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胡锦伟】在天猛公路与岁月和历史对话

2022-11-22     月泓     15269

看着画面里脸上的皱纹与树皮纹理重叠成生命的年轮,交错的光影折射出但求岁月静好的中年心境,心里蒙起些微感动。

雨水充沛的11月,阴霾凉爽的天气为热带花园城市捎来秋意,顺着陡斜的天猛公路(Temenggong Road)走向400米外的丘顶,并不汗流浃背,也不气喘。

沿途看见回教堂外头墓碑林立的马来坟地,通往花葩山的石级延伸至树林里,路旁茂密的野生草木放肆地生长,狭窄的山径在雨后的湿气中酝酿着微微神秘的氛围,仿佛回到新加坡开埠初期的拓荒岁月。

透过三种媒介与历史对话 天猛公,是古代马来王朝皇家侍卫和军警部队的最高统领。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和法夸尔(Willian Farquhar)登陆新加坡,与天猛公阿都拉曼(Temenggong Abdul Rahman)签订同盟条约,将蕞尓小岛开辟成自由贸易港,并且成为英国殖民地,而这条斜坡道正是以后者命名。

山丘上有几座黑白洋房,屹立在小路尽头是门牌28号的房子,也是非营利机构“天猛公艺术基金会”(Temenggong-In-Residence)总部。基金会创办人是画家陈克湛,几年前他与妻子向政府租下这座受保留建筑,定期在这里举办艺术展和人文活动。

继去年举办以潘受诗文为主题的南音书法篆刻展之后,基金会本月举办“表述文化遗产:穿越人与时间”(Expressing Heritage: Transcending People & Time)年度特展,邀请三位创意人以天猛公路28号的景观为发想,分别以影像、壁画和装置的形式进行一场对话。

 

屹立在山丘上的百年黑白洋房,如今是天猛公艺术基金会总部,林木葱茏,视野辽阔。(图:胡锦伟)

百年前英国驻新官员居住的别墅,融合都铎式建筑风格(Tudor architecture)和南洋土生华人的室内装潢,承载着岛国的成长轨迹。居高临下,洋房朝南的院落可眺望岌巴港(Keppel Harbour),当年法夸尔看中这个临海渔村的发展潜力,如今是新加坡最大客货运港口和世界最繁忙的转运港。这座深宅大院像一个临界点,一转身,仿佛就穿梭时空,跨越古今。

穿越时空的实境剧 WOHA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办人Richard Hassell的壁画作品“In Camera”, 表现的正是这种“穿越”的概念。这位知名建筑师参考真实的档案照片,再发挥想像力,以红黑二色线条在平板电脑上勾勒出人物场景,然后打印在白色和纸上,贴在大宅里一个房间的墙壁。

画中展现黑白屋和岌巴港一带开发前的自然山水与鸟兽,以及20世纪上半叶殖民时期华巫印洋杂处的人际关系,陈克湛夫妇和Hassell也成为画中人,拼贴成一出虚实交叠的“实境剧”。

 

建筑师Richard Hassell参考历史档案照片,将20世纪上半叶殖民时期的人物融入天猛公路28号的场景和开埠初期的自然山水,上演一出“实境剧”。(图:胡锦伟)

建筑师Richard Hassell将天猛公艺术基金会创办人陈克湛(左五)和妻子李凯龄(左二)画进壁画里。(图:胡锦伟)

对建筑设计师锺瑞林来说,这座黑白洋房与殖民地直接挂钩,促使她以夹板制作一组迷你塔楼装置作品,以建筑概念反映开埠至今的社会风貌。她从意大利知名作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名作《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汲取灵感,书中,马可波罗(Marco Polo)向元世祖忽必烈描述自己去过的55座城市,皇帝问他为何从未提及自己的家乡威尼斯?马可波罗说他讲的每一个城市都有威尼斯的成分,其实到头来他只是在讲威尼斯这座城市的各种侧写。

锺瑞林顿然领悟,新加坡这座后殖民城市,像海绵般吸收外来文化,似乎少了自己的个性,却反而让她在许多外国城市找到新加坡的影子。她创作的塔楼装置看似一个个高耸的牢笼,正如外国人对新加坡缺少自由的批判,但她认为岛民自有一套调适的本领,心安处即为家。

 

锺瑞林的装置作品,一组想像中新加坡未来的理想建筑模型。(图:胡锦伟)

她把作品命名为“City of Embong: The Prose of Counterinsurgency”,从卡尔维诺小说延伸出的第56座城市,也是新加坡的象征。为何取名Embong?原来那是天猛公阿都拉曼妻子的名字。

人物肖像与树皮的岁月交错 获奖广告片导演及摄影师彭文淳,近两年在新加坡多个公园拍了许多树木的照片,将斑驳虬结的树皮定格,记录了树木的枯荣岁月。当陈克湛邀请他参加这次创意展时,他即刻想到天猛公路28号的葱茏草木,决定采用自己拍摄的树皮主题照片,结合人物肖像摄影,策划了名为《入木三分:斑斓异彩的肖像》的多媒体投影装置作品。

 

彭文淳的多媒体投影装置作品《入木三分:斑斓异彩的肖像》,将树皮影像融入肖像摄影,重叠成生命的年轮。(图:胡锦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