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是最能打動人的名片之一,從學前到大學,都有很多國際學生申請就讀。《2022年中國留學⽩⽪書》調查顯示,2021年新加坡留學申請數量增長了21.34%。
01 雙語教學制度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及必修科目,除此之外,學生必須選修其所屬族群的母語課程。很多新加坡的孩子可以中英文無縫切換。
新加坡的很多學校同時配備了英語老師和華語老師,並要求說英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說英語。
而作為一個中國學生,到新加坡留學本身就就有著華語優勢,在新加坡的雙語教學下,我們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國內的雙語教育前進的腳步卻一直都較為緩慢,死記硬背式的學習,孩子學的痛苦,並且效果甚低。
雖然出現眾多打著「雙語學校」 「雙語實驗學校 」以及 「國際雙語學校 」旗號的民辦學校,但規範性較差,質量也參差不齊。如此一來,新加坡成了家長們的不二之選。
02政策保證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科學合理又比較寬鬆的人才准入政策,為各類人才進入新加坡工作提供了便利。
他們把外來人員按文化層次及工作經驗進行嚴格分類,在政策上向層次高的人才傾斜。
一般工人,在新工作時限為兩年,期滿後必須離境。受過大專教育的人,只要有單位聘請,可以在新工作較長的時間。
具有新加坡政府承認的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可以長期在新工作,並在工作兩三年之後,即可申請新加坡永久居住權。
03 多種方式引進人才
通過提供獎學金形式與「未來」人才建立工作契約關係。一些政府部門和大企業,都設立了自己的獎學金,資助那些成績優異的中學畢業生到國內外名牌大學就讀,學成後回到提供獎學金的單位工作。
新加坡政府部門和企業深入高等院校,在三、四年級的學生中物色自己需要的人選,讓這些學生到本單位實習。
甚至任命臨時職務,讓他們看到在本單位的發展機會,等畢業時自覺自願地過來工作。
04 完善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教育集東、西方文化所長,實行精英教育和全民教育相結合制度。
新加坡政府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愛好,充分挖掘潛能,因材施教。從小學到大學,層層分流,不斷篩選拔尖人才。
此外,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精英人才的培養教育,從學生上大學之前就開始實施精英人才培養計劃,送他們到世界名牌大學深造,鍥而不捨地培育國家棟樑之材。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通過分流教育,能夠挖掘和發現人的潛能,根據人的潛在能力培養人才。
在培養過程中又進一步發掘人的可塑性並儘可能往更高層次培養,形成了一種人盡其才的教育制度。
相比留學英美等已開發國家而言,留學新加坡費用低,適合工薪家庭幼兒留學。最具優勢的是,留學新加坡政府中小學、幼兒園可享受母子陪讀計劃,3—16歲的孩子留學新加坡,母系親屬(母親、祖母、外祖母)可以陪讀,陪讀家長還可以自由打工。
小學一年級
對於想進入新加坡小學一年的孩子來說,入學基本沒有條件。
年齡超過6歲低於7歲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入學不需要參加由政府舉辦的國際學生AEIS考試,沒有英文要求,孩子入讀小一之後,同新加坡學生一起接受英式教育。
小學二年級至五年級
新加坡的小學二年級到五年級,國際學生可以入讀。這個階段適合年齡大於7歲小於12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就需要通過AEIS考試,然後由政府安就近原則安排入學。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年齡較小,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無法適應新加坡的環境。面對這種情況,新加坡政府允許媽媽、奶奶或外婆陪讀。
初一、初二的學生
與中國不同,新加坡的初中是四年制的。在中國就讀初一或初二的學生,可以參加AEIS考試,之後進入新加坡的初中就讀。
赴新加坡讀中學,家長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儘快適應新加坡的教學模式,以便升入新加坡的大學院校。
初中畢業學生
經過4年中學教育後,直通車課程與快捷課程班學生需參加O水準考試,普通學術課程的學生則要參加新加坡N水準考試,成績優異的考生可以繼續升第5年的中學課程和準備參加O水準考試。
申請大學
通過高考成績申請海外大學,也是一條不錯的道路,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申請到排名相比國內更靠前的大學,成績一般的學生也可以申請到更加成熟的私立教育,進而繼續升學。2022年中國1193萬名高考生,比去年多了115萬,國內好學校再多也架不住一年比一年多的考生,學生內卷無可避免。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