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
外賣平台人員諮詢委員會建議,平台人員應跟一般雇員一樣,受工傷賠償法令保護。這應涵蓋醫療費、永久受傷或死亡賠償,人員若因工傷請病假,也應有收入補償。
平台人員如果在為某個平台工作時受傷,這個平台須給予他們與工傷賠償法令同等的工傷賠償。
平台人員諮詢委員會建議,平台人員應跟一般雇員一樣,受工傷賠償法令保護。這應涵蓋醫療費、永久受傷或死亡賠償,人員若因工傷請病假也應有收入補償。
此外,平台公司也必須補償受傷平台人員,他們在其他同類工作平台的收入損失。
例如,一名為不同平台送餐的人員,如果在為平台A送餐時受傷,就須向平台A索償。除了在平台A的收入補償,平台A也須補償人員不能為平台B和平台C送餐的收入損失。如果人員也同時從事其他類型平台的工作,如駕駛私召車,或補習等自僱工作,補償範圍則不包括這些方面的收入損失。
不同平台應根據它們的市場份額,繳付相應的保費。換言之,保費與平台旗下人員人數和這些人員透過平台賺取的收入掛鉤。
委員會解釋,這套賠償機制考慮了各公司面對不同程度的風險,也確保為數家同類平台服務的人員能獲得全面的補償。
政府制定標準,說明不同類型平台人員在什麼情況下才屬於在工作,例如私召車司機和送餐員等候訂單期間是不是也在工作,這樣才能確定工傷賠償法令所涵蓋的範圍。
建議也包括通過現有的開放和具競爭力保險市場提供工傷賠償保險,從索賠歷史制定可持續的保費,允許平台公司靈活地選擇保險公司。
目前,一些平台也提供基本的意外保險,但投保額不高,業內做法也不一致。委員會指出,目前工傷賠償的保險市場極具競爭力,因此不建議推出單一模式以避免政府過度干預市場。委員會也不建議平台公司擴大團體意外保險,因為要達到工傷賠償法令的標準,保費會大幅增加。
除了加強退休和住房保障以及工傷賠償,委員會也關注平台人員的代表權問題。委員會建議通過新的代表框架,給予平台人員尋求正式代表的權利。
購買保險
調查顯示大多數消費者都體恤平台人員,並願意支付更高費用,以加強對他們的保護。
調查發現消費者可接受大約10%的漲價,委員會在計算後認為漲幅在可承受範圍內。平台服務競爭激烈,消費者可根據價格選擇不同平台,平台人員也能根據需求,選擇為不同平台工作,平台不大可能轉嫁太多費用。
另外平台人員日後繳付公積金的計算法,或會參照德士司機的做法,收入的六成會被視為開銷,只按四成收入計算繳交額,而且繳交率是逐步小幅提高,因此增幅不會太高。
快遞和外賣人員和平台公司的關係比較偏向於自雇者,但與自雇者不同的是他們受到平台某些程度的管制,例如工作的支配和酬勞方面。他們受到一定的管制,又不能得到自雇者或雇員所有的好處,因此委員會認為要讓平台人員在工作中獲得一些保障,例如退休、住房和工傷意外。
要確保平台公司不會虧待員工,委員會認為要在立法方面做出努力,接下來一年探討如何通過立法實施措施。
平台人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應該與同領域全職雇員一樣能獲得退休和住房保障,繳付公積金將助於他們購買房子和為日後退休作規劃。
對於平台公司,他們現在要為全職雇員繳付公積金,日後也要為平台人員繳付公積金,這將確保他們能同其他本地公司一樣,在同樣環境下競爭。
為更好地保障私召車司機、送餐員和送貨員這些平台人員的權益與福利,平台公司最快兩年後要為30歲以下的平台人員繳交公積金。公司與年輕平台人員的公積金繳交率,會分五年逐步增加到與普通僱主和雇員的相同。30歲及以上人員可選擇是否繳交。
繳納公積金
建議的重點在於保留平台人員的職業靈活特性,同時增加一些基本保障,如公積金和工傷賠償。平台人員可組織工會為同行發聲,包括跟平台協商保障他們利益的集體協議。在法律上他們仍然介於雇員和自僱人士之間。
平台人員屬於生活較不穩定的群體,大多數收入較低,沒有一般雇員所享有的福利如病假、年假和裁員補貼。他們也不像自僱人士那樣,能在成本上漲時起價,手頭緊時可能要靠儲蓄,訂單也可能時有時無。
目前,本地有11家持照的點對點召車服務商和至少三家較大的送餐平台。2020年疫情暴發後,本地的平台員工一度達到近8萬人,現在下降至7萬3200人。30歲以下約6400人。
有關建議最早在2024年年底生效時,30歲以下的平台人員須開始繳交公積金,30歲及以上則可選擇是否繳交。公積金繳交率會分五年逐步增加,最終與普通雇員的相同。委員會並未公布繳交率的起點,但公司平台和30歲以下人員的公積金繳交率,每年將分別平均增加2.5個百分點和3.5個百分點。
如果出現嚴重經濟問題,政府可將原定五年內與普通雇員公積金繳交率齊平的期限延長。政府也可考慮為平台人員提供協助以降低影響。
委員會解釋,強制要求年輕平台人員繳付公積金是因為他們將受益最多,例如較年輕的平台人員更有可能還在分期償付房貸或是計劃買房,公積金存款將能用於滿足買房需求,而公積金利率的複利效應,可讓他們累積更多退休金。
與此同時,一些較為年長的平台人員已有退休計劃或是已經還清房貸,因此委員會建議讓他們靈活選擇是否繳付公積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繳付公積金能讓平台人員在退休規劃和住房需求方面受益,也會讓他們獲得與本地相同領域雇員相同的待遇。對於公司,尤其是在同一領域服務同樣客戶的公司來說,則會打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公積金繳交率逐年增加的幅度和時間表將在日後公布,政府也會同平台公司密切合作,制定新的徵收機制,在人員賺取收入時扣除公積金。
要求平台人員繳交公積金旨在為他們提供保障,尤其是建立他們長期的退休與住房保障,但全國職工總會認為,關鍵是確保這群工作者的收入不因此受影響。
大多數受訪平台公司支持平台人員諮詢委員會的建議,也致力於減少落實建議對消費者、平台人員和消費者帶來的影響。
私召車業者Gojek指出,公司目前已為平台人員提供一系列保障,如燃料回扣、保險和醫療保健等等,建議的落實將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不過,須繳交公積金意味著平台人員可帶回家的凈收入會減少。
受訪業者都沒直接指出平台公司或會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Gojek說:「落實建議也會影響平台和消費者須承受的負擔,乘客需求可能更低。加上車輛和燃料成本上升,我們會與行業夥伴合作來實施這些改變,同時確保召車行業可持續。」
過渡到新建議時,平台人員可能需要額外支持,它承諾與平台人員和政府合作制定實施細節,以確保措施符合送餐員的需求。
Grab發言人指出,各個平台公司目前各自實施保障措施,若要在整個行業中提供與工傷賠償法令一致的工傷賠償和收入損失保險,就須在一小部分的平台人員身上試行概念,確保各平台和保險公司在全面落實措施前,從中學習和調整產品與範圍。
就繳交公積金,受訪平台工作者反應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希望手頭上能有更多現金,也有人持觀望態度。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