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峙國會、團結政府、少數政府? 看懂這幾個詞彙就能看懂馬國政局

2022-11-24

馬國大選上周六(19日)結束,但卻未塵埃落定,首相人選至今難產,未來政府究竟由誰主導,依舊是未知數。

由於此次大選結果讓人大跌眼鏡,國盟爆冷、希盟小輸、國陣大敗,無一陣營單獨取得過半議席,衍生了一出讓人一頭霧水的懸疑政治劇情,也讓不少馬國網民在未全盤了解馬國政治制度的情況下,爆出情緒性言論。

有人質疑,「第一名為何不能執政,第二名為何可以和第三第四名聯合起來『玩臭』?」,也有人對新政府延宕數日還無法成立感到厭倦,抱怨自己「投票投了個寂寞」。

然而,在馬國承襲自英國的西敏寺制度下,第一名還真的不一定穩當政府,第二名或第三名找上其他陣營合作組隊也不是什麼作弊行為。

選後沒有政黨或陣營獨大,導致新政府必須耗時多日才能組成,在民主國家亦並非罕見。

此次馬國政局,其實正好讓馬國民眾,乃至同樣承襲西敏寺制度的新加坡人透過幾個政治詞彙科普一下,了解這套政治制度究竟如何運作?

馬國本屆大選為史上最激烈選舉,選後沒有任何一個陣營單獨取得過半執政資格。(聯合早報)一、懸峙國會 過去,馬國長期處於一黨獨大狀態,因此不曾出現過本屆大選這般大亂斗的選舉結果。

但沒有出現過,不代表不會出現。

2018年大選後,國陣神話破滅,馬國政治處於碎片化狀態,「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

本屆大選只是進一步把這種狀態具體化,形成沒有任一陣營單獨過半的「懸峙國會」。

所謂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是指選後沒有任一政黨或陣營取得簡單多數議席。

馬國國會下議院共有222席,單獨執政的簡單多數門檻是112席。

此次大選,希盟贏得82席、國盟73席、國陣30席,統統沒跨過簡單多數的執政門檻。

這意味著馬國出現懸峙國會,各陣營只能透過拉攏其他黨派籌組聯合政府才能執政。

在西敏寺制度下,手握最多席次的政黨或陣營擁有優先組閣權是慣例。

在本屆大選中贏得最多席次的希盟有優先組閣權,但這並不能保證其必然組成政府。

因此,某些馬國網民所謂「第一名不能執政,第二名聯合其他陣營執政就是『玩臭』」的說法,在西敏寺精神下並不成立。

如果希盟無法率先拉攏足夠席次,跨過簡單多數門檻,其他陣營,包括排名第二的國盟也有權和其他黨派合縱連橫,嘗試組成政府。

簡而言之,無論是第一名的希盟、或第二名的國盟,誰有辦法湊滿過半席次,誰就能執政。

在西敏寺制度和內閣制下,政治聯盟和勢力平衡本就是基本元素,因此「誰和誰結盟,導致誰失去執政機會」,嚴格來說並未違反相關制度的精神。

安華率領的希盟取得最多議席,但尚無法湊足簡單多數席次成立新政府。(法新社)二、團結政府 馬國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在希盟領導人安華和國盟領導人和慕尤丁都無法取得絕對多數支持後,向兩人建議組成「團結政府」。

對此,安華說他「接受團結政府的精神」,但慕尤丁斬釘截鐵表示反對。

所謂團結政府,即是政治學中常提到的「大聯合政府」概念。

大聯合政府通常由兩個政治理念不同,且都無法取得過半席次的最大政黨組成。

在這種情況下,兩大陣營通常勢均力敵,各小黨也具備相當勢力,為了確保新政府能達到穩定多數,因此才組成大聯合政府。

本次馬國大選贏得最多席次的分別是位於政治光譜兩端的希盟及國盟,前者主張多元族群政治,後者崇尚馬來保守主義。

如果由兩個意識形態南轅北轍的陣營共同組成元首建議的團結政府,就是大聯合政府的概念。

德國、義大利及日本等民主大國都曾出現過大聯合政府。

然而,隨著慕尤丁強調不會和希盟合作,馬國政治死局是否能以史上首次大聯合政府解套,結果還很難說。

馬國元首蘇丹阿都拉建議希盟和國盟組成團結政府。(路透社)三、少數政府 在作為造王者的國陣宣布決定不和希盟或國盟聯合組成政府後,希盟及國盟如今都面對最終都無法取得過半議席門檻的窘境。

然而,在西敏寺制度或不少實施內閣制的國家裡,議會席次不過半,不一定意味著無法執政。

英國、加拿大等國都曾出現過贏得最多席次,但未過半的政黨成立「少數政府」的先例。

為了籌組少數政府,掌握最多席次但不過半的執政黨必須獲得一個或以上的在野黨背書,確保首相或總理人選在議會中取得過半支持。

必須強調的是,支持執政黨成立少數政府的在野黨仍維持在野狀態,不會加入政府,因此在一些政策議題上仍保留反對空間。

例如,英國保守黨在2017年國會選舉只取得317席,無法跨過326席的簡單多數門檻,但最終仍在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的支持下,成立少數政府。

無論如何,少數政府畢竟是由未掌握過半席次的政黨或陣營所成立,因此極為考驗執政黨與提供支持的在野黨之間的信任程度,穩定性難免較低。

少數政府處於相對弱勢的情況下,也經常得和各黨派妥協,甚至可能為此改變原有的執政路線,導致施政效率較差。

四、信任與供給協議 承接上一點,為確保少數政府的穩定,掌握最多席次(但未過半)的執政黨通常會與支持其執政,但不加入政府的在野黨簽訂「信任與供應協議」(confidence and supply agreement)。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信任與供應協議」的細節條款可由相關政黨或陣營商議,但一般來說,最重要且通常會納入的條款為:

支持少數政府的在野黨必須承諾,在財政預算案及不信任動議等足以影響政府穩定的重要議案中,他們將支持政府。

與此同時,相關在野黨可在不加入政府的前提下,在其他議題保留反對的彈性空間。

作為交換,組成少數政府的執政黨則會在協議中對在野黨作出部分讓步,例如承諾採納後者的政策主張等。

事實上,「信任與供應協議」在馬國也曾有過類似先例。

去年9月馬國聯合執政的國陣及國盟就和當時在野的希盟簽署了一份「政治轉型與穩定諒解備忘錄」。

根據備忘錄,希盟承諾不會在任何足以影響政府合法性的議案中投下反對票,執政聯盟則同意不在今年7月31日前舉行大選,雙方也同意就推動反跳槽法及18歲投票權等改革議程進行跨黨派合作。

回到馬國現況,儘管國陣挑明要當反對黨,但不排除其仍可透過簽署信任與供給協議,在不加入政府,維持反對黨身份的情況下,支持希盟或國盟組成少數政府。

根據最新發展,希盟與國陣有意在霹靂和彭亨兩州組成聯合政府,州務大臣也預計由國陣人選擔任。

如果希盟與國陣的信任與供給協議成立,希盟承諾支持國陣在上述兩州的大臣人選或許可能成為協議中的其一條款。

被指該為國陣本屆慘敗負責的國陣主席阿末扎希力主和希盟合作組建新政府,但引起不少黨內同僚的反對聲浪。(路透社)五、反跳槽法 馬國反跳槽法生效,議員若跳槽將失去議席,因此中選議員在成立新政府一事上,基本上只能按黨意行事。

「要嘛集體挺希盟,要嘛集體挺國盟。」

過去幾年為了籌組政府,各大陣營到處拉攏個別議員跳槽的亂象已不復見。

慕尤丁早前率先聲稱,已獲得超過包括國陣議員在內的115名國會議員簽署法定宣誓書支持他任相。

但隨著國陣宣布採取中立態度,無論相關說法是真是假,在反跳槽法精神下,個別議員的意志終究難敵黨意,慕尤丁即使獲得再多議員支持任相的法定宣誓書,也不一定能說服國家元首委任他籌組內閣。

慕尤丁早前宣稱已取得超過半數議員支持任相,但隨後不了了之。(馬新社)簡單來說,只要手握關鍵席次的國陣一日沒有集體決定倒向希盟或國盟任一方,安華或慕尤丁說自己「夠數」說到破嘴也是枉然。

國家元首判斷安華或慕尤丁皆無取得簡單多數,因此諭令雙方合作的建議,也就不難理解了。

值得一提的是,國陣內部對於支持希盟或國盟執政已產生重大分歧。

礙於反跳槽法,個別議員目前無法以直接跳槽來達到支持任一陣營的目的。但可以預見,來臨半年將舉行的巫統黨選,恐怕將無可避免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若希盟或國盟主導的新政府是透過國陣的關鍵背書而產生,新政府是否隨之陷入不穩定狀態,也有待進一步觀察。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泰國父母自製家庭色情片 九子女全下海最小十歲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安華訪俄重提MH17事件 稱普京承諾願配合獨立調查
  • 美國關稅政策或致泰國未來兩年經濟增長放緩 泰國國家銀行將提供支援
  • 頑劣貓咪多次「襲警」 泰國警方將它逮捕拍下「嫌犯照」
  • 泰國巨蜥啃食新生兒屍體 吃剩頭和軀幹
  • 樓上疑似往排水口倒強酸 馬國六歲童淋浴灼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