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從馬華的領導層,閉門開會後,表現的姿態而言,故態復萌,依然令人作嘔。
馬華前副總會長顏炳壽,居然不分黑白,顛倒是非,以「華裔一面倒支持希盟和行動黨的激進政治,已引起巫裔選民的大反彈。」
且分析語句:
「華裔一面倒」:
意味著全部身為馬來西亞的華人。弦外之音,這包括馬華的黨員。或許也包括他自己。
「希盟和行動黨的激進政治」:
政治前面,加入形容詞。
翻開百度字典:
「激進」急於進取或變革(多指對革命或改革的態度)。
這應該指向希盟和行動黨的政治形態是急於革命或改革的態度。
又或許顏炳壽,不好意思說,此種政治形態就是民粹主義。
令狐公子已在專欄闡明民粹主義,這裡就不再贅述。(參見:當民粹主義遇上仇恨政治)
若說急於革命,這就不合情理。
眾所周知,革命,是走上街頭,搖旗吶喊,動刀動槍,拋頭顱,灑熱血。
此等情景,在我國,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我國人民個性溫和,按著法律合法的途徑,用手中的一票,改朝換代。所以才有這至理名言,人家是機關槍,我們是投票箱。(參見拙文)
比較貼切的形容,希盟就是要改革,去貪污,滅貪官,以及把資源配置公平分配給需要的國民,不讓生活重擔成為壓垮人民的最後一個稻草等等措施,給國家煥然一新的感覺。
而這樣的改革,必須大刀闊斧的同時,當然也要循序漸進,不是一步登天。
安華一任相,就安撫公務員,讓過去成為過去,不過不能重蹈覆轍,洗心革面,同心協力,整頓大馬。
因此顏炳壽用激進一詞形容,實在不妥。
依我來看,馬華從屢屆的大選,都沒深得民心,只會一直開會,開會了有沒有檢討,又或者只是「檢討」其他政黨,而完全沒有對自己「開刀」,解剖敗選的因素。
反而令狐公子大膽建議,馬華應該「激進」檢討自己的是非功過,而不是劍指他人。
還有,顏炳壽在希盟和後面還特彆強調希盟和「行動黨」,突出「行動黨」,令人產生遐想。馬華應該把行動黨視為仇人。倘若不是,那就是顏炳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至於「已引起巫裔選民的大反彈」,我只能說,他可否逐家逐戶做民意調查?假設全部巫裔反彈,為何在刁曼選舉成績可以勝出?雖是險勝,還是勝了。因此大反彈之說,依然站不住腳。
巴東色海國盟以多數票勝利,也並不代表所有馬來人的選票投給國盟。
我說啊,既然馬華如今還在國陣里,而巫統已經和希盟站在同一陣線了,馬華若和行動黨不咬弦,那馬華的局面肯定尷尬。
既然尷尬,馬華是否要退出國陣,琵琶別抱,那就擁抱國盟唄。
或者馬華在國盟里,好歹有一番作為,馬華別小看自己的兩顆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熊熊烈焰,在國盟燦爛光輝!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