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和通膨雙重打擊 本地部分中等收入者也面對三餐不繼

2021-12-11

一些低收入家庭三餐不繼,不得不向食物銀行等公益團體尋求援助的群體。

在冠病疫情衝擊下,本地也有越來越多中產階級群體因失去收入而向食物銀行求助。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本地非盈利組織「Free Food for All」創辦人尼查(Nizar Mohd Shariff)透露,近來向該組織求助者的背景不再局限於低收入群體,有越來越多住在一般組屋,而非租賃組屋的中等收入家庭向他們尋求援助。

他也提到,一對過去曾為公司高級主管的夫婦也是求助者之一。

「他們都失去了工作,從言語中可以感受得到他們的痛苦,他們完全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應付拮据的狀況。」

尼查去年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曾提到一些中等收入家庭處境的處境。

「他們表面看起來過得不錯,但只是擁有產業,沒有現金,無法解決溫飽問題。」

為有需要國人提供免費伙食的本地素食餐飲品牌「Mummy Yummy」也表示,他們在疫情暴發後發現有一些住在四房式、五房式組屋乃至私宅的人士,由於失去收入而不得不向他們求援。

國會議長陳川仁當時也說,他注意到有越來越多私宅屋主求助,這些人原本收入不錯,但卻因為擁有多個房地產、汽車或商業投資等原因,導致債務負擔過重。

有越來越多中等收入群體面臨食物不足而向本地食物銀行求助。圖非當事人。(海峽時報)疫情和通膨雙重夾擊 新加坡在2019年《經濟學人》發布的「全球食物保障指數」(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曾名列榜首。

不過,新加坡管理大學連氏社會創新中心去年發布的一份調查卻顯示,本地有10.4%的居民家庭在2019年曾經歷過至少一次食物不足的情況,其中又有三成家庭的食物嚴重不足。

隨著2020年冠病疫情暴發,社會福利團體普遍認為本地部分人口食物不足的情況更嚴峻。本地食物銀行過去這一兩年,幾乎都接獲比過去更多的求助。

疫情暴發後,向食物銀行求助的本地家庭有增多的趨勢。(海峽時報)與此同時,近幾個月來全球供應鏈紊亂及經濟復甦導致需求增加等因素造成的通貨膨脹,恐怕將進一步加劇食物不足的情況。

新加坡食物銀行創辦人黃瑋婷表示,本地工資的增長速度無法跟上基本食品的漲幅。

「食物的價格已經漲了30到40%,運輸費用也是……雞肉的成本價過去18個月也漲了50%,再這樣下去,我想人們常吃的白麵包遲早也會漲價,也許每條會漲2到3毛錢。」

近日本地也頻頻傳出菜價飆漲,讓商家及消費者大喊吃不消的新聞。

黃瑋婷說,新加坡食物銀行去年就已接獲比前年多25%的求助申請,但他們預計明年可能會更高,因此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本地菜價近來由於供應鏈瓶頸和天氣等因素而大幅飆漲。(聯合早報)根據金融管理局的數據,本地10月的核心通膨率(1.5%)和整體通膨率(3.2%)皆打破專家預測,分別達到近三年和八年來的新高。

其中,食物通膨率升至1.7%,略高於9月的1.6%。

我國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強調,當局至今已撥出占GDP近20%的資金,為有需要者提供援助。

金管局也在今年10月宣布收緊新加坡的貨幣政策,讓新元走強,以抵消進口貨物價格的上漲。


相关文章

  • 主持一姐愛女:「中國人都是傻X」 慘遭劇組除名
  • 魏成輝晚宴風波:部長們與蘇海金的偶遇,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 荷蘭生產罐裝羽衣甘藍或含橡膠碎片 食品局下令召回
  • 中國小伙接神秘任務:繞飛3國入境新加坡,將14部手機丟垃圾桶!
  • 百萬元組屋成交量創紀錄!大巴窯單套最高149萬
  • 新加坡工業區突發大火,濃煙遮天蔽日數公里,周圍居民緊急疏散
  • 砸30億新元搞AI?新加坡的AI戰略已經進入next level
  • 速看!新加坡8個主流招聘平台,輕鬆找工作不用愁
  • 驚險!宏茂橋兩車猛烈相撞損毀嚴重,女童昏迷!目擊者挺身救援,現場畫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