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正式啟用,攤販徵收的打包附加費卻引起爭議。(新明日報)
作者 王震宇
這年頭「無所不漲」,但生活依然得繼續,肚子也必須填飽。
在新加坡,飲食業者成本提高而不得不轉嫁給消費者的情況層出不窮。精明的食客都會四處打聽,哪裡可以吃到美味又便宜的平民美食。
上周六(12月17日)新加坡新增一處鄰里餐飲設施——武吉坎貝拉(Bukit Canberra)小販中心。它也是三巴旺區的首個小販中心。
這個新的小販中心的一大特色就是,40多個攤位中,多數攤販都有售賣不超過3.5新元的主食。
如今還能花3.5新元就能吃飽,實屬難得。
小販中心開業當天,負責三巴旺中區事務的衛生部長王乙康受訪時就告訴媒體:
民眾關注生活費上漲的問題,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可為居民提供不超過3.5新元的廉宜選項,食客可選擇吃得較豐盛或簡單,但是低廉不意味著分量縮水。
部長親自掛保證,價格平民化又不怕吃不飽,這樣的好康相信不只能吸引附近居民捧場,住在其他區的國人應該也會慕名前去。
此外,持有建國一代、立國一代和社保援助計劃卡的國人,在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也可享有10%折扣。
不出所料,小販中心開業的第一天,到了午餐時段,中心裡的800個座位都座無虛席。
「打包加八角錢」,你願意付嗎?
開業當天,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座無虛席。(聯合早報)
找不到位子用餐的食客,唯有打包回家吃。 然而他們發現了一個弔詭的現象:打包附加費(為塑料盒子或紙盒等收取額外費用)一點兒都不平價。
原來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重視環保,不僅不為堂食顧客提供一次性的餐具,就連打包也只能使用環保包裝,例如紙袋、紙盒以及可氧化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的盒子等。
本地小販中心一般外帶食物的塑料盒會收費兩角錢,大部分食客都能接受,也已司空見慣。一旦遇到攤販不收打包費,反而會讓食客讚嘆簡直是「佛心來著」,感覺特別划算,願當回頭客。
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的攤販告訴《新明日報》,小販中心要求他們必須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打包容器,因此向食客收取的費用,最低2角、最高8角,平均打包費介於3角至5角之間。
一些攤販為了在開檔初期建立顧客群,選擇吸納部分的環保容器成本,只向顧客額外收取三角錢。
攤販透露,小販中心要求他們必須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打包容器。(新明日報)
高價打包費未必是件壞事
針對該小販中心的打包費用「相對昂貴」,食客的反應基本上可分成兩種。
其一,驚嚇之後什麼胃口都沒了。
一家售賣韓國餐的攤主,就是其中一家徵收8角最高價打包費的攤位。
攤主坦言,有顧客得知打包還要付那麼多錢馬上掉頭就走,生意因而受影響。
食客以往是因為排隊隊伍過長、或突然想吃點別的,改而光顧其他攤位。現在卻因為不想付打包附加費而拒絕消費,直接反映出打包費確實已讓人感嘆貴得離譜,食物再出名再好吃也於事無補。
可想而知,一些消費者內心也會冒出OS: 明明食物價格合理,打包費用卻不合理,到頭來還不是和其他小販中心的售價沒兩樣?
其二,邊驚訝邊掏錢付費,但下不為例。
綜合各媒體報道,大部分食客聽到這樣的打包價格,都感到難以置信。
一名食客告訴《新明日報》,她沒留意到攤位前有張貼告示,打包費用為5角錢,於是在付錢時被驚到了。
「原本我以為小販中心打包最多也只是兩三角,沒想到會到五角錢。」
她因此得出一個結論:下次來打包時,必須自備打包盒。
新加坡人因打包食物而使用的塑料盒子數量驚人,更在疫情期間暴增。(聯合早報)
和上述這名女士一樣表明往後會自帶容器前去打包的食客,不在少數。畢竟順手帶個餐盒就能省下八角錢,當然比較划算。
其實換個角度看問題:如果「昂貴」環保打包容器能變相成為一種「激將」手段,促使大部分食客養成習慣開始自備餐盒去打包,自動自發為環保盡一分力,那小販中心業者在環保方面的努力與苦心,也算是得到了回報。
新加坡人因打包食物而使用的塑料盒子數量驚人,還因此製造大量塑料垃圾。尤其是在疫情嚴峻的階段無法堂食時,國人的打包需求更是暴增。
早在2017年,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Zero Waste SG)展開一系列自備容器活動,也在2020年底至2021年2月,率先在五個小販中心展開試行計劃,鼓勵食客打包食物時自備餐盒、以減少使用即用即丟容器所造成的廢棄物。
但或許是遇到疫情來「攪局」,亦或是多數國人還未養成這方面的習慣,即使收費兩角錢,打包盒子的需求依然不減。
非政府組織零廢新加坡展開一系列自備容器活動,也在五個小販中心展開試行計劃,鼓勵食客打包食物時自備餐盒。(聯合早報)
武吉坎貝拉小販中心的經營方告訴媒體,他們目前正通過向供應商大量採購環保包裝盒,以助攤販維持低水平的打包盒成本。
他們也希望下來有更多小販中心能效仿,通過批量購買環保打包盒,進一步降低這方面的成本。
然而,這還是治標不治本的。與其儘可能顯著降低打包成本,業者不妨再動動腦筋,研究如何進一步減低打包盒的需求。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