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旋風來訪新加坡 快閃兩天一夜取到哪些「經」?

2022-12-22

即將卸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任期尾聲於12月15日安排了一趟「新加坡兩日游」。

在新期間,他陸續拜訪了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貿工部、教育部等政府單位,旨在了解新加坡雙語教育及數位化發展等議題。

除此之外,到了晚上,柯文哲也參訪了位於金融區的老巴剎,大啖沙嗲及甘蔗汁等美食。

期間還陸續被幾名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的民眾認出。來自香港的民眾更是熱情地大喊"柯先生,你是我的偶像"並要求合照,人氣可見一斑。

亞洲的華人社會不乏指標性的國際大城市,諸如北京、上海、香港等。柯文哲在任期的最後一刻,偏偏挑了新加坡作為參訪對象,在某種程度上,恐怕也是認同對於台北而言,新加坡是很好的學習對象,有值得取經之處。

美食文化 就拿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小販中心來說,新加坡可是坐擁「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光環。

相比之下,台灣的夜市雖也屬於類似定位的市井美食發源地,卻無此殊榮。

難怪柯文哲笑稱:「起碼研究一下你們怎麼包裝的。」

新加坡小販中心與台灣夜市,光論美食恐怕是各擅壇場、難分伯仲。

(聯合早報)但柯文哲也坦承:

「當然台北市像寧夏夜市是做得還不錯……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大部分比較local的這種夜市比較不幹凈。」

這點是輸新加坡的。

但相較之下,台北的相對優勢是禁用一次性餐具,因此台灣夜市對比起新加坡小販中心,相對環保。

數位轉型與雙語教育

在數位化方面,柯文哲也大嘆過去三年疫情確實是全球危機,但危機也是轉機。

當疫情席捲全球時,新加坡相當成功地抓緊機會做出漂亮的數位轉型。

對於電子化(E化)、Deserialization(序列化)的實行都卓有成效。相對的,台北就很可惜,沒能利用這個危機成功做出轉型,錯失了改變的機會。

柯文哲也舉例稱,國際評比E化程度上,台北市是全亞洲第二名。

「第一名你知道是誰?就是新加坡。所以敵人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在雙語教育的議題上,柯文哲提及,以前向新加坡教育部官員請教「為什麼新加坡能成為國際形城市」時,對方給出的答案是「雙語教育」。

因此台北市大可借鑑新加坡的優勢,推行雙語教育的趨勢。

目前台北市的236所學校中,已有78所學校採用雙語教育措施,執行面上的定義是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課程,採取英文教學。

最好的老師 1960年至1990年間,曾有「亞洲四小龍」之說,指的就是當時飛速成長的四大經濟體: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曾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台灣在經濟上已輸給新加坡。

以2021年人均GDP的數據來看,新加坡為6萬6263美元,台灣僅有3萬8701美元,如今在當初的四小龍中屈居第三。如此的差距,代表著新加坡肯定是有過人之處。

新加坡商業區。(海峽時報)筆者近年於新加坡、台北兩地從事人力資源及金融相關服務。以個人觀點看來,新加坡優勝的是,有著一個極具商業頭腦的政府領航,坐擁一批優秀的精英人才,能在國際情勢中左右逢源,也有能力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找到機會,或是修正經營路線。

新加坡近幾年在疫情下成功推行數位轉型,甚至在香港這顆明珠黯淡時,新加坡也能一躍成為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從這幾點看來,未來十年新加坡仍大可期待繼續穩占亞洲經濟發展的鰲頭。

相對的,台灣目前仍夾在美、中之間的角力,政治局面的穩定先天就不如新加坡。

台灣雖號稱亞洲具代表性的民主社會,但卻浪費了許多精力在互相攻伐等內耗上。政府單位無論是執行力或廉潔程度,都輸新加坡一大截。

因此筆者認同,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確實會是台北的好老師。

如果走訪兩地的話,不難體感出雖有不少差別,但仍有相當多的相似之處。

(路透社)同樣是繁忙的都會區,雖然還不及新加坡金融區耀眼,但台北信義區仍是高樓大廈櫛比鱗次、眾多優秀企業以及大外商進駐的一線戰場。

雖然台北人不似新加坡人有那麼強烈的「怕輸」特質,仍有眾多優質、英文流利的人才在職場上踏實打拚。

柯文哲卸任後,料想近年內新加坡仍會是新的政府團隊亟力想學習的對象。

某種程度上,頻繁交流也相當利於教學相長。相信台北也有許多優點是值得新加坡學習的。像是濃厚的人文氣息以及相對悠閒的生活環境,而且捷運(地鐵)也不怎麼故障。


相关文章

  • 魏成輝晚宴風波:部長們與蘇海金的偶遇,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 主持一姐愛女:「中國人都是傻X」 慘遭劇組除名
  • 驚險!宏茂橋兩車猛烈相撞損毀嚴重,女童昏迷!目擊者挺身救援,現場畫面曝光
  • 中國小伙接神秘任務:繞飛3國入境新加坡,將14部手機丟垃圾桶!
  • 吉祥寶聚寺舉辦一系列活動 歡慶衛塞節
  • 慈濟辦兩天七場浴佛典禮 預計吸引兩千人參與
  • 表揚家長與學前教育者之間合作 「我們的好家長」即日起接受提名
  • 子女憶母親口頭禪和暖心小事 道出母愛的動人模樣
  • 百萬元組屋成交量創紀錄!大巴窯單套最高14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