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屋售價讓國人覺得負擔不起? 先看看當局如何定價

2022-12-08

本地組屋價格向來是個牽動許多人神經的敏感課題。

今年前9個月277棟組屋以超過100萬元的價格轉手,加上近年來政府售地標價不斷上升,更讓不少人認為,自己都拿不出100萬元買這些組屋,將來輪到孩子們買房的時候該怎麼辦?

國家發展部和建屋發展局就在12月7日回復媒體詢問,首次公開預購組屋總開發成本,並解釋新組屋售價是按可負擔水平(affordability)而定,不與開發成本掛鉤。

土地成本占總成本六成 建屋局透露,2021/2022財年交付的預購組屋總開發成本達53億4600萬元,各項成本占比如下:

1. 土地成本31億6700萬元(59%);

2. 建築成本20億7700萬元;以及

3. 其他成本1億零200萬元,如建屋局基於特殊原因向屋主回購單位的費用。

建屋局上一財政年交付的1萬3506個預購組屋單位,也就是說,每個單位平均開發成本為39萬6000元。

興建中的組屋區。(檔案照)建屋局為新組屋定價的程序是:

1. 先參考附近類似轉售組屋的售價;

2. 考慮個別單位的特點和當前市場情況;

3. 給予大幅津貼,確保新組屋售價是買家負擔得起的。

根據建屋局年報計算,上財年交付的單位,每個平均售價約36萬5700元,在扣除建屋局提供的公積金購屋津貼後,平均單位售價進一步降低至約34萬7000元。

建屋局也指出,在今年上半年領取鑰匙的購屋者當中,購買非成熟區新組屋的買家有90%只需動用月薪的25%或更少來償還房貸。這個占比在購買成熟區組屋的購屋者當中,則是80%。

換言之,這些買家只需動用小額現金,或者可以完全通過每月公積金繳交額償還房貸。

時代進步或是推高房價的因素之一 榜鵝一間閣樓單位以將近120萬的高價賣出。(海峽時報)那是什麼因素讓組屋被貼上「負擔不起」的標籤?

ERA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麥俊榮接受《海峽時報》時表示,人們談到政府組屋是否負擔得起時,一般會把預購組屋和轉售組屋價格視為一體,而如果僅僅從價格來看,預購組屋的價格肯定比20年前的新組屋來得高。

轉售組屋價格也是建屋局為預購組屋定價的一個考量因素。至於轉售組屋價格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整體呈上升趨勢,一大原因是賣家想在售賣組屋時賺取利潤,只要買家覺得價格合理,並有能力支付,即可成交。

另一方面,供需向來是決定價格的鐵律,今年三輪預購組屋銷售活動的申購率當中,最低的還是5月的3.2,也就是說,每間組屋有超過3個人申請。

供不應求的情況或許是因為時代進步了,大家都希望擁有更寬敞、更理想的生活空間。

經過一番精心布置,這間組屋的屋主就能在居家辦公的同時,享受無敵海景。(Home & Decor)過了不惑之年的蟻粉如果在組屋度過童年時光,可能記得在70、80年代,一間3或4房式組屋住著4、5人也算相當平常。

但那畢竟是好幾十年前的事情了,時至今日,本地每戶家庭平均是3.15人,再加上生活方式上的改變,例如居家辦公盛行,都增加了國人對預購組屋的需求。

種種因素推高組屋價格,因此建屋局為新組屋定價的時候,必須按可負擔水平定價,跟以盈利為目標的私人發展商不同。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泰警曼谷港口繳獲238噸非法進口電子垃圾
  • 馬國失蹤富太案 富商丈夫被警方逮捕助查
  • 柬埔寨種植園發現遺留炸彈 逾百枚仍未爆炸
  • 安華訪俄重提MH17事件 稱普京承諾願配合獨立調查
  • 美國關稅政策或致泰國未來兩年經濟增長放緩 泰國國家銀行將提供支援
  • 頑劣貓咪多次「襲警」 泰國警方將它逮捕拍下「嫌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