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家有没有看过《音乐之声》呢?网友“三吉”在《新加坡眼》APP上发布文章,说百老汇来新加坡演出啦!以下为网友全文:
周末,百老汇来新加坡演出《音乐之声》,不愧是音乐剧的殿堂,艺术家们的表演一如既往地令人震撼。虽然这个故事很多人已经烂熟于心,但是看到舞台上修女玛丽亚的热情乐观,特拉普上校的板正忠诚,七个孩子的古灵精怪,仿佛电影中的人物都变成了你身边的朋友,那样的鲜活、感动。
剧院座无虚席,观众翘首以盼 60年代的那部电影版《音乐之声》,堪称经典。对我而言,记忆最深的是玛丽亚带孩子们去阿尔卑斯山野餐的场景。郁郁青山,层峦叠嶂,穿着窗帘改制衣衫的孩子们,在草坪上和他们的家庭教师一起合唱经典歌曲《哆来咪》。他们天真无邪,对音乐和自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那山人云海融为一体的画面,也令人神往。今天的话剧没有展示这个场景,一笔带过,但是却更加突出了国之大爱,家之小情的主题。这可能就是音乐剧的魅力,不拖泥带水,却抽象隽永。如果对故事不太了解的人,大概很难弥补这缺失的画面,毕竟阿尔卑斯山的浩渺,怎可一言而尽。
《音乐之声》电影剧照
看到最后,我的眼泪还是掉了下来。爱国主义情怀永远都是让人泪目的最后一道防线。我憋著憋著,但是当看到纳粹主义的旗帜遮天蔽日,特拉普一家却仍旧坚韧顽强时,不禁偷偷抹泪。再小的国家也有身怀傲骨的人们,再凶猛的魔鬼也无法吞噬自由的灵魂。这家人最后的逃亡也许是寓意着他们的祖国保留了“真善美”的火种和希望。
演出结束,掌声雷鸣般持久不断。我在给不理解剧情和问我为什么流眼泪的孩子解释一些关于二战的背景,也许生在当下的小朋友并不能明白被侵略和流离失所意味着什么,对他们来说《雪绒花》宁可只是单纯在赞美一朵美丽的白花。
演员谢幕,观众掌声雷鸣不断
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当你了解了生活的本质以后,那“哆来咪”就不仅仅是键盘上的123三个音符,中国人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音乐无国界,爱与自由不可被辜负,“哆来咪” 也许早已经暗示,美妙的歌曲是由简单的符号谱写,伟大的民族需要渺小的每一个人去维护。 (图文来自新加坡眼APP网友三吉)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