,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歷經三年的整修後重新放。2015年9月,適逢新加坡慶祝金禧年,常設展廳在經過一輪內容更新之後,正式對外開放。2017年,為歡慶建館130周年,舉辦了一系列特備活動。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將現代科技融入歷史展覽品中,並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來傳達歷史信息。人們參觀歷史館的時候,將可以通過隨身佩帶的講解機了解展覽品背後的歷史故事;而部分展覽品的原使用者,也會通過老電影展播親自講述它們所經歷的新加坡歷史,使到訪客在多種感官刺激的體驗下了解新加坡的過去。
二、博物館整體布局
博物館大體分為新加坡歷史館和新加坡文化生活館。新加坡歷史館提供電子音頻視頻嚮導,介紹每個展品。觀看完視頻後,遊客可以自由選擇是以歷史時間為順序的路線還是以人物為線索的路線來參觀。前者主要是歷史學家的講述,後者是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們的講述。正是因為這樣才給遊客多角度去了解同一歷史事件。而新加坡文化生活館有四個主題,它們是傳統美食、時尚潮流、攝影技術與電影戲劇,呈現20世紀新加坡民眾生活。博物館內還有360度的投影螢幕,全天反覆播放影片,展示了新加坡現代繁忙的都市生活。
1
一樓新加坡歷史館
一樓的歷史館簡述了新加坡歷史。早在3世紀,這裡已有土著居住。據考證,「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在馬來語中意為「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這比「淡馬錫」(明朝對新加坡的稱謂)早1000多年。博物館收藏了11件古代國寶,如新加坡古石(Singapore Stone),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
新加坡歷史館通過豐富的文物與史料,探索小島從新加坡拉(獅子城)、英國直轄殖民地 、昭南島到今日新加坡的發展軌跡,力求完整地呈現新加坡的歷史脈絡:即從700年前那段最初的歷史、隨後的殖民地時代、黑暗的日治時期、戰後的困苦歲月,以至晉升環球城市的安定繁榮。
2
一樓玻璃圓樓
《新加坡•老樹》:新加坡視覺藝術家趙仁輝通過17
幅攝影作品探討國人與本地老樹之間的關係。
3
二樓玻璃圓樓
《森林的故事》:非同凡響的互動數碼藝術裝置取材自本館珍藏的威廉•法夸爾《自然圖集》,由國際知名的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負責創作。製作人從《自然圖集》選出69幅作品為創作素材,利用最先進的數碼科技把它們打造成栩栩如生的動態圖像,讓玻璃圓樓走下來的訪客能與這些仿佛復活的動植物近距離互動。
4
二樓新加坡生活館
新加坡生活館的四個展廳 ——「 摩登都會」、「苦難昭南」、「成長歲月」和「多元聲音」,通過一系列來自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和人物故事,讓訪客窺探新加坡百多年來的日常生活面貌。
「摩登都會」展廳表現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新加坡,這個殖民城市呈現出獨特的東西薈萃風貌。展廳里播放的老電影,仿佛讓人回到那個東西方文明碰撞的魅力時代:酒吧、咖啡廳、熱舞,體現了新加坡在那個燈紅酒綠年代的獨特風情,也讓我想到中國上世紀30年代繁花似錦的上海灘。
2017年,為紀念二戰新加坡淪陷75周年,博物館推出了「見證戰爭:紀念1942年」展。
展廳「苦難昭南」讓人痛心不已。1942年1月日軍占領馬來亞,2月1日開始大舉進攻新加坡。當時的英國守軍以為日軍會從東北方向登陸,沒料到日軍主力從西北海岸登陸,騎著自行車(號稱「銀輪部隊」)快速南下,使防衛海峽的英軍面臨四面楚歌,只抵禦了一天便悉數撤離。2月15日,英軍駐新加坡司令官珀西瓦爾簽署了投降書。
生活館內展示的新加坡早年社會生活的概貌
新加坡淪陷後,日軍為報復華人華僑對中國抗戰的支援,進行了令人髮指的大屠殺。新加坡華僑人口密集,是南洋華僑抗日運動的中心。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全世界華人的勝利。抗戰中新加坡華人的苦難與功績值得銘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日軍殖民時期,新加坡物質匱乏,糧票肉票成了稀缺資源,飢餓時時困擾著新加坡人。苦寂的歲月非但沒有讓他們屈服,反而「壓榨」出堅強意志,二戰結束後,新加坡毅然脫離英國統治走上獨立之路。
展廳「成長歲月」重構了一個爭取自治獨立的新加坡,以及生於斯、長於斯的一代新加坡人「為權利而鬥爭」的歷程。
展廳「多元聲音」介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蓬勃發展的本地特有文化。新加坡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需要讓各民族都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讓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都具有身份認同感。為此文學藝術工作者們做出了傑出貢獻。
5
二樓吳聲梓展廳
愛與思念之旅:讓我們藉由選自威廉•法夸爾《自然圖集》的新系列作品,共赴一趟19世紀馬來群島的海上之旅。您將能從中體驗過去人們所經歷的各種情緒和感受,並探索本區域動植物在馬來世界以「愛與思念」為主題的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訪客還能在「海上」 寄封電子明信片給家人和親友,同時參與線上互動遊戲,為自己制定一場海上歷險記!
6
二樓望山堂
《 舞動的絢麗翅膀》:八個華麗吊燈在半空中錯落有致地前後搖擺,為大家呈獻一場耀眼炫目的視覺盛宴!
7
Flutes餐廳
除了豐富的館藏,博物館還有一個巨大的驚喜,一家名叫Flutes的餐廳,曾在2013年入選亞洲101家最佳餐廳,以傳統又現代的歐洲風味給食客無與倫比的用餐體驗。還有1間咖啡館和1家零售商店,逛完博物館喝杯咖啡買份紀念品回家也是不錯的選擇。
精緻時尚的歐式餐館Flutes,地點設在博物館主樓內。Flutes在傳統歐式菜肴中大膽注入現代元素,創造充滿驚喜的清新口味,同時搭配精選自新舊世界的得獎佳釀,務求為食客呈獻非一般的用餐體驗。
8
咖啡館
Food For Thought 是一家老少咸宜的咖啡館,該館在富有創意的室內裝潢和新穎的餐飲設計上,巧妙地注入懷舊元素,讓顧客在滿足味蕾之餘,懷念起舊時的飲食文化。
三、精彩項目
博物館最精彩的當屬《森林的故事》,故事從博物館珍藏的威廉·法夸爾的《自然圖集》中獲取靈感,將其69幅畫作化成長達170米、栩栩如生的動態影像。
二樓展廳入口是一道黑幕,撩開黑幕,就立刻進入一個奇幻世界。四周一片漆黑,有各種色彩繽紛的花朵仿佛從天頂不停地飄落下來。
適應了黑暗環境後,就能看出,這部分其實是個圓形的穹頂,360度的投影,場景無時不刻在變化之中,有時候還會有流星滑落!
簡直可以魔性地一直看下去。不過小心會頭暈喲~
水平走道的盡頭是另一塊黑幕,走出去便到了第二部分:這是連接二樓和一樓展廳的一段長達170米的環形通道。通道邊是動態的全景圖像,展示新加坡原生的各種雨林動物及植物。
這170米畫卷的原型,來自新加坡博物館收藏的69副珍貴畫作,作者是William Farquhar。由日本非常牛逼的影像工作室teamLab,打造成全景動態圖像。
仔細看,每個細節都非常漂亮,可以一路慢慢走,不斷發現,細細品味。
通過專用應用程式,參觀者們可以拍攝動物照片製成相冊。
除了動態變化的場景,四周還有各種鳥叫蟲鳴,讓你仿佛真的置身於一片幽靜的森林之中。走到這隻凌厲的黑豹身邊,還能聽見他的陣陣低吼喲。
走著走著,就來到一片池塘,裡面有朵朵蓮花慢慢綻放,也有尾尾大魚自在游弋,還有一隻很酷的藍色大鳥,時不時展翅從池塘的一頭飛到另一頭。
新加坡地處熱帶,全年夏天,但是有雨季和旱季之分。這170米的動態畫卷,也如實地將之展現出來,每隔一定時間,就會下起雨,雨林的各種闊葉植物隨著風雨搖擺,小動物也會四處逃竄躲雨,配合淅淅瀝瀝的雨聲,讓人身臨其境!
雨過天晴,也許還會有彩虹?
除了雨季旱季的分別,我還發現一處很用心的設計。長長的走道有一小段上部有建築結構遮擋,設計師就乾脆把這裡做成了一個幽暗的洞穴,配上岩壁的畫面,裡面還盤踞了一條蛇哦!
從二樓一路盤旋著來到 一樓,畫卷也從明媚多彩的白天漸漸的轉入幽藍的夜晚,這美妙的森林之旅就接近尾聲啦。
別著急,還有最後一個重頭戲呢!
環形走道的盡頭,又是一個黑幕包圍的房間,走進去,是一個比二樓更大更震撼的圓形空間,一進去就置身於一片星空下的秘密森林。
這片森林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活!的!因為這個房間布滿了傳感器,當你走近幕布,就會有一棵新的大樹拔地而起,隨之還會有一些小動物從森林深處跑出來歡迎你喲!當你離開時,樹就會漸漸坍縮消失。
和二樓類似,天頂上也不停的有花朵飄落,時不時還有流星雨降臨,效果極其震撼啊~
這片「森林」的中央,還放置了一圈沙發,你可以躺下來,正對著天頂,欣賞那不斷飄落的花朵,時不時劃破天際的流星,四周360度不斷隨著人流而生長、凋零的森林,以及時不時冒出來給你驚喜的各種小動物…
用互動的方式來呈現精彩內容,比原先的大螢幕有了長足的進步。整體沉浸式的場景和互動的體驗,是讓遊客融入其中的關鍵。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認為,工業旅遊就應該借鑑此類項目,找到主題,深入挖掘主題特色,通過互動的方式讓遊客沉浸其中。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