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陽了」,86歲母親也中招!中國專家稱新冠無症狀不是病

2022-12-12

突然之間,一波中國大咖了......

劉強東了!

他發視頻跟大家分享自己後經歷,並稱自家86歲的老太太得了新冠也沒有去醫院,6天就自己好了~

71歲的王石也了。

張蘭也了。

此外同樣在這兩天,中國權威專家相繼發聲,重新定義新冠患者的範疇:

鍾南山:「新冠無症感染可能不是病」。

李蘭娟:「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病人」。

無症狀不是病,這個觀點一出現就迅速引來了廣大網友「圍觀」。

新加坡小夥伴們,瞅著最近國內這一波動作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無症狀感染的新冠患者 權威專家:這不是病!

12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在受訪時公開表態:

「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無需恐慌。」

隔天,鍾南山院士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感染新冠後沒有症狀,說明奧密克戎致病率明顯降低。

如此一來,「有病毒但沒有症狀,這可能不算病。」

兩大專家一表態,迅速引起國內網友關注。

大家就關心這兩點,第一無症狀真的能不算病嗎,第二專家的話頭是不是轉的有點太快了?

其中,李蘭娟院士對於無症不是病進行更深層的解釋:

「雖然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但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無需恐慌。

無症狀感染在我們傳染病學教材中稱為『隱性感染』,在大多數病毒性傳染病中,無症狀感染是最常見的表現,其數量常遠遠超過顯性感染。

無症狀感染不是疾病,無症狀感染後,大多數人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這對於防止流行擴散有積極意義。」

按照李蘭娟院士的說法,無症狀感染反倒是獲得特異性免疫,某種程度上還有積極意義。

「感染者如果沒有症狀就無需治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可以對症治療,症狀明顯者可到發熱門診診治」

「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後也可能造成感染」

以上說辭,相信新加坡小夥伴們是不陌生了:

感染新冠後無症狀;感染新冠基數大,從而獲得一定程度免疫;無症就自我監測,有症狀再去看醫生。

這些新加坡都經歷過好幾輪了。

圖源:reuters

畢竟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跟病毒生活,一路又經歷了奧密克戎原始毒株,奧密克戎變異株BA.5,XBB多重疫情浪潮。

幾經病例起伏後,新加坡實踐出了上述經驗。

只不過差別在於新加坡執行得早,當時存有爭議。而現在中國開始推行,幾乎能說是已成不爭的事實。

說法變了,風向也變了。

很多國內小夥伴實際上正處在認知過渡中,其中不乏有支持轉變的聲音。

「無症狀可以理解為健康攜帶者」

「不應該更注重症狀輕重」

「是不是病人不應只根據身體攜帶病毒細菌而定義」

「無症不等同於患病」

還有網友神回覆:奧密克戎表示將嚴格對自身毒性進行整改。

可以看出,挺多網友對無症不是病的接受度挺高的。

還有網友以新加坡為例,推測了一下開放後的可能情況(注意,相關數據需進一步核實)。

新加坡躺了但沒崩,感染基數大,死亡率低,並且現在的生活99%已恢復疫前水平。

在率先轉向的國家中,新加坡已經堪稱獨樹一幟。 同時也證明了此路可行。

而新加坡網友們也有話想說~

圖源:holidify

新加坡網友紛紛提議: 別擔心,但責任感很重要!

中國對內防疫的一系列放寬優化動作,新加坡小夥伴們紛紛遠程圍觀。

有人感慨這次國內的轉向頗有些「新加坡特色」。 各大專家相繼背書,其中李蘭娟院士也是引用了新加坡的疫情數據。

對於這波轉向,很多新加坡網友表示支持。

同時紛紛提出「過來人」的建議。

比如心態上的轉變。

本地網友提建議:感染奧密克戎確實感染後症狀相對輕微,不像德爾塔。所以「其實不用那麼擔心」~

措施放寬後,個人責任感很重要。

「此時此刻每個人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知道自己身體不適就待在家裡服藥休息。」

保護自己,保護家人,沒打疫苗的儘快接種疫苗。

以上都是新加坡網友們發自內心的建議。

事實上,要說病毒可不可怕,現在最有話語權的就是感染過的人了。

今年8月, 新加坡透露一組數據:

通過系統化監測綜合診療所病例以及其他健康志願者的血液樣本,衛生部最新估計約60%的新加坡居民曾感染新冠。

圖源:CNA

8月1日,新加坡總確診171萬8765起,死亡人數1520例。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交代這些疫情數據時,還專門對「群體免疫」做出解釋:

全球各地的科學家已有共識,由於病毒會持續變種並逃避疫苗的免疫保護,群體免疫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即使疫苗接種抵達100%,新加坡也不會實現群體免疫。我們不應該以群體免疫為目標,以為病毒會就此消散,

需要做的是與病毒科學共存,保護自己免患重症。」

現在已經12月了。

截止到12月9日,新加坡總確診人數217萬9044起,目測感染率已破90%。但這麼高的感染率下,死亡總數1707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就如新加坡小夥伴們所說的那樣,在這個過渡期,最重要的就是心態的轉變,措施的配合以及個人的責任感。

但這一切做起來沒有那麼容易。

時到今日,總理髮文都還會忍不住感慨。

李顯龍總理髮帖祝賀!

逼近年尾,新加坡人忙出國~

年底了,新加坡聖誕、跨年節目不斷。

李顯龍總理也特地發帖祝賀

「又一年過去了,幾周後我們將慶祝聖誕節。今年,我們從疫情中恢復,整體進展順利。在這個充滿歡樂和與家人朋友團聚的節日季里,讓我們也共同回首這一年,繼續為未來更美好的日子而努力。祝大家聖誕快樂,2023年平安充實。」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總理今年這節日祝福發得這樣早,但從近期的帖文來看,總理心情不錯~

可能是這兩年疫情經歷著實是太深刻,總理在幾天前的帖文中也提到:

過去兩年不容易,但新加坡人上下團結一心,付出了很多努力。只不過前頭還有各種挑戰,新加坡要更加團結努力爭取一個更好的未來。

同時,總理還曬出了自己的近日到社區中參加各種活動的照片。

從下面組圖中可以看出,多數人都沒戴口罩了,現在新加坡戶外可不戴口罩。

不過少數年齡比較大的中老年人,仍舊會戴口罩。

說新加坡生活恢復到疫前99%,這話半點不假。

新加坡今年的聖誕裝飾尤其隆重,從官方到商家,策劃聖誕不留餘力,感覺像是要把前兩年的份都一次裝回來。

圖源:濱海灣

每年必有的聖誕亮燈活動,總統哈莉瑪也到場了。

圖源:rissa sobrevega

最近不少人去逛濱海灣花園,聖誕節還沒到,人是真的多。

圖源:julius briones

另外一方面,出國游的新加坡人也很多。

前天開始,新馬關卡人擠人。

有網友提到最近每天都這樣......

要知道,這還只是周末。已經有人擔心跨年、農曆春節放假時的擁堵情況......

上述種種跡象足以表明,在經歷了:

幾乎一年清0 半年仰臥起坐(反覆收緊、放寬) 1年半共存 新加坡,是真的挺過來了。

*措施仰臥起坐維持了挺長一段時間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小一報名時間定了!最新規則公布
  • 史迪奇空降濱海灣花園!7米巨型滑梯免費玩
  • 兩次入境被盤查 內政部:印尼學者網上言論引關注
  • 身著顯眼背心 垃圾蟲被令清理小印度一帶
  • 淡濱尼與東海岸集選區 公布分區與負責議員
  • 「乾爹」怒揭新加坡藝人李凱馨母女內幕:4年不聯繫,隻字未謝,忘恩負義!
  • 新加坡明年小一新生報名,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這些細節家長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