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學院速覽 設計與工程學院

2022-12-16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工程學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CDE)自2022年1月1日正式成立,學院前身為新國大兩所擁有60多年歷史的頂級學院—— 工程學院(FOE)和設計與環境學(SDE),利用兩個融合領域之間的協同作用,以提供一種新的跨學科教育模式。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副校長兼教務長 Ho Teck Hua 教授說:「在工程和設計的融合領域,專業人士必須能夠解決問題、創新、構建和實現他們的想法,並將其轉化為實用、實用和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完成這些需要學生的有適應性、創造力、靈活的思維與行為。我們看到了將兩所世界一流的學院(工程學院和設計與環境學院)聯合起來的絕佳機會,以開創一種獨特的跨學科本科教育模式,並利用這些領域之間的自然協同發揮作用。」

學院概況

合併前的工程學院是新加坡國立大學14個院系中規模最大的院系,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300名學生髮展到今天的近1萬名師生。其既定課程已獲得國際認可,並得到了多方專業機構的肯定。

學院有10個科系:

建築系

生物醫學工程系

建築環境系

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

土木與環境工程系

電機與電腦工程

工業設計系

工業系統工程與管理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機械工程系

根據2022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其中8個科系位列全球前十。

▎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全球第3位

▎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全球第3位

▎建築系:全球第6位

▎建築環境系:全球第6位

▎工業系統工程與管理系:全球第6位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全球第7位

▎電機與電腦工程系:全球第8位

▎機械工程系:全球第9位

學院共開設14項本科學位與28項碩士學位。學院目前擁有8000餘名本科在讀學生,3000餘名碩士在讀學生;超過420位教職人員及近1100位科研人員。從師生規模來看,設計與工程學院(CDE)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最大的學院之一

熱門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

國大生物醫學工程系成立於2002年,其優秀的學術人員在工程學,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擁有不同的背景,通過將工程學與生物醫學科學相結合來提供高質量的生物醫學工程教育,課程中非常重視工程設計。該系的研究方向主要分為:

Biomaterials / Regenerative Medicine

Biomedical Imaging

Micro/Nanotechnology

Biomechanics

Biomedical Robotics/Devices

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工程系之一和新加坡最古老的化學工程系,在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的經典領域和新興領域都擁有強大的實力。該部門有5000多名校友,其中一些在行業和政府中擔任高層職位。

土木及環境工程

土木工程學系(CE)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系(ESE)於2010年11月合併,成立了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CEE),該部門已超越劍橋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主要研究領域為:

Offshore Engineering

Protective Engineering

Hazards, Risks and Mitigati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ydrology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 System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ECE是國大工程學院最大的系,擁有80多名終身制學科工作人員,以及1700名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教學非常注重科學和工程基礎知識,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相關專業以及研究領域如下:

Communications &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Cyber Security

Biomolecular and

Control, Intelligent Systems & Robot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ntrol

Intelligent Systems

Robotics

Integrated Circuits & Embedded Systems

Biomedical

Internet of Things

Wearables

Hardware Security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ies & Devices

Novel Materials and Physics

Intelligent Sensor and MEMS

Spintronic Devices

Hybrid Integrated Flexible Electronic Systems (HiFES)

Microwave & Radio Frequency

Biomedical Electromagnetic

Wireless Photonic Devices

Translational Wireless Technologies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Metamaterials and Metasurface

Power and Energy

Power Electronics

Power Systems

Machines and Drives

Condition Monitoring

Signal Analysis & Machine Intelligence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y

Computational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omputer Vi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工業系統工程與管理

來源:官網

ECE擁有80多名終身制學科工作人員,以及1700名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教學非常注重科學和工程基礎知識,並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相關專業以及研究領域如下:

Communications &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Cyber Security

Biomolecular and Control, Intelligent Systems & Robot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Control

Intelligent Systems

Robotics

Integrated Circuits & Embedded Systems

Biomedical

Internet of Things

Wearables

Hardware Security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ies & Devices

Novel Materials and Physics

Intelligent Sensor and MEMS

Spintronic Devices

Hybrid Integrated Flexible Electronic Systems (HiFES)

Microwave & Radio Frequency

Biomedical Electromagnetic

Wireless Photonic Devices

Translational Wireless Technologies

Metamaterials and Metasurface

Power and Energy

Power Electronics

Power Systems

Machines and Drives

Condition Monitoring

Signal Analysis & Machine Intelligence

Human Language Technology

Computational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omputer Vi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材料科學與工程

來源:官網

工業和系統工程系(ISE)於1972年在國大成立,是新加坡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ISE計劃,在與工程技術管理部(ETM)合併後,更名為工業系統工程和管理部(ISEM)。

旨在增強現代工業工程師的能力通過基於算法,計算和數學建模的科學知識,以幫助在複雜和不確定的環境中進行決策。課程側重於理論掌握和通過行業實踐和研究機會進行廣泛的動手學習。

機械工程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機械工程系(ME),這是全球排名最高的ME系之一。

機械工程師關心機器的各個方面,從設計,製造,材料選擇,分析,控制,發電,對環境的影響等各個方面。一百多年來,ME一直是工程學的基石(例如19世紀的蒸汽火車)。現在,ME始終是從醫療保健到交通運輸以及人們周圍所有基礎設施的幾乎所有技術進步的中心。

相關研究領域如下:

Additive Manufacturing: 3DP-enabled Medical Technologie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Energy efficient thermal and storage system

Robotics

建築系

國大的建築系也非常優秀,QS排名在前十浮動。NUS建築學院成立於1958年,至今有60餘年歷史,設有M.Arch、MUP (城市規劃)、MAUD (城市設計)、MLA(景觀設計)、房地產、項目管理、環境管理等12個建築相關專業碩士課程。

B.A. (Arch) 的建築學本科是四年制榮譽學位課程,也是本碩連讀項目的核心基礎。在前三年的學習中,繪畫、模型製作和表現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啟發性和以文科為基礎的課程的補充,包括建築史、理論、構造以及系統和技術。廣泛的方向引出研究主題,促進了學生應對複雜建築環境問題所需的技能發展。

GALLARY,來源:官網

設計課的師資團隊充足,各自擅長的領域也是比較多樣化,理論哲學、遺蹟保留、結構技術、參數化、綠色建築、都市建設、景觀設計,應有盡有比較平均。然後也有在外設有事務所的建築師,近幾年也有英國Bartlett的Visiting Professor如較有名的CJ Lim。學校也會定期邀請國內外的知名建築師和學術界大咖來給講座,比如庫哈斯、Peter Cook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知名校友

Er. Lim Peng Hong

PH諮詢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土木工程一等榮譽學士學位

Lim創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PH Consulting Pte Ltd(PHC)收入已增長到每年近400萬美元,合同金額從5億美元到超過10億美元不等。新加坡諮詢工程師協會(ACES)的活躍理事會成員,新加坡工程師學會工程認證委員會的成員,自2010年以來一直擔任技術教育學院(ITE)的學術諮詢委員會主席,Lim是2011年至2012年由環境與水資源部(MEWR)組成的新加坡加強防洪專家小組的成員。

Chua Chong Kheng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新加坡陸路運輸管理局副執行長

他領導了新加坡第一個輕便捷運(LRT)系統的試點研究和採購評估,並管理了世界上第一個全自動和系統集成的東北線(NEL)重型地鐵系統的E&M系統採購和設計。

於2015年獲得新加坡共和國公共管理(金)獎章,並於2016年獲得公共服務之星獎章。

學術實力

「2021年高被引學者」名單(2021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list)中,16位學者來自新國大設計與工程學院2021年更新的全球前2%頂尖學者(World's Top2% Scientists 2021)中,設計與工程學院近140位科研學者入選。亦有諾貝爾獎得主作為科研中堅力量共同前行。

隨著工程、建築和設計領域研究實力的聚首,學院專注於拓寬研究重點,使之擴展到設計、技術與人為因素相結合,且深化多學科合作的前沿領域。學院融合創造性的思維來解決全球技術、可持續性和環境方面最具挑戰性的問題,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留學通關全攻略!2025最新入境指南,輕鬆搞定初到難題
  • 別花冤枉錢!2025新加坡國際學校入學攻略,低成本高回報留學就這麼辦
  •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生申請條件:學歷與學術,申請材料,特殊專業
  • 新加坡低齡留學熱背後:「OWP倡議」打破家校邊界,家庭參與藏玄機
  • NUS理學院2026Fall提前批來襲!鎖位名額,快人一步
  • 2026年國際生直入新加坡小一報名,5月27日起提交意向書
  •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生申請填報步驟詳細匯總!一看就懂!
  • 新加坡四大名校教育特色大起底,國際生入學攻略來了
  • 7月1日新加坡小一註冊,快給小孩報名,EP子女怎麼讀公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