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新加坡工科學院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如何呢?
Part.1 起薪不高
過去10年,工教院畢業生的起薪中位數增加約40%,增幅比理工學院和大學畢業生都來得大。
不過,在2016年至2021年,找到全職工作的工教院畢業生起薪中位數增加約10%,比理工和大學畢業生來得低。
過去六七年,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起薪中位數幾乎原地踏步,與大學畢業生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中位數,比工教院畢業生高出近一倍。
根據人力部網站資料,自2015年起,畢業後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工教院應屆畢業生,起薪中位數一直徘徊在1700元左右,直到去年上升至1800元。畢業後完成國民服役再投入職場的工教院畢業生,起薪中位數過去六年來則在2000元至2200元之間起伏。
至於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以及新躍社科大學畢業,半年內找到全職工作的大學生,起薪中位數從2015年的3300元增至2021年的3800元,比工教院畢業生高約一倍。
教育部意識到工教院畢業生起薪增幅近幾年放緩,表示接下來會繼續加強畢業生的職業前景。
工藝教育局持續為畢業生做好就業準備。2021年,投入勞動隊伍的工教院畢業生當中,每10人有超過八人在畢業後或完成國民服役的六個月內找到工作。
僱主對技能要求提高,起薪無形中被壓低。
新加坡相關部門表示對工教院與理工學院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差距表示擔憂,並指出這個薪金差距在他們的一生中持續擴大。
某大學表示,由於缺乏有關研究,具體因素不易評斷,但一個可能原因是工教院畢業生的入門工作崗位,相對容易找到替代方案,包括聘用外籍員工、採取自動化方式或改變業務程序。此外,隨著僱主對技能的要求提高,這些畢業生剛入職時可能須接受更多培訓,起薪無形中被壓低。
疫情暴發之前的幾年,外籍員工人數還未顯著減少,而持工作準證的員工薪金相對低,僱主沒有調高工教院畢業生起薪的迫切感。另一方面,企業和人力資源人員一般會根據市場標杆決定起薪。
「如果大家維持某個工資水平,不調高起薪,那麼起薪難免就會停滯不前。」
另一方面,工教院應屆畢業生起薪中位數去年增加80元至1800元,是七年來首次較明顯上升。
Part.2 薪資上調
對於這個現象會否持續,不過目前還難以預測。疫後復甦期間,本地員工薪金普遍增長,主要因素包括工資在疫情時被壓低後,如今在做調整、外籍員工短缺,以及疫後一些領域復甦比預期快。由於全球經濟面臨挑戰,很難估計這些條件會否持續。
工教院畢業生起薪仍有上調空間,較開明的僱主相信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薪酬配套,除了給予工教院畢業生較公平的基本薪金,也可根據技能水平給予額外津貼,以及通過提供職業發展渠道或資助員工進修等方式,保留有潛力的人才。
工藝教育學院今年起實施新課程框架,陸續將國家工教局證書(Nitec)和高級國家工教局證書(Higher Nitec)課程整合為三年制Higher Nitec課程。
教育部指出,新的課程框架下,畢業生更深入掌握符合業界需求的技能,同時也能為日後持續進修和提升技能,奠定更穩固的基礎。工藝教育局去年宣布推出上述課程改革。
N水準畢業生升讀工教院,完成Nitec課程後,如果繼續報讀Higher Nitec課程,總共需要四年。新框架下,這些學生能在三年內考獲Higher Nitec學歷。學生也通過兩次實習項目,更好地整合職場培訓,加強並鞏固所學知識。
工教院學生畢業後,除了可進修理工院的專業文憑課程,也可報讀工教院的在職培訓專業文憑課程(Technical Diploma),以及工讀專業文憑課程(Work Study Diploma)。教育部指出,這兩項工教院專業文憑課程的畢業生,全職工作的起薪中位數,與理工院畢業生的不相上下。
工教院和理工院過去一年來也與業界緊密合作,提升實習項目的數量和質量,提供更多工讀和在職培訓機會。這些學府也致力協助畢業生找到起薪具吸引力和前景良好的工作。
工教院畢業生起薪中位數曾連續幾年停滯不前,專家認為這未必是供需條件促成。本地勞動力市場對公民和永久居民員工的需求一般上相當高。
工教院畢業生工資通常是根據他們被賦予的工作職責來制定。外籍員工的薪金近年已調高不少,在還未發生疫情之前的五年里,S准證申請者的收入門檻介於2200元至2300元,到了2020年9月則調高至2500元。
外籍員工的工資與工教院畢業生起薪中位數對比,所反映的差距令人關注。
經濟結構轉型等因素,也讓少數高技能員工占優勢。一般的說法是,很多行業和工作正在進行科技和業務程序轉型,促使高端技能員工受青睞,而越來越多資金也轉向聘用這類員工。
經營平台業務的網絡科技公司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在數據科學、行政及金融等領域聘請少量的高技能和高薪員工,同時有很多低技能低薪員工從事如運貨和開車等營運工作。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每10名國家工教局證書(Nitec)課程畢業生中,有超過七人繼續進修更高學歷。受訪工教院畢業生說,多數同學畢業後不是直接投入職場,而是選擇進修更高學歷,以爭取更好的薪金待遇。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每10名Nitec畢業生,超過七人升讀工教院的Higher Nitec課程,或在職業生涯中報讀理工院課程或工教院工讀專業文憑課程。當中有些人是工作幾年後重返學府。Higher Nitec課程畢業生也能報讀上述課程。
教育部今年1月公布理工院和工教院應用教育體制檢討工作委員會的建議。有關建議包括提供更靈活的升學渠道和機會,支持畢業生為未來經濟做好準備,以及加強對學生的支援。
近幾年在政府推動下,僱主和社會大眾開始改變過去學術成績至上的觀念,更加注重學生的技能以及非學術能力。
「然而,要完全實現這個心態轉變,仍需要一個過渡期。工教院畢業生也需時間來證明自己。如何讓工教院畢業生的薪金持續增長?僱主必須認同他們的能力。工作委員會的建議也包括讓學生的技能與企業需求有更緊密的銜接,讓各行各業僱主更了解工教院學生的能力。」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