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學歷已不再吃香? 中國僱主如今更青睞國內名校畢業生

2021-12-08

出國深造喝過洋墨水,捧著一紙西方大學文憑歸國,就意味著一個人能夠勝過其他同儕,被名企另眼相待,還能輕輕鬆鬆獲得薪資高待遇好的工作機會?

放在幾十年前的中國,情況也許確實如此。

當時「海歸」瞧不起「土鱉」。在國外讀過書的留學生往往自視清高,認為那些在中國升學的畢業生日後只有替自己當跟班的份兒。於是,有能力的家庭通通都把孩子往外送。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中國大學在世界排名攀升,當地僱主的首選雇用對象已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反而更看重國內著名大學的畢業生。

如今的中國就業市場,洋學歷不再炙手可熱,甚至還成為一些人的求職負擔。「海歸」的就業之路,可說是「非常黯淡」。

示意圖。(iStock)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據《南華早報》報道,過往中國社會普遍存在「西方最好」的心態,如今已逐漸被打破,找工作時亮出外國學歷不一定占儘先機。

2018年畢業於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社會學系的陳熙雨(譯音,金融新聞編輯)表示:

「我不認為我們會比國內的畢業生有多少優勢,特別是申請國內或較小規模的公司。這些公司的招聘部門似乎更熟悉中國大學,例如985和211。」

985和211指的是中國中央政府分別在1998年和1990年推出的重點建設項目,為的是讓當地若干學府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據統計,985大學有39所,211大學有115所,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詳的知名大學,如清華、北大、復旦等。

中國經濟騰飛,上門求職的人變多了,企業招聘主管於是更傾向把工作機會留給985和211大學的優質人材。陳熙雨說:

「前公司的負責人根本不清楚(我畢業的學校)是什麼來頭。西方名校在這裡,並不像一些人所期望的那樣被廣泛認識。」

海外大學畢業生示意圖。(路透社)同在布里斯託大學就讀的吳文希(譯音)則認為,如今中國與海外大學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那些能夠進入985和211名校的人,確實是這個國家最有能力和最拼搏的一批人。一些國內企業甚至認為,那些在海外攻讀碩士學位的人,是因為沒有能力而試圖逃避研究生入學考試。

據中國教育部的數據顯示,1978年至2019年間,有超過650萬中國公民出國留學,其中近90%的人在學成之後回國發展。

留學歸來找工作竟四處碰壁 如果以畢業後的就業水平來衡量,中國大學生近幾年已越來越受全球僱主青睞,文憑「含金量」絲毫不亞於西方大學。

由法國諮詢公司Emerging主導、泰晤士報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發布的《2020年大學生就業水平排名》顯示,中國大學生的就業水平在全球排名第五,同比2010年上升了六位。英國只領先中國一個名次。

中國大學畢業生。(法新社)不少求職者也發現,自己在外求學多年,結果回到中國,缺少當地人際網絡的他們,在找工作時反而四處碰壁。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許順利教授說,一些特定的職位要求應試生必須熟絡國內事物,有人際網絡渠道的人更易脫穎而出。而且近來僱主都普遍表現出想聘請中國名校畢業生的心態,離開中國許多年再回來的人會比較吃虧。

被當搖錢樹,海外留學工作失去光彩 洋學歷除了越來越難成為就業「敲門磚」,中國學生在外留學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口耳相傳」,也促使更多人決定留在祖國發展,而非前往海外撈金。

可以預見的是,日後211和985入學標準將越來越高,家長們希望把孩子送入中國名校,而不是搶破頭非要擠進西方知名大學。

示意圖。(iStock)許順利教授直言,國際學生常受到海外學府的剝削。

「很不幸地,國際學生總是被當成搖錢樹(cash cows)。西方大學十分依賴留學生支付的學費,然而有些大學收了錢,卻無法提供同等價值的服務。」

不少像陳熙雨和吳文希的「海歸」後來都選擇回到中國成家立業,不願在國外就地紮根。陳熙雨說:

「我更喜歡中國的生活條件和環境,人們對我更友好,更容易相處。」


相关文章

  • 馬國業者擔心美國對半導體加征進口關稅 衝擊領域新投資
  • 美國關稅衝擊洛杉磯港貨運量 印度服裝城受惠卻面臨用工難題
  • 否認捲款潛逃 柔佛按摩養身館創辦人道歉
  • 報名低價旅遊團沒出發 馬國逾130人報案 兩人落網
  • 美國關稅衝擊洛杉磯港貨運量 印度服裝城受惠卻面臨用工難題
  • 報名低價旅遊團沒出發 馬國逾130人報案 兩人落網
  • 同月同日同時辰!女子巧遇「另一個自己」感悟未來
  • 韓娛「真人操控」虛擬偶像走紅 音樂登上全球知名榜單
  • 泰國警察涉搶劫金鍊 為躲拘捕竟割喉企圖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