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政治大海嘯下,希盟在柔佛州的26個國會議席中,奪下近70%或18個席位;然而,這個馬來西亞半島擁有最多國會議席的州屬,本屆大選的熱度不如雪蘭莪和霹靂州,千人演講的盛況也鮮少出現。
時事評論員認為,除了各政黨將火力集中在別州,雨季、三月份舉行了州選、選民政治冷感等因素,是導致柔佛線下造勢活動人潮明顯減少的主要因素。
時事評論員潘永強博士告訴《8視界新聞網》,大選講座的人潮是檢驗政黨人氣的指標 ,會出席講座並待上兩、三個小時聆聽演說的民眾,代表著他們對政黨的理念有一定的認同,因此多少能反應對政黨的支持程度。
不過,另一名時事評論員劉惟誠則有不同的見解。
「講座可以反應選民對特定政黨的偏好,但出席率高不能夠完全代表某個政黨就會勝出……但現場氛圍可以讓人去分析目前局勢,目前是哪個黨領先。」
愈近投票日 講座人數指標性越高 他表示,越是接近投票日舉行的講座,現場氣氛所反映投票意向的準確度或高達70%。
根據《8視界新聞網》記者昨晚(16日)分別到國陣依斯干達公主城國席和希盟古來國席的講座並觀察,出席國陣講座的選民超過300人,現場情緒高昂、選民大聲喊口號。
希盟講座較晚開始,吸引近500人到現場,雖然觀眾情緒沒有比國陣沸騰,但許多民眾冒雨前來。
昨晚的兩場講座都有政黨領袖站台;國陣講座由馬華公會會長魏家祥開場炒熱氣氛,希盟講座也有民行黨柔佛州主席劉鎮東發表演說。
黨最高層不來競選 影響講座氣氛 柔佛州共有26個國會議席;由於議席數目多,因此有「得柔佛者得天下」的說法,但本屆大選中,希盟安華和國陣阿末扎希等各黨高層皆出戰霹靂州,柔佛州似乎不再是多人關注的焦點。
潘永強博士認為,比起雪蘭莪或彭亨州,本屆大選中柔佛州比較沒有熱度,三大聯盟都沒有把柔佛州當做重點戰區,沒有前兩屆一樣有重量級候選人空降柔佛州,導致選情沒有那麼高漲。
劉惟誠則說,由於希盟認為柔佛州選情穩定有信心勝出,因此把資源投到別的州屬。至於國陣則因為面對希盟的猛烈攻勢,因此集中火力在霹靂州造勢。
不過,相對於上述兩大陣營,國盟似乎在柔佛看到機會,因此積極在柔佛耕耘,但多數只在較有機會出線的墾殖區拜票。
國陣希盟戰略不同
潘永強分析,希盟的策略著重於大型造勢和宣傳,利用造勢活動帶動選民造高昂的氣氛,他們需要靠講座的造勢,爭取更多的中間選民。
而國陣靠的是組織戰,通過組織網絡和人情關係去影響選民,特別是巫統婦女組善用這個方式。
無論如何,多數分析都認為,本屆大選三分天下幾成定局,但領先者將能優先組成政府,並在獲得砂盟、沙盟和民行黨的支持下領導馬國。
在19日馬來西亞全國大選投票日當天,958城市頻道、《8視界》、8頻道新聞,時事節目《焦點》聯合呈現的《群雄逐鹿2022馬來西亞全國大選》開票夜直播節目,將通過 958城市頻道廣播及Facebook、新聞深呼吸Facebook,《8視界新聞網》Facebook和Youtube 同步直播。
更多馬來西亞大選追蹤報道,請點擊《8視界新聞網》馬國大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