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病毒學博士眼中的疫情防控:頂住第一波,就能迎來曙光

2023-01-03

自2021年6月新加坡宣布與新冠病毒「共存」至今,其高疫苗接種率、低病死率受到全球關注。

新加坡放開至今的防疫策略究竟有怎樣的經驗?有哪些值得借鑑?第一財經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新加坡病毒學博士陳廣,其多年來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相關機構從事冠狀病毒和其他流行病的研究工作。

第一財經:新加坡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做法是什麼?

陳廣:新加坡的主要做法是在號召民眾積極接種疫苗的同時,逐步完善他們的家庭醫療水平並納入整體公共衛生體系。

一方面,此前已有數據顯示,新加坡12歲及以上的人口中,已有94%接種了新冠疫苗,疫苗的種類主要以輝瑞、摩德納的疫苗為主。當前,新加坡正積極推進同時針對新冠原始毒株和奧密克戎毒株的雙價疫苗。

另一方面,新加坡民眾目前都很熟悉抗原檢測、指尖血氧儀的使用了,新加坡政府通過免費發放這些用品,迅速提升了每個家庭的自我診斷等醫療應對能力。這也進一步將家庭醫療納入到了整體公共衛生體系中。這相當於在原有的多層分診制的基礎上,又多了一層自我檢測和自我診斷的居家醫療資源,實現了擴容。

除此之外,應對疫情,新加坡建立了清晰、簡潔的針對不同症狀新冠感染者的分診流程;並通過電視、報紙、視頻、網站、簡訊、app等媒體渠道建立有效溝通。

第一財經:您如何分析和判斷全球疫情走勢?

陳廣:我認為,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新冠疫情會持續消退,其危害程度可能逐漸減退到跟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狀病毒的水平。這是因為,通過接種新冠疫苗和被新冠病毒感染,絕大多數民眾都已經和新冠病毒有了較為充分的接觸,獲得了一定的免疫力。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一些檢測較為充分的國家如奧地利、丹麥、法國、韓國等,新冠確診病例數已經超過總人口的50%,新加坡的感染比例可能也超過70%。以此推斷,在已經放開的國家,超過50%的人群(實際可能更高)已被感染過,有了免疫能力。

第一財經:新加坡有哪些放開後的防疫策略值得借鑑?

陳廣:接觸病毒可能不可避免,我們可以從三個階段來分步驟實施防疫策略。

第一個階段,是在新冠病毒到來之前建好免疫防線。

首先是生理免疫,打疫苗加強針,尤其是針對新冠原始毒株和奧密克戎毒株的雙價疫苗(需要使得60歲以上的老年人接種率達到80%以上)。一些實驗結果表明,上述雙價苗能產生更高濃度的、針對幾種已知奧密克戎毒株的有效抗體。其次,是心理免疫,這是指要破除對新冠病毒的恐慌。

第二個階段,是通過公共衛生措施減緩病毒傳播速度,使得醫療系統不會被第一波疫情衝垮。

首先,參考新加坡的人群病症分布,醫療資源對不同人群開展服務。針對99.6%的感染者處於無症狀或者輕症,可以進行抗原自檢,居家隔離7天,服用針對咳嗽、發燒等症狀的藥物;針對部分高風險人群(年齡較大、有基礎疾病的),則提供抗病毒藥。

另外,針對0.3%需要吸氧的人群,需提供普通病房住院,給予相應藥物,或在類似方艙醫院形式的臨時性吸氧區域接受治療;而針對0.05%需要重症監護的人群,則要進入醫院ICU。

其次,要注意輕症、重症是可以相對轉化的,一些方法可以減少重症發生,包括抗病毒藥物的儘早使用,以阻斷重症進展,以及通過抗原監測早診斷、早介入治療。

新加坡放開後最高峰時期,新冠病人占用的ICU床位比例也比較低,並且ICU的床位一直有富餘(有數據顯示2022年10月醫療資源最為緊張時期ICU床位占比約為67%)。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前期的儘可能壓低峰值,也就是控制感染速度。反映在一些具體措施上,政府一開始會要求在餐飲領域,最多4人在同一餐桌就餐,一段時期之後允許最多8人在統一餐桌就餐等;同時政府也鼓勵公共事務部門、企業等單位儘量居家辦公。

再次,是輿論引導和情緒上的支持。病毒總需面對,放開後的疫情第一波所帶來的對醫療系統的衝擊、對民眾心理和情緒上的衝擊,可能最難應對。但是,只要頂住第一波,醫療系統也可以比較順利運轉,公眾可能就能坦然面對病毒了,我們也才能迎來曙光。

目前新加坡基本已經恢復疫情前的生活方式,愉快度過了開齋節、中秋節、聖誕節等節日。12月是學校假期,也是很多家庭帶孩子出國遊玩的時間,很多新加坡人目前已在世界各地旅行。

來源:獅城新聞 www.shicheng.news


相关文章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雙向奔赴!中國外交部表態:願攜手新加坡新一屆政府深化務實合作!且看新中關係35年"進化史"
  • 贏下惹蘭加由只是第一步 黃志明看來惹蘭了還得加油
  • 新加坡周末逛街地圖 藏在街巷裡的文藝靈魂,像遊客一樣重新愛上自己的城市...
  • 新加坡2025年大選有哪些動向值得注意?【新加坡百問百答95】
  • 比爾蓋茨在新加坡找房!臉書聯合創始人也入籍新加坡,還有他們...
  • 中國香港VS新加坡,你的錢應該放哪裡?這3大誤區你一定要了解
  • 「你孩子沒記作業關我什麼事?」新加坡老師一番話炸翻家長群!
  • 比爾·蓋茨啟動"世紀慈善計劃":20年內捐出99%財富(1080億美元),基金會2045年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