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通说
在2022年的新加坡,用中文聊web3.0,喝黄釉瓶茅台,以及读一本名为《大衰退》书,都是正经事。
作者 |袁斯来、杨轩
来源 | 36氪Pro(ID:krkrpro)
要在新加坡寻找中国创投圈大佬,最好从餐桌开始。
即便坐在乌节路餐厅,中国人仍然固执地捍卫著自己的口味——比如对茅台的执念。
在每天不重复的酒局,通过酒的种类,大概能看出组局者的分野。新加坡当地人喝威士忌、红酒,中国创业小年轻喝啤酒,小有成就的新富豪饭桌上清一色茅台,有时白瓶中还夹杂更稀少的黄釉瓶茅台。参加的酒局够多后,有人已经能一口分出中国茅台和新加坡茅台的区别——“国内卖的酱香会更浓点。”
一位餐厅老板在朋友圈晒出卖茅台的汇款单:200万人民币,还是预付款。他写下感激的话:“关键时刻大佬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我。”他停掉了清酒、大闸蟹业务,专心分销茅台。
一场酒局上,茅台成列。黄瓶茅台不是稀罕物品。采访对象供图
除了喝酒,大佬们日常也有平淡些的小聚。有人就在街边大排档,看到字节跳动张楠和小米王川凑一起吃海鲜。如果喜欢踢足球,可以加入某个球局,前港交所首席执行官李小加最近几周都会出现。
一个国内亿级用户APP的老板在工作间隙,会在家里组局吃榴梿。七八个人光脚围坐,客厅里弥漫开甜腻的水果香气。其中有个人总是出现在同一个富豪身后,一问,不是家里人,卖保险的。
这是新加坡华人圈的另一种生态:不少富豪身边都会跟个保险经纪人。各种组局上,经纪人必须善于活跃气氛,比如德扑打到兴起,大家要玩真心话大冒险,保险经纪人会毫不犹豫跳上牌桌,跳一段性感的table dance。
一些新来者很走运,仍能远程操纵国内业务。而一些前辈企业家们,已经开始习惯遗忘往日的荣光。几个前些年退休的大佬有个微信群,叫做“二把手俱乐部”。其中一个曾经将公司做到行业前二后卖掉。退隐新加坡多年,他似乎很无聊,因为除了在家做饭、带孩子,时常能在各种饭局看到他。另一个人是上市公司前高管,据说喜欢和web3.0圈子打德扑,还“玩儿得很大”。
有些更有名的人物过于难以接近,只出现在闲谈碎语中。比如雇佣私人飞机跨洲接送自己的张一鸣,据说在新加坡调养。有人听说Top大厂的创始人在新加坡避了一段时间风头。在AI圈子里则疯传,行业头部公司的高管们组团待在新加坡。
“新加坡就像在开大展会。类似于国内一个酒店扩大无数倍,里面全是大佬”,一个老创业者对36氪总结。
在这场“大展会”里,人来人往,整个城市沉浸于金钱的潮汐之中。
但对想尽快做点成绩的人,酒杯碰撞的声音清脆而空洞,到最后甚至让人厌倦。
一个来到新加坡的创业者说,原以为新加坡创业氛围很浓郁,呆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怎么天天都是大佬游艇party,酒局,大家喝酒、抽雪茄,在甲板上友好地聊完一圈,然后呢?“啥都没有,ROI(投资回报率)太低”。
游艇party常见项目:海上看落日。采访对象供图
呆了几年的过来人,早就对这种落差习以为常。他们多少会带点看戏的心态。一个FA告诉我:“你最好明年1月再来看看,说不定很多人就回去了。”
高档中餐厅和豪宅外,隐秘的不安在一场场聚会和一杯杯咖啡之中蔓延。水滴公司CEO沈鹏在一场线下分享中说,自己在新加坡待了一段时间,发现人人都在读辜朝明的那本《大衰退》。
但无论如何,2022年,源源不断的新人持续涌入新加坡。他们的兴奋撑起了新加坡的喧哗和骚动。
一切到9月迎来高潮。
新加坡,“看上去”很美
新加坡绝对不缺钱。但想从富豪手里拿到钱,绝不比在中国更容易。
最开始,说起去新加坡,投资人John有些不情愿。
一旦确诊,可能会困在国外一个月,这还不算回国隔离的时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