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很多媒体都说:
“柯玉芝是李光耀的第三只眼,第三只耳,第三臂膀。”
“如果将李光耀比作一个汹涌的水库,那柯玉芝就是防洪的堤坝。”
能够成为李光耀的贤妻,柯玉芝十分高兴,可也不乏有一些人替她感到惋惜。
毕竟以她的学识和才能,无论是从政还是走其他路,或许都能走出一番自己的成就。
如今固然是成就了李光耀,成就了他们的家,但她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却也被李光耀遮蔽了。
毕竟大家都知道打造花园城市的李光耀,又有几人知晓在他背后默默出力的柯玉芝呢?
面对这种说法,柯玉芝并不挂怀,毕竟人与人的追求不同,她没什么“远大志向”,只期冀着简单的幸福。
在这一块,李光耀也的确做得很好,不仅始终如一,而且也把柯玉芝放在心尖上。
2003年,李光耀和柯玉芝一同访问英国,结果在访问途中柯玉芝突然中风了。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李光耀更是慌了神,郑重拜托英国政府出面协调,以最快速度把柯玉芝带回国治疗。
同时,李光耀还请求航空公司把飞机改成临时医院,在返航途中,他始终紧紧地握著柯玉芝的手。
或许是李光耀的深情呼唤起到了作用,柯玉芝最终成功醒了过来,只不过此后身体情况不大乐观。
于是李光耀又抽出了大量时间,陪伴柯玉芝一同做康复治疗,闲暇时候就一起看看书、听听音乐,共度温暖时光。
只可惜柯玉芝当时毕竟年纪大了,患了病也很难根治,2008年病情反复,使得她直接中风瘫痪在床。
当时医生明确表示,“柯女士最多只能再活几个星期了……”
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那充满深情的两个“告别之吻”。
三 告别之吻,风雨同归
其实,在柯玉芝第一次中风时,李光耀就差点被击垮,是柯玉芝用温柔与坚强治愈了他。
两人不仅一起看书听音乐,同时柯玉芝还会继续陪伴李光耀出访,哪怕失去了左边视野,她也依然乐观。
用她的话说,中风也算是生命中的一个节点,中风前是一种生活,中风后是另一种而已。
就像公元前和公元后一样,没有什么值得苦恼的。
可是2008年再度中风后,柯玉芝丧失了大量身体机能,这次她也无法安慰李光耀了。
她只能强撑力气,对着李光耀笑,然后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不要靠太近……会感染肺炎的……”
听到这里,李光耀又想起了医生的嘱托,眼泪哗哗的就落下了。
想起妻子的坚强和温柔,他也只能攥紧妻子的手回应:
“不会的,医生说我的身体很活跃,感染的概率很低。”
由于当时李光耀年纪也很大了,一直在医院,身体也撑不住,于是只能短暂的回家休息。
在他临走之前,柯玉芝叮嘱他,带一个桃子回去,记得吃。
因为李光耀平时很喜欢吃桃子,这次柯玉芝生病,前来看望的人送了不少。
听到这里,李光耀甚至都不敢回头了,他知道妻子把自己当做生活的重心,可妻子也是他的心灵港湾啊。
倘若妻子真的如医生所说的离开了,他该如何是好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李光耀也只能尽可能多的抽时间,来医院陪伴妻子。
或许是因为李光耀陪伴,亦或者是因为柯玉芝对丈夫不舍。
原本被医生断定只能再活几星期的柯玉芝,居然又顽强的撑了一年多,直到2010年10月才去世。
从2008年7月开始,柯玉芝就回家休养了。
此后几乎是每个夜里,她都要听丈夫说话、读诗才能安睡。
柯玉芝离世后,李光耀骤然衰老了很多,不过他还是强撑著去葬礼上送了妻子最后一程。
在妻子即将火化时,李光耀将自己的手指放在唇上,然后再轻轻的去爱抚妻子的脸庞。
吻别妻子后,他依旧不愿离开,于是有了第2个告别之吻。
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终于随着这两个吻而圆满收场。
此后,李光耀的身体情况也慢慢变得不太好,很多时候只能在床上度过。
不过他并不畏惧死亡,即使是躺在那,脸上也总带着一份从容与笑意,或许是在期待着另一种别样的重逢。
2015年,李光耀去世,他用大半身的努力将新加坡缔造成了一个花园城市,属实可敬可叹。
尼克森更是说过,
“舞台局限了他的发展,倘若他生在另外一个地方,另一个时代,绝对能和丘吉尔等人比肩。”
毋庸置疑,李光耀与柯玉芝的组合,光辉属实耀眼。
那么他们究竟对新加坡做出了哪些贡献?除了花园城市之外,他们还留下了什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