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閱讀本文約3分鐘!
近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次子、現任總理李顯龍的親弟弟李顯揚,痛斥新加坡政府財政造假,認為隱瞞了部分收入。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前首席經濟師楊南強,也發文稱新加坡政府明明有300億新的財政收入,為何還要上調消費稅?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就此緊急發聲闢謠。
(圖:來源自網絡)
今年3月,李顯揚發文稱,新加坡每年財政都會有很多盈餘,但計算的方式不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如果對此進行調整,盈餘會更多!
他在文中說,新加坡政府支出幾乎每年都超過GDP的5%,而且往往超過10%,若是按照IMF的方式計算,得出的結果將遠不止公布的數據。
跟李顯揚有同樣看法的還有楊南強,他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前首席經濟師。
在本月7號,新加坡國會結束後,他針對為提高政府財政收入而通過的《商品和服務稅(修訂)法案》提出異議。
楊南強很不贊同這項法案,因為他覺得國家有足夠的財政餘額,根本不需要提高消費稅,這將會給大家帶來經濟壓力。
國會當天,他公開發文稱,新加坡有300億新的結構性財政盈餘可供政府使用,並且也沒有比較明確的支出計劃,目前沒有必要提高消費稅。
李顯揚隨即轉發並評論了這篇文章,他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個嚴謹的機構,我們在預計分析盈利時應該要用上!
(圖:來源自網絡)
對此,本月18日,新加坡財務部在媒體發布會上公開闢謠。
新加坡財務部發言人稱,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政府平均每年的財政餘額是22億新幣,並且在2020年,由於COVID-19(新冠)支出,政府出現了重大的財政赤字。所以,沒有300億新元的結構性財政盈餘。
同時,憲法有明確的「政府財政規劃」,不能單方面地自由支配以前的儲備金,要經過多方面的協商,因為要為下一代打好基礎。
在7號的國會上,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就講過政府的財政餘額並不是很多了。並表示,由於新加坡開支增加,之前的財政餘額被動用了,在今年預計也不會有財政盈餘。
(圖: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