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示,2022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中旬,新加坡本地数据并没有表明与首次感染相比,二次感染新冠患者的临床结果会恶化。
这段期间,新加坡正被毒性相当强的德尔塔疫情袭击,可二次感染者需要吸氧的占比仅为0.2%,首次感染新冠者同期也有0.3%,差别并不大。
图源:路透社
而且,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行研究的患者往往是年龄较大的男性患者,有不少人是烟民或有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普通人群。
国大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医生Dale Fisher则认为,华盛顿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混淆了因果关系。
图源:The Australian
他认为,一些因社会经济地位关系而处于健康不平等不利地位的人,往往本身自带的风险因素I就更高,并且对一些潜在的风险无法控制。
“由于这些人的潜在健康状况,他们有更高可能性在感染新冠后的六个月内死亡,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因为感染了新冠。”Dale Fisher也对这份研究报告相当“不以为然”。
图源:Tempo.co
总而言之,在新加坡卫生专家看来,这项研究结果只是看起来有些吓人,但实际上并不能代表事实。
毕竟,新加坡已经经历了多次疫情爆发期。但每一次,新加坡都平稳度过并没有让其造成严重影响。
新加坡的科学防疫态度 让这里度过了一次次“危机”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新加坡对新冠已经相当“习以为常”了,整个社会正朝着政府一直期待的“与冠病共存”前进。
就在上星期,新加坡卫生部更是宣布了新措施:不再公布冠病单日新增病例数字,也不再为新冠患者预留病床!
图源:国际日报
对此,新加坡卫生部表示这是由于单日新增确诊数据,经常受到假期等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取而代之的七天移动平均数字,则更适合代表新加坡一周内的疫情态势。
当然,在外媒看来,这又是新加坡迈向疫情常态化的一次新尝试。疫情政策的调整,或许也代表着疫情现在不一定是目前新加坡的最大困扰。
图源:ETtoday
从新加坡过去一段的时间的数据可以看到,从10月中旬开始,新加坡的新冠住院人数一直在不断下降中。
至于新加坡当局一路以来的重症病患(需要吸氧和进入ICU病房的病人),也没有大幅度反弹。
需要吸氧的患者
ICU病房病患
在过去的28天中,99.7%的新冠患者都是无症状和轻症患者,死亡人数只占了这段期间新冠患者总数的0.03%。
因此,为患者预留床位显得不是那么必要。毕竟,在新加坡已经实行了相当一段长的“分级医疗程序”,已经证明可以有效缓解医疗系统所面临的压力了。
大部分新冠患者,感染新冠后只需要在家休养就能自愈,不必再挤占新加坡有限的医疗资源。
虽然在推出早期,分级医疗程序曾被人诟病是“躺平”的一个体现。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逐渐认识到这个制度的好处。
分级医疗程序,此时又变成了新加坡“科学抗疫”的具体体现。
世界上对新加坡抗疫之路称赞的声音很多,世卫组织更是多次点名表扬。
图源:搜狐
从新冠疫情中逐渐走出来,过去一段时间,新加坡不仅迎来了高速经济增长,整个国家也举办了多场大型活动,整个国家都充满了活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