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遊客少,牛車水竟開始過「洋節」!解封半年後,新加坡防疫成功的作業要怎麼抄?

2022-11-28

點擊預約!椰子帶你

去看看新加坡

很有歷史感的五腳基建築

新加坡,在這兩個月是真的徹底活過來了!

街頭人頭攢動到處都是人,只要是大型活動一舉辦,就會吸引無數人聚集。

圖源:Salone Events

一到年底,就是新加坡人習慣的度假季。小孩享受著學校假期,大人們忙著清年假。

忙碌了一年,年底正是放鬆的好時候。為了搶人,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車水,最近也「放下了身段」,開始舉辦聖誕節集市了~

牛車水要辦聖誕集市

店家表示最近生意很好!

據本地媒體《海峽時報》報道,新加坡的牛車水,將在今年12月舉辦聖誕集市,迎接聖誕節的到來。

為此,丁加奴街(也稱戲院橫街),現在已經亮起了聖誕主題的燈飾,算是為聖誕集市預熱。

圖源:海峽時報

為了讓這次的市集更熱鬧,主辦方可以說是相當用心了。

據了解,這裡不僅會有藝術品和手工藝品攤位,還有手工作坊讓你親手製作自己設計的小玩意兒。

要是在街上逛累了,也可以在這裡的按摩攤位坐下,一邊觀看街頭藝人的表演,一邊享受按摩舒舒壓。

一些攤主正在布置聖誕裝飾,圖源:海峽時報

在很多人看來,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作為一個華人占多數群體的國家,新加坡名義上唐人街牛車水,平時的畫風看起來都是這樣的:

圖源:Pickyourtrail

一到傳統中國節日時,畫風更是相當的「中國風」:

圖源:BringYou

因此,在牛車水一帶舉辦聖誕集市,對於熟悉新加坡、熟悉牛車水的人來說,似乎會有一種莫名的違和感。

在很「中國」的地方過洋節,事實上正是新加坡在後疫情時代,不得不經歷的一次轉型。

原本,在疫情前來新加坡旅遊的大頭,是來自中國內地的遊客。

據新加坡旅遊局官方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赴新加坡旅遊人數達363萬人次。連續多年,中國都是新加坡最大的旅遊客源地!

隨處可見的中國遊客和中國旅行團,經常都能在新加坡各處旅遊景點看到。

可是,疫情讓國際旅行陷入了停擺,旅遊也大受影響。在2021年,雖然中國內地依然是新加坡最大的入境來源地,但人次就直降到了8.8萬人次......

空空蕩蕩的新加坡,圖源:Mint

不過,進入2022年,新加坡旅遊業重新開始恢復。

旅遊局在不久前更是預測,整年將有400萬-60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會來到新加坡!

只是,疫情影響不僅進是到訪新加坡的遊客人數。今年8月,旅遊局也曾公布一些遊客細節,印度尼西亞、印度、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及越南,成為前五的客源市場。

圖源:早報

這五個國家的遊客,占據了新加坡旅客客源榜的一半以上!

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這些來自其他國家的遊客,牛車水必然需要經歷一些改變。

一位在牛車水擺攤多年、但在疫情期間暫停營業的攤主,就告訴本地媒體,和歐洲客戶相關的業務正在慢慢好轉,自己也於不久前回到了牛車水繼續做生意。

圖源:Wanderers&Warriors

來自全球多國,特別是歐洲國家遊客的到來,也讓不少業者重拾信心。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攤主,就說在疫情大流行期間下降了80%的生意,最近客流量已經恢復了60%!

牛車水內充滿中國主題的物品,對於歐洲人來說吸引力更是巨大。

因此,在度過了兩年最艱難的時光後,不少在牛車水做生意的業者,都對未來表示出了相當程度的樂觀情緒。

在牛車水排隊買月餅的人們,圖源:新明日報

一些人忙著擴大生意規模,還有一些人計劃不斷推出新美食來吸引更多人前來光顧......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著新加坡正在快速從疫情中重振歸來。

沒有太多來自疫情的干擾,新加坡人的生活秩序,正在有條不紊地恢復中。

圖源:海峽時報

一手科學防疫、一手力拚經濟

新加坡的答卷值得被借鑑嗎?

新加坡的防疫政策,在過去兩年經歷了數次轉變。其中有很多次,在外界看起來都是180度的大改變。

世界上,對於新加坡防疫政策評價不一。在去年,新加坡的防疫政策飽受各國批評。BBC曾經撰文,直指新加坡遇到了防疫新難題。

來源:BBC

「然而在全球大流行的第二年,這些地方(包括新加坡)正在面臨新的挑戰。破壞力更強的毒株突破了他們既有的防線,導致一些地區正在迎來最嚴重的疫情。」 該文作者對於新加坡的防疫成果似乎相當擔憂。

反覆不定的堂食限制是新加坡疫情態勢「晴雨表」,圖源:Financial Times

而在中國內地網絡上,對於新加坡的批評更是尖銳。

新加坡政府在去年8月開始的「與冠病共存」方針,被重點拿出來批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主管防疫工作的衛生部長王乙康也不免「難辭其咎」。

來源:新浪財經

但事實似乎已然證明,新加坡「一手防疫、另一手拼經濟」的做法,似乎並不是太貪心,最終兩頭不著岸。

一方面,新加坡的新冠死亡人數,一直保持在相當低的水平。而且,感染患者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是重症患者,不需要擠占太多醫療資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圖源:美聯社

另一方面,新加坡經濟也取得了亮眼的表現。2021年,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了7.2%。

而據貿工部預測,在今年如此嚴峻的通貨膨脹形勢下,新加坡今年的GDP增長會在3.5%左右。

可以說,新加坡取得了「雙贏」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新加坡的防疫政策和理念又被人提起,不乏讚揚之聲。

或許,新加坡防疫成功的秘訣,有以下幾點......

政府聽從衛生專家的建議

熟悉這兩年新加坡防疫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每當疫情即將爆發、新政出來前或出來後,必有醫學專家和部長提前透露風聲。

一方面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一方面解釋原因讓大家理解政策。

為此,政府官員和專家們,不惜一次次用各種驚悚的數字告知民眾現狀。

在2022年2月,新加坡日增剛過萬的時候,王乙康部長直接告訴大家:

「病例還會繼續增加,日增1.5萬、2萬都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專家更是紛紛開始預測峰值:

當時有專家說如果根據其他國家奧密克戎變種毒株的峰值數據推算,每10萬人中約有400人感染,那新加坡的疫情峰值每天估計會新增2萬至2萬5000起。

2月22日新加坡在日增破紀錄2萬5千例之後,專家認為峰值快來了。

這些數字,都是政府官員和專家緊急商討後得出的結果。

根據這些討論結果,政府制定出專門的防疫政策。聽從衛生專家的建議,結果顯而易見,這些防疫政策都是相當符合新加坡現狀的。

靈活多變的防疫政策

針對新加坡不一樣的防疫態勢,新加坡制定了多種防疫措施。

最早時候,對病毒不太了解的新加坡,立馬啟動了「斷路器」措施,減少病毒的傳播路徑。

圖源:海峽時報

在「斷路器」結束之後,新加坡制定了循序漸進地進行了逐步解封政策,通過分階段恢復堂食等舉措,有條不紊地防疫。

圖源:海峽時報

之後,看著新加坡必須要開放的事實,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計劃「有條件進行開放」,雖然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最終結果是好的。

圖源:AP News

面對幾輪德爾塔疫情+奧密克戎疫情,根據病毒的特性,新加坡防疫部門制定了最符合新加坡現狀的防疫方針。

居家康復計劃減少醫療系統壓力,推動疫苗加強針接種減少重症機率,都是新加坡這一階段的重點工作。

新加坡的防疫政策,被人稱讚是「科學防疫」也是可以理解的。

新加坡不能清零的邏輯

去年10月9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發表公開講話,向民眾解釋新加坡無法維持長期封鎖的事實。

對於新加坡來說,每一次封鎖的代價很高,會一次次衝擊商業,員工會失業,兒童會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園生活,分居兩地的家人難以見面

而這些,都被動地加劇了新加坡人的心理和精神壓力。因而,新加坡決定不再「清零」決定轉向與病毒共存。

總而言之,新加坡成功從疫情中走了出來。目前來看,新冠病毒不會消失,也大機率會繼續不斷變異。

但是,經歷了幾輪疫情爆發的新加坡人,正如政府所期待的那樣有了足夠的「韌性」。

圖源:PAP

在防疫政策「大鬆綁」後,新加坡疫情並未出現大幅度反彈(XBB疫情很快就歇下去了)。

雖然「新加坡模式」有著其局限性,但是新加坡的答卷,也不是完全不能被全球一些國家所借鑑的。

當然,在考慮防疫措施時,很多國家都會擔憂,一旦染疫的人太多,即使都是輕症,但新冠後遺症依然會造成劇烈衝擊。

最近,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則發表言論,認為民眾大可以放寬心。

來源:早報

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國家傳染病中心新加坡傳染病臨床醫學研究網絡主任巴納比·楊表示,目前大部分出現冠病長期後遺症都具自限性。

也就是說,這些患者不需要接受專門的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好轉。

圖源:萊佛士醫療集團

當然,新冠後遺症的影響因人而異,在網絡上我們也時常能看到有人感染新冠後,長達半年依然被後遺症困擾的例子。

從結果論上看,新加坡人似乎已經不會對病毒感到「害怕」了。

究竟是對是錯,只有時間才能給我們最終答案。


相关文章

  • 勞動節前夕裁員太掃興!新加坡兩公司約40人受影響,工會:失望
  • 新加坡車禍驚魂:貨車司機分心釀悲劇,NUS法學教授喪生
  • 展覽預告|「豐子愷藝術展」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展出
  • 新加坡十大打工皇帝,幾乎被華人霸榜!排名前四總薪酬都過千萬
  • 9男涉非禮同性、小印度客工群聚擾民、新加坡三輪觀光車退出市場
  • 烏節路酒店餐廳晚餐自助1-for-1,限時直到5月底!人均$29++,帝王蟹、鮑魚、龍蝦燒烤你只管盡情吃!
  • 厭煩了逛街購物?來新加坡旅遊,不妨看看這些歷史建築
  • 吐血整理!新加坡到迪沙魯保姆級攻略!交通方式、景點打卡、必吃美食、酒店推薦,看完你馬上可以去度假!
  • 他,殺妻後分屍,還當街賣人肉給鄰居!只為8000多新幣?
  • 新加坡所有公民、PR注意!公積金這件事必做!不然會吃虧
  • 剛剛!刷屏中國媒體!新加坡這個行業徹底消失了,全島即將大變樣!
  • 厭煩了逛街購物?來新加坡旅遊,不妨看看這些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