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说
为了战胜疫情,新加坡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抗疫3年,全球疫情在走向好转。新加坡已经回到疫情前,东南亚、欧美各国也早已大开国门,恢复旅客正常往来,中国防疫也走向更科学、更精准方向……
但不可忽视的是,为了应对这一波疫情,全球各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近日,《柳叶刀》一项报告指出,疫情期间,欧洲约有100万名癌症患者被漏诊!一旦处理不及时,欧洲将面临“癌症大流行”!
不只是欧洲,其他国家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即便是率先回到疫情前生活的新加坡,同样如此。
疫情期间欧洲约100万癌症患者未确诊
未来10年恐面临“癌症大流行”
近日,医疗卫生和科技专家在《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的报告显示,在疫情爆发的第一年,医生接诊的癌症患者就减少了150万人次,每两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个没有及时接受手术或化疗,人们的癌症筛查大约缺失了1亿次。
据专家估计,欧洲已经有多达100万名身患癌症但并未被诊断出来!
柳叶刀肿瘤学委员会主席和该报告的主要作者、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马克·劳勒教授(Mark Lawler)说:“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寻找那些被遗漏的癌症患者……我们担心,如果癌症卫生系统和癌症研究不得到紧急重视,欧洲将在未来十年走向癌症大流行。”
不只是欧洲,这3年来,各国的医疗资源都在向新冠倾斜,不只是医院,包括一些针对其他疾病的研究机构,也都在侧重于对新冠的研究,减少了对其他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研发。对其他病患的治疗有了延误。
新加坡医疗压力骤增
不得不拖延非紧急患者住院和手术
以新加坡为例,这3年疫情期间,新加坡的医疗资源在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医护人员则保持着紧绷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救治新冠患者,压下死亡率,新加坡集中医疗资源救治他们。
为此,在疫情高发期,医院推迟非紧急患者的住院与手术期,重新安排专科门诊,先救治新冠患者。卫生部还安排非冠病患者居家远程治疗,减缓医疗压力。
为此,新加坡不得不采用分级治疗,轻症居家、中症问诊、重症住院、突发疾病去急诊!
确诊人数增多
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忙到来不及上厕所
最艰苦的还要数在医院前线奋斗的医护人员了。
曾有急诊室医生表示,他经常值班超过24个小时,忙到没时间上厕所,下班时间到也得经常加班,晚上只能睡3-4个小时,太忙想请假都很难请下来,即便请下假来,也有很大的可能被中途叫回来工作。
他的一个同事就是这样,好不容易请一天假缓缓,中午就被打电话叫了回来……最后,他实在熬不住,选择了辞职。
护士们更难,曾经,一名护士就给新加坡部长写了匿名信。信中就吐露出他们工作的辛苦。从1个人照顾6个病人,增加到12个,甚至是16个。更多的护士没有休假,还被要求周末不休,压缩休息时间频繁加班……
仅他一个人身边,就有10多位同事辞职,还没有新人入职。从疫情发生到2021年上半年,已经有3500多名护士离职,压力实在太大了。
一直到现在,新加坡仍面临巨大的医疗压力,有时急诊室排队一度达到5个小时!
新加坡经济受到重创
旅游业遭毁灭性打击
作为一个旅游国家,疫情来临让新加坡损失惨重!
2020年,新加坡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同比收缩5.8%,是新加坡史上经济衰退最严重的一年,也是自2001年来的首次萎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