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影響全球:歐洲100萬癌症患者漏診、新加坡經濟重創財政透支……

2022-11-17

萬事通說

為了戰勝疫情,新加坡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抗疫3年,全球疫情在走向好轉。新加坡已經回到疫情前,東南亞、歐美各國也早已大開國門,恢復旅客正常往來,中國防疫也走向更科學、更精準方向……

但不可忽視的是,為了應對這一波疫情,全球各國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近日,《柳葉刀》一項報告指出,疫情期間,歐洲約有100萬名癌症患者被漏診!一旦處理不及時,歐洲將面臨「癌症大流行」!

不只是歐洲,其他國家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即便是率先回到疫情前生活的新加坡,同樣如此。

疫情期間歐洲約100萬癌症患者未確診

未來10年恐面臨「癌症大流行」

近日,醫療衛生和科技專家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發表的報告顯示,在疫情爆發的第一年,醫生接診的癌症患者就減少了150萬人次,每兩個癌症患者中就有一個沒有及時接受手術或化療,人們的癌症篩查大約缺失了1億次。

據專家估計,歐洲已經有多達100萬名身患癌症但並未被診斷出來!

柳葉刀腫瘤學委員會主席和該報告的主要作者、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馬克·勞勒教授(Mark Lawler)說:「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尋找那些被遺漏的癌症患者……我們擔心,如果癌症衛生系統和癌症研究不得到緊急重視,歐洲將在未來十年走向癌症大流行。」

不只是歐洲,這3年來,各國的醫療資源都在向新冠傾斜,不只是醫院,包括一些針對其他疾病的研究機構,也都在側重於對新冠的研究,減少了對其他疾病的治療藥物的研發。對其他病患的治療有了延誤。

新加坡醫療壓力驟增

不得不拖延非緊急患者住院和手術

以新加坡為例,這3年疫情期間,新加坡的醫療資源在一直處於緊缺的狀態,醫護人員則保持著緊繃的工作。

為了更好地救治新冠患者,壓下死亡率,新加坡集中醫療資源救治他們。

為此,在疫情高發期,醫院推遲非緊急患者的住院與手術期,重新安排專科門診,先救治新冠患者。衛生部還安排非冠病患者居家遠程治療,減緩醫療壓力。

為此,新加坡不得不採用分級治療,輕症居家、中症問診、重症住院、突發疾病去急診!

確診人數增多

醫護人員加班加點忙到來不及上廁所

最艱苦的還要數在醫院前線奮鬥的醫護人員了。

曾有急診室醫生表示,他經常值班超過24個小時,忙到沒時間上廁所,下班時間到也得經常加班,晚上只能睡3-4個小時,太忙想請假都很難請下來,即便請下假來,也有很大的可能被中途叫回來工作。

他的一個同事就是這樣,好不容易請一天假緩緩,中午就被打電話叫了回來……最後,他實在熬不住,選擇了辭職。

護士們更難,曾經,一名護士就給新加坡部長寫了匿名信。信中就吐露出他們工作的辛苦。從1個人照顧6個病人,增加到12個,甚至是16個。更多的護士沒有休假,還被要求周末不休,壓縮休息時間頻繁加班……

僅他一個人身邊,就有10多位同事辭職,還沒有新人入職。從疫情發生到2021年上半年,已經有3500多名護士離職,壓力實在太大了。

一直到現在,新加坡仍面臨巨大的醫療壓力,有時急診室排隊一度達到5個小時!

新加坡經濟受到重創

旅遊業遭毀滅性打擊

作為一個旅遊國家,疫情來臨讓新加坡損失慘重!

2020年,新加坡以貿易為導向的經濟同比收縮5.8%,是新加坡史上經濟衰退最嚴重的一年,也是自2001年來的首次萎縮。

即便後來與全球多國開通了VTL,仍未能讓新加坡的經濟活動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下,行業一片慘澹!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旅遊業。

各國多採用封國處理,禁止人員出入境,這也讓新加坡的旅遊業一片慘澹,黑暗無光,都沒人來了~

2021年,新加坡總遊客數約33萬,還不到疫情前的2%……

為了刺激旅遊業復甦,新加坡不得不想到了鼓勵本地人遊玩的方法——重新探索新加坡,還發放消費券激勵人們去遊玩。

但即便有了本地人的支持,旅遊業仍未恢復到疫情前。尤其是作為主要遊客的中國,這兩年更是少有人去。

餐飲和航空業

因疫情受損嚴重

其次就是餐飲業了。

新加坡前兩年的仰臥起坐式抗疫,被人們戲稱為「研究在哪吃飯,幾個人能一塊吃」。疫情嚴重就禁止堂食,不嚴重就允許堂食,多人一起吃。

反反覆復的政策變化,讓很多人選擇回家吃飯,原本熱鬧的小販中心一片冷清,不少餐飲業者無奈退場。

再就是航空業了。

人們出不了國,新加坡的國際航空自然就荒廢了。

2020/21財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公司最終虧損42.7億新元(約合人民幣200億),連續2年虧損了。新航稱,這是公司成立以來最艱難的一年。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其年度虧損為9.6億新元.相比之前有了好轉,但依舊處於虧損狀態,想要恢復,恐怕得2023年以後了。

國家財政透支

3年動用國家儲備金$690億

為了抗擊疫情,這3年新加坡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可計數。

僅2020年的首4次財政預算案,就累計耗資929億新元,不僅將上屆的財政盈餘消耗一空,還動用了520億新元的國家儲備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2021年2月,又從國家儲備金中撥出110億新元。今年,黃循財宣布將從國家儲備金撥出60億新元(約合300億元人民幣),作為2022財政年應對新冠疫情公共衛生支出的預算.

也就是說,在疫情這3年,新加坡動用的國家儲備金就高達690億新元(約合人民幣3450億)。

當然,國家儲備金的作用就是為了讓新加坡更好的度過難關。但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新加坡為了在疫情下平穩度過付出了怎樣慘重的代價。

精神壓力、人才流失、難回家,

疫情下還面臨更多無形威脅

除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損失,疫情下還有更多無形的損失!

大人孩子因疫情出現很大的精神壓力。

新加坡國大醫學組織思維科學中心的一項調研結果顯示,疫情之下,更多人容易患上心理問題,有75%的參與者面對患抑鬱症的風險。

還有一項調查顯示,疫情導致新加坡人身心壓力驟增, 每10個人里就有4個人有過自殺的念頭;36%的家庭暴力的情況有所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尤為嚴重,100%都感到疲憊。

建屋局的工作人員表示,疫情這3年,社區噪音投訴明顯變多,從以前的400次/月,漲到3000多起投訴。

人才流失嚴重。

新加坡本地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生活成本增加,有59%(約300萬)的人有了移民的念頭。疫情前兩年,新加坡人口負增長,25萬人離開了新加坡。

這對於移民大國新加坡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

難以回家

近期中國宣布入境隔離「5+3」,取消航班熔斷,讓無數海外遊子歡呼,準備買票回家!

疫情這幾年,最難受的就是在新加坡打工的中國人了。想要回家,動輒上萬的天價機票、動不動就出現的航班熔斷、複雜的行前準備、回國後長時間的隔離……都讓很多遊子被困新加坡3年、4年難以回家。

總結

新加坡為了抗疫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他各國同樣如此。衛生條件差的非洲國家,很多人早已感染;東南亞各國,不得不開放國門吸引遊客來挽救國內經濟;美國近百萬人因冠病去世,近2400萬成年人患新冠後遺症……

不論如何,疫情已經過了最嚴重的階段。現在,人們普遍接種疫苗,冠病口服藥已經研發,新冠病毒變異越來越弱,對人體影響越來越低,多國恢復疫情前生活。

這足以看出,抗疫勝利在望!我們又戰勝了一次全球危機,未來會更好。

通心粉們,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 The End -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1942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25 新幣

(*截稿前更新)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前CID高官收賄後潛逃中國17年,又因在當地犯罪被遣返受審!
  • 新加坡遊客在泳池猥褻12歲少女,搶手機加好友,發騷擾信息......
  • BlueSG共享車失控撞柱 警方正在找司機
  • 新加坡起獲大量漏稅香煙!逃稅超93.6萬新幣!3名男子被逮捕,羅厘被充公!
  • 中國總理李強 致電賀黃循財連任新加坡總理
  • 王瑞傑和黃永宏正式告別政壇
  • 潛逃13年回國落網!新加坡籍酒商侵吞約1250萬新幣,超200人血本無歸!
  • 當心這類電話!新加坡老婦被騙走近10萬新幣,警方迅速破案逮捕3名男女!
  • 耶魯—國大學院「丟書」事件背後 是運作失誤還是沒認真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