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健委首次回應「3問」!新加坡不怕中國遊客來,專家:本地人有超強混合免疫力

2022-12-30

這裡有個圖,點開看看?

點擊【預約】看直播,椰子帶你逛遍新加坡

近來,有國內小夥伴跟椰子聊到這麼一句:

疫情第3年,風水輪流轉。

從前中國外防輸入,現在外國防中國輸入。

並且越來越多跡象已開始顯示,中國——雖進入了「共存圈」,但更多挑戰才將將開始。

而新加坡在這場挑戰中也難以獨善其身。

還有人說現在的情形仿佛重回2020,當時多國也收緊邊境。

為什麼這麼說?咱們往下看。

多國邊境對中國旅客設防

馬來西亞邊境也有新措施!

12月24日起,多國陸續官宣對從中國出發的旅客增設入境要求:

1、印度要求旅客需持核酸檢測報告,落地要核酸檢測,結果陽性隔離。

2、日本要求旅客落地做核酸檢測,結果陽性隔離7天,同時限制中國航班班次增加。

3、義大利要求旅客落地後強製做核酸。

4、美國要求登機前檢查旅客的48小時內核酸陰性證明,起飛前10天以上檢測過的旅客則還要提供康復證明。

印日美意先行,韓國、馬來西亞緊跟其後。

12月16日,韓國疾病管理廳就已表明將中國列入「檢疫驗查的重點國家」名單。

兩周後的今天(12月30日),韓國出招了。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要求:

到2023年2月底前,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登上飛往韓國的航班之前,必須出示新冠核酸/抗原檢測的陰性結果(抵韓前48小時內核酸,或24小時內抗原檢測);到達韓國首日要做核酸檢測。

相當於各國都在設防,韓國則是防中再防。

另外,馬來西亞衛生部也在今天宣布邊境增設一個新措施:

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入境馬來西亞的旅客,必須在關卡進行體溫檢測。

如果旅客出現發燒症狀就轉入隔離中心。如果疑似感染新冠,就做核酸檢測。

馬來西亞此舉可就耐人尋味了。

入境先測體溫,體溫異常再核酸檢測。對所有入境旅客適用,一視同仁,不僅僅是中國,對新加坡旅客也適用。

綜上所述,近期各國接二連三的邊境動靜相當大。

有人覺得怪了,這先躺的怎麼現在矯情起來了?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此已作出回應。

首先,他表示理解各國現在邊境設防的「自保」行為。

圖源:8視界

並且直言,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其他國家了解到的相關疫情信息太少。

昨日,中國官方回應。

國家衛健委回應關鍵3點

死亡數據、開放速度、基因測序

12月29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冠疫情應對領導小組接受採訪,公開回應3個重點。

1、新冠死亡人數及超額死亡

有人問新冠死亡率多少。

官方回應:「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在疫情流行和快速傳播期,很難準確判斷有多少病死率、死亡率,只有疫情周期過去後,才能比較精準地判斷,現階段應把防重症、防病亡放在優先位置。」

至於新冠死亡病例判定範疇,中國從2020年開始就採用這個標準:

感染新冠病毒後核酸陽性,由病毒引發呼吸衰竭,直接導致死亡,判定為新冠死亡。

此外,中國疾控中心團隊將很快對新冠流行可能造成的「超額死亡」進行分析,並公開發表結果。

關於這一波疫情可能引起的「超額死亡」,該團隊已經在做相關工作,之後會陸續向大家提供。

2、開放速度

有人問中國是否開得太快了。

官方回應:從2020年疫情防控開始,中國一直在致力平衡三方面因素

對病原體、疾病的認識,如它的毒害性、危害性;

人群免疫水平和衛生健康系統的抵抗能力,特別是防控能力和醫療救治能力;

社會公共衛生干預措施。

中國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補充說明,「這次調整的快慢問題,我想歷史會證明這一點,我們認為現在的調整是恰當的、是科學的,也是依法的,符合中國防控實際的。」

3、病毒基因測序

有人問中國的病毒毒株基因組序列數據在哪兒呢,沒看到。

官方回應:「這一波疫情,中國有9種奧密克戎毒株在流行,這些結果也都和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了分享,所以中國沒有任何的保密,所有工作都是和全世界分享。

中國非常關注病原體變異情況監測,也積極參與全球病原體監測工作。一旦發現新的變種,或者變異導致病毒致病力、傳播力、毒力等方面發生變化,中國會及時通報世界衛生組織,並在防控方案、醫療救治等方面做好相應的優化完善和調整。」

以上就是中國官方有關疫情的最新回應。

圖源:CNA

其中第3點就如官方所言,中疾控已對外分享了疫情數據。

不僅如此,中國的分享已初見結果。

更巧的是這個結果還是新加坡團隊提出的~

新加坡團隊發現:

中國流行毒株跟各國的非常相似

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宣布消息:

中國當前疫情中流行的新冠毒株,跟2022年7月到12月期間在各國傳播的新冠變異株非常相似。

這個結論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資訊研究院的GISAID數據科學研究團隊。

他們在近期收到了中國北京、福建、廣州、內蒙古和四川省近期的確診病例數據。

這些數據由中疾控、北京、福建及四川等地的疾控中心搜集,流感資料庫累計收到167個基因組序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而新加坡的團隊在過去幾天內對這些數據進行初步分析,同時跟GISAID資料庫內215個國家的1440萬個基因組序列對比。

結果發現北京和福建傳播的毒株為BF.7,傳播源頭可能是內蒙古。

另外中國多地傳播的另一毒株BA.5.2,可能有至少2個不同源頭。(具體並無透露)

這個結論出爐,意味著中國此刻流行的毒株跟已在全球傳播一段時間的毒株沒有太大差異。

報告結論用了「非常相似」這個詞,足以說明此刻中國在流行的毒株,並非新變種,各國也不陌生。

不過專家也額外解釋說明,感染基數大,出現新變種也可能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 除了新加坡的團隊以基因測序結果證明當前中國流行毒株沒有什麼「特別」。

新加坡的傳染病專家也有話想說。

新加坡居民有「混合免疫力」

中國開放不會引發本地疫情大反撲

中國放開後,多國邊境反倒收緊。

事實上新加坡也受到波及。

比如,從2023年1月1日起,從新加坡出發入境印度的旅客將得出示新冠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這個消息已得到印度衛生部長曼達維亞確認。

圖源:BLOOMBERG

坊間有人把最近幾個地方的邊境動作串起來,做出了難道原因是新加坡邊境沒動作的猜想。

放在以往,有新毒株出現,新加坡向來是反應最快、採取邊境措施最果斷的那個國家。

但這回沒有。

為什麼?這一次新加坡不似其他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增設入境要求?

新加坡傳染病專家這幾天發表了最新看法。

新加坡斐瑞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盧家燊認為:

繼德爾塔疫情之後,新加坡先後經歷了3波奧密克戎疫情,分別為奧密克戎原始毒株,奧密克戎變異株BA.4/BA.5及變異株XBB。

在三場疫情起伏過程中,新加坡持續有計劃有節奏地給群眾施打疫苗。

圖源:today

現在新加坡居民體內,不僅有感染後的自然免疫力,還有疫苗保護力,人們體內已經形成了混合免疫力。

而前面已有結論,在中國傳播的新冠毒株是奧密克戎,其中BF.7是BA.5的變異株。

「新加坡60%以上的人都已經受過感染,而且大多數都是在這個奧密克戎的病毒波,所以我們已經有一個很好的保護了,應該是不會使到我們的醫院和加護病房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應該是不會有這個問題。」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家梁浩楠醫生也舉例說明。

新加坡跟其他國家的情況不同。

圖源:travel + leisure

新加坡居民混合免疫力高,可以有效抵禦接下來的疫情。

但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打的疫苗比較多不是mRNA疫苗,免疫系統也沒那麼好。

所以新加坡專家們認為,憑著本地居民的混合免疫力,中國放開邊境不會在新加坡引發大規模疫情。


相关文章

  • 真實記錄,我在新加坡受鞭刑的全過程!要向執行官說「謝謝」
  • 最新一輪CDC優惠券派發!皇后手把手教你拿,再附上各大超市釋出的好康!500元這樣花~💸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比爾·蓋茨盛讚:新加坡確實令人讚嘆,迫不及待想再來
  • 新加坡打工人要更加努力了
  • 新加坡外觀專利申請指南
  • 四海傳福 新加坡這家百年醫院,為何以閩人的名字命名?
  • 冠病永遠在你我左右 當局苦口婆心,人們卻漫不經心?
  • 比爾·蓋茨新加坡對話:當AGI重塑教育未來,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