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2022-11-18     缘分     12462

回到新加坡街上,除了组屋,我也试着找出它和新加坡之间的联系。

沿着小山坡而建设的新加坡街,散落着不少当地历史悠久赫赫有名的宗教场所,包括庙宇和教堂等。

建造于1865年的观音庙是山打根历史最悠久的华人庙宇之一,过去市区人口密集,因此庙宇香火鼎盛,但城市人口渐渐外移,观音庙就显得较为落寞。

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取自Sandakan Kun Yam Temple 山打根观音庙脸书)

当地朋友说山打根人还没打算忘记它,每逢重要节庆还是会到庙宇祈福上香。二战期间,山打根遭到猛烈的日军轰炸,城市夷为平地,然而观音庙却发毫无损。据说这是观音娘娘保佑,这故事听起来耳熟,不就和新加坡四马路的观音庙颇为相似?

始建于1893年的圣迈克与诸天使教堂(St Michael’s and All Angels Church) 是山打根的地标建筑之一,距离新加坡街不远。

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圣迈克与诸天使教堂(St Michael’s and All Angels Church)。(叶孝忠摄)

教堂由花岗石垒成,古朴漂亮。它的位置颇为奇特,就位于山上一所教会学校里,教堂建材是当年囚犯由海边搬运到山上,每个石头就重达65公斤。

二战期间,教堂受到严重破坏,目前教堂内所见的漂亮彩绘玻璃,是澳洲著名传统彩绘玻璃艺术家Philip Handel的作品,也值得一看 。

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教堂内的彩绘玻璃出自澳洲著名传统彩绘玻璃艺术家Philip Handel之手。(叶孝忠摄)

山打根不缺美食,当地人喜欢吃韧性极强的弹弓面,需要细嚼慢咽,吃起来颇为爽口。

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韧性极强的弹弓面。(叶孝忠摄)

有意思的是,山打根人也喜欢肉骨茶,其汤色较黑,也有药材味,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除了猪肉版本,由于当地海产丰富,因此也有大虾、泥猛鱼和鱼片口味的肉骨茶,十分独特。

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不一样的肉骨茶。(叶孝忠摄)

除了山打根之外,国人更为熟悉的槟城首府乔治市,也有一条历史更为悠久的新加坡街(Jalan Singapura)。

随着乔治市于20世纪初往西扩张,老城以西几条新路都以当时的英属马来亚各州的名字命名,包括当时也是海峡殖民地的新加坡和马六甲。

和新加坡街相邻的四条小路也是以我国境内的岛屿命名,比如Jalan Brani(布兰尼岛)、Jalan Bukom(毛广岛)、Jalan Tekong(德光岛)和 Jalan Ubin(乌敏岛)。

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槟城乔治市的新加坡街和相邻的四条以新加坡岛屿命名的小路。(谷歌地图截图)

问了当地朋友,这几条路其实没什么特别,不像新加坡的槟城路(Penang Road),可是一条和乌节路平行的重要街道。

老上海其实也有一条以新加坡命名的道路。百年前的上海曾经被瓜分为各国租界,离繁华的静安寺不远,就有一条星嘉坡路。(Singapore Road)

根据章良我的文章,公共租界工部局于1907年开辟了一条以星嘉坡命名的马路Singapore Road。1943年,南京民国政府收回上海外国租界,这条东西长1673米的马路遂被改名为余姚路,并一直沿用至今天。

马国至少有两条“新加坡街” 其中一条连街景都是熟悉的组屋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