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打出頭鳥 」 !對大陸網民群毆聯想的反思

2021-12-14

萬事通說

“槍打出頭鳥 ” 對大陸網民群毆聯想的反思

最近一段時間,在中國的網絡上, 聯想的問題引起大家的熱議。許多網民曆數聯想數條“罪狀” ,其核心是“巨額國有資產流失”,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高管高薪”等等。其他如 “外籍高管多”“ 企業辦在美國”“不投票支持華為”等等 。

筆者認為, 聯想的“貿工技”還是“技工貿”;“巨額國有資產流失”“高管高薪”等問題, 實質上還是“做蛋糕”與“分蛋糕”的問題 ,改革初期重點是,“如何把蛋糕做大”,所以強調“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重點是“如何分蛋糕”,“不患寡而患不均”,“先患寡而後患不均”,所以現在強調“共同富裕”。 “外籍高管多”“ 企業辦在美國”等等屬於觀念上的問題。

中科院投資回報驚人

首先說“做蛋糕”的問題。這要從為什麼創辦聯想這個企業談起,創辦聯想這個企業的目的,開始並非是為了“搞科研”,而一是為了“發展三產”,分流國家機關的“富餘人員”,解決“人往哪裡去”的問題。

二是機關想創收,辦個企業就有了“小金庫”,好給大家發點獎金福利等等,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

當時的背景是“全民經商”,鼓勵大家承包企業致富,並且“上不封頂”。聯想實質上是一個打著“國有旗號的民營企業”。

1984年,中科院向聯想投了20萬人民幣,於是聯想就在中科院的門房裡開始了創業,柳傳志和10多個聯想的員工開始倒騰家用電器,開始就被騙子騙去14萬元。後來給外商做代理,倒IBM電腦,後來代工組裝電腦等等。

如果不是中科院向聯想投了20萬人民幣,而是職工集資或者企業貸款來辦企業的話,這聯想就與國資就一點關係都沒有了,所謂的“巨額國有資產流失”也就無從談起。

聯想的所謂國資,實際上是“改革的紅利”“政策的紅利”,除了那20萬外,就是一張企業執照,只不過是”一張紙“。所以在改革中,許多基層企業都說:給錢不如給政策!聯想“國資”,主要是政策的“含金量”。

現在人們說的聯想的”罪狀“之一, 是沒有實行倪光南的“技工貿”的發展方向,而實行了柳傳志的“貿工技”的發展方向,使聯想耽誤了我們國家研究晶片幾十年的時間。這是事後諸葛亮。

世界上絕大部分企業創業階段,都是從貿易--做“小生意”開始的,如香港的李嘉誠,開始就是賣塑料花起步的。如果實行聯想按照倪光南的“技工貿”的發展方向,可能聯想早就“死掉了”。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有定論,當時中科院的領導在反覆比較了可行性後,才決定放棄倪光南的“技工貿”的路線,因為企業首先要生存,然後才能談到發展。

現在說柳傳志把倪光南 “擠走了”,這又根本不符合國企的性質,在國企領導想“擠走”一個普通員工都“無能為力”,而倪光南是企業的高管--總工程師,沒有上級支持,總經理怎麼可能“擠走”總工程師?有人說倪光南的漢卡很賺錢,難道柳傳志是傻子嗎?能賺錢為什麼還要“擠”走他?

如果上級支持倪光南,那就把柳傳志調走進行了,或者把倪光南調回去,再搞一個攤子,專門來研究晶片。而當時的“星期六工程師”盛行,此次不留爺,倪完全可以“跳槽”啊。

當時許多國企都有一個體會:不搞技術改造等死,搞技術改造找死,企業死的更快。同時期許多國企和高校研究晶片,結果很少有成功的,醜聞都出了不少,騙國家經費,甚至出現拿外國的晶片,抹掉商標打上自己的名字來騙獎金。

現在是華為研究晶片成功了,不要忘記,華為正是民營企業,如果國企來研究,成功的例證還真不多。

中科院屬於政府部門沒有收入,創辦企業聯想集團後,獲得了幾十億的收入,目前中科院所持有聯想的股份,所對應的市值還有100多億。

另一組數據是聯想集團累計分紅接近300多億,其中大概有幾十億分給了中科院。所以從股權轉讓、分紅、目前的市值三方面合計,中科院30多年合計回報大約200億左右。

中科院以20萬的投資,最終30多年獲得了上200億的回報,它的復合回報率率是多高呢?答案是36.5%!這是全世界最高的投資回報率之一,股神巴菲特60年的投資回報率才20%,中科院對聯想的投資回報率大幅超越巴菲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股權轉讓不能“見錢不見人”

後來股份制改制,聯想也就從原國有企業轉身為股份制企業了,中科院把聯想35%股份轉給員工,轉給員工價格是零元,中科院占65%的股份。

有人認為企業改制時,聯想的職工分了35%股份太多。但是聯想賺的錢,基本上都是企業職工自己創造出來的,職工分35%股份一點都不多。

之後中科院又將29%轉給有關民營企業, 目前在港股,有兩家聯想公司——聯想控股(3396.HK)與聯想集團(0992.HK),其中,聯想集團主營業務是各類電子產品的研發、銷售,例如大家常用的聯想電腦,而聯想控股,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企業。

現在的聯想控股,中科院持股約30%,聯想集團,中科院持股約10%。聯想集團主要生產電腦,基地在美國,是一家國際化企業。所以聯想集團本身,不存在“巨額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那麼,中科院是否存在“巨額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呢?聯想的“巨額國有資產流失”

司馬南所說的“巨額國有資產流失”,是特指中科院在轉讓聯想股權中發生事情。

2009年,泛海控股以27.55億元的價格,受讓中科院所屬的聯想控股29%的股權。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柳傳志有沒有權力轉讓中科院的股份?中科院的股份是國家的,柳傳志不是中科院股份的股東,自然沒有權力轉讓這個股份,而且轉讓後,股份也沒有轉讓到柳傳志的名下,所以即使國有資產流失,板子也打不到柳傳志的頭上。

現在說”流失“是“反攻倒算”的人

其實,聯想的“巨額國有資產流失”,早在多年前已經有過結論,現在“清算”聯想的“巨額國有資產流失”是對國企改制的“反攻倒算”!

股權交易說白了也是炒股票,與散戶的不同的是,股權交易是大戶在炒股票。超大戶的交易有的就是“資產重組”了。

“泛海控股”受讓聯想控股股份29%的股權的(000046)也可以說是一次“資產重組”。

“泛海控股”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現在虧損嚴重。它有多個金融行業的牌照,還參股了多家金融企業,如證券、信託等等,在金融行業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

“泛海控股”受讓了聯想的股份後,也就參股了聯想,進入聯想的董事會,參與聯想的管理,能帶來多少效益,這些都不好用貨幣來計算。

有人說什麼中科院轉讓股權是“蘿蔔招聘” ,是因為國有股權交易,必須要“走形式”,如都是民營企業之間就不需要了,如後來“泛海控股”又把手中的股權和私人進行交易。

股市中折價交易現象非常普遍,市場上的商品價格,如果沒有計劃經濟的干預,商品在不同的時間、地點、銷售對象、形式,就會有不同的價格,股權也是如此。同樣的股份制企業,在中國大陸的交易所和香港的交易所,股價就不一樣,有的相差還很大,難道說在低價的股份交易,資產就流失了嗎?

有人說,聯想的股權交易使“國有資產損失13個億”。第一,這種計算方法有問題,股票沒有定價,只要雙方願意就可以成交。

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股權,它的交易還不僅僅以貨幣一種形式,如聯想控股轉讓給職工的35%股份,就是0價格轉讓,沒有貨幣交易,按照許多人的理解,這簡直就是在吃“唐僧肉”,瓜分國有資產啊。還有,許多國企在改制中,也是0價格出讓固定資產,但是有其他附屬條件,常見的有負責安置原企業的職工等等條件。

況且,按照一些網民的說法,聯想現在已經是經營“每況愈下”,並且“債台高築”,這樣下去,聯想是否破產倒閉也有可能,如果破產倒閉,聯想股份的價值就會“大幅宿水”,更談不上“巨額國有資產流失”了。

如果權力進入市場,就是計劃經濟的干預了, 是一種“權錢交易”了,網民應該向有關部門揭發舉報。

有些“愛國者”實乃“兩面人”

“炮轟”聯想的重點還有就是“賣國賊”,其主要根據就是:聯想的“外籍高管多”“ 企業辦在美國”“不投票支持華為”等等。

對於聯想集團里外籍高管多也不是問題。現在全世界是一個“地球村”,科技無國界,對外開放不但要引進外國的資金,同樣需要引進外國的人才。

中國建國初期,就從蘇聯聘請了一大批人才,來指導中國的技術。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也從新加坡聘請改革的顧問來指導改革。

湖北省武漢市就打破常規,聘請德國人格里希擔任武漢柴油機的廠長,大家都認為這很正常,而改革開放已經40多年了,人們對聯想聘請眾多的外國人當高管卻不能容忍,難道現在還不如改革初期的時候思想解放?

企業辦在美國也不是錯,中國在美國開辦的企業有許多,“一帶一路也是國家鼓勵企業到海外投資。為什麼聯想就不能把企業辦在美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至於“不投票支持華為”,更不能扣稅上“賣國賊”的大帽子,只是企業選擇不同的標準,就像人們選擇蘋果手機還是華為手機,不能說用華為手機就是“愛國者”,用蘋果手機就是“賣國賊”。

“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有些人其實是“兩面人”,一邊在天天在罵美國,一邊把自己的親人存款送到美國;一個人一邊在街頭打砸日本產的汽車,一邊卻吹噓,自己家中的電器已經全部“日產化”了。

不良觀念還在影響人

前兩年,央視播放一些改革開放的成就,就遭到一位觀眾的“強烈反感”,她在電話中指責央視在“胡說八道”,說什麼“我國的成就都是改革開放前取得的”,現在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都是改革開放前打下的基礎,當時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既無外債有無內債”,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等等。這些人在“餓肚子”的時候才想到“促生產”,剛剛吃飽飯沒幾年,又想無事生風,不“運動運動”不消化。

在網上,對聯想實行“戴帽子、打棍子”,誰要是說聯想一句好話,男的就說拿了聯想多少好處,女的就說是柳的“幾姨太”,真有點”大批判“的遺風。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就是“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規律”轉移,這裡有兩個重點:一是國企改制;二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國企改制的重點是“招商引資“”國有資產轉讓”,就是“出賣國有資產”,招商局其實也就是“買辦局”;發展民營經濟其實就是大量“培育資本家”。“資本”是經濟的”血液“,不但民營企業家是“資本家”,金融家、銀行家也是”資本家“。改革開放初期,民族資本家榮毅仁還擔任過國家副主席。

而改革開放已經40多年了,到今天有的人還是抱著“老黃曆”,至今還是“口口聲聲”要打倒“資本家”,打倒“買辦”。

深化改革理難清。我們一邊在鼓勵人們“下海經商”“全民創業”,推廣“承包制",對收入承包人的收入”上不封頂",“共同富裕”必須首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才能先富帶後富。由於有些人“極左”的影響根深蒂固,把共同富裕,理解為“殺富濟貧”,對發財者“一刀切”,都是“羨慕嫉妒恨”。

”大鍋飯“只能”養懶人”

長期以來,科技鄰域吃慣了”大鍋飯“,養了一大批”糧食局“的幹部,他們都雖然有知識卻無用武之地。

改革開放前,許多國企已經舉步維艱,到了破產倒閉的邊緣, 置死地而後生,企業必須改制以求生存。

說改制後的聯想“國有資產”流失,是根本不符合事實的,因為這些所謂的“國有資產”,許多是改制後的聯想企業創造出來的,如果不改制,聯想也許早就不存在了,還談什麼國有資產?科技鄰域辦倒掉的國企太多了。

即使在改制後, 科技企業的有些上市公司,許多企業仍然“換湯不換藥”,“大鍋飯”的觀念根深蒂固,把股份制企業按照老的“國有企業”來看待、來管理, 所以也是效益不好,如與聯想集團產品類似的清華同方,今年三季度的報表顯示,嚴重虧損。

在我國的科技企業改革過程中,高校辦企業的案例成功很少,“巨額國有資產流失”大量存在,如高校創辦的上市公司,北大方正和工大高新,一家巨額虧損,一家已經退市。還有清華同方,今年以來,也是巨額虧損。

一看蘋果樹死了,一筐蘋果爛了沒有事,但是蘋果如果到個人腰包,其他人就眼紅了。

在國企改制中,中國的許多地方領導,解放思想,大規模地進行招商引資,“你發財、我發展”,引進的大量的外資,如上海汽車廠,引進了德國的大眾汽車;安徽輪胎廠引進新加坡的佳通輪胎,合肥的叉車廠引進了日本的日立叉車等等,讓外國人賺了大量的錢,外國人賺的錢越多,證明你招商引資功勞越大。但是如果中國人自己人辦的企業,如果發了大財,難免有人會”眼紅“。

這就是俗話說的:樹大招風、露富招患。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悶頭大發財等等。

把產品“打出去”是“能人”

現在的聯想,是世界電腦第一品牌,也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70%的產品銷路在國外,擁有7萬多名員工。據公開財報資料顯示,聯想在2020 年營收 4116 億,同比增長 19.8% ,納稅109億 ,民營企業 500 強排名第 9 ,電腦業務全球排名第一。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全球性能最強的500台高性能計算機集群里,聯想集團交付了180台 , 占全世界電腦產品的30%多。”

聯想在美國的企業,就是原來是美國的IBM公司,在中國來看,楊元慶是天價薪酬,在美國來看,和美國的企業高管薪酬差別並不大,而且原IBM的員工,現在還在他的手下工作,有的拿的比他還要多。

楊元慶要想賣聯想股份,他沒有資格,但是要賣自己的這個人,還是有“自主權”的。如設想一下,如果聯想沒有收購美國的IBM,反而是楊元慶跳槽到美國的IBM,即使楊元慶在美國拿年薪十幾個億,大家也不會有意見的。

聯想把美國的企業買回來,辦成為中國的企業,土地在美國、員工在美國,賺了錢給中國,這才是真正的“愛國者”。“打擊聯想”誰最高興,聯想的競爭對手最高興。

在美國的電腦市場上,擺滿了各種品牌的電腦,競爭非常激烈,聯想的對手他們每時每刻都想打垮聯想,沒有想到的是,有些在思想上“極左”的中國人,幫助他們給聯想“背後一刀”,做了“敵人”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

這樣下去,聯想有可能沒有死於市場競爭,而是死於“窩裡斗”!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為什麼還在經常“重演”?

先富的人不是“罪人”

長期以來,中國有些人視”富“為”罪“ ,視外為“仇”。網上懟聯想,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高管高薪”,如高管CEO楊元慶年薪1.7億元,其他高管年薪都是幾千萬,柳傳志退休後還在拿幾千萬的年薪等等。大家不管你錢是從哪裡拿的,也不管錢哪裡去了,反正你拿錢多了,有人就會”眼紅“。

這裡首先要搞清楚,聯想的高管拿了誰的錢?他們拿的錢再多,也不是國家給的,是企業自己創造出來的,這與國有資產沒有多大的關係,最多是國有股份的分紅少了一些;

第二是,楊拿的越多,他交的所得稅也就越多, 貢獻也就越大;

第三是,楊的錢哪裡去了,有的人發財後,就大肆揮霍,如用於”黃賭毒“等等。但是在楊元慶那裡,沒有發現這些問題,而且他還多次把自己的工資分一部分給自己的員工,還給母校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學等捐贈數千萬元人民幣,用於學校的獎學金及科研用費。

退一萬步說, 企業“高管高薪“總比企業發不出工資好,有些國企工資發不出,常常需要國家”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來發工資,這些”困難企業“,應該是媒體關注的重點。

順便說一下,高薪低薪並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當總統時,只拿象徵性一美元年薪,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拿千萬元(人民幣)的年薪,並不能說明拿多的就不好,拿少就好。

聯想不能動

聯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是我國的科技鄰域的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也是全世界電腦行業的排頭兵。

聯想每前進一步,都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聯想的幹部下海,科技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等等,都是符合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的。

柳傳志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評選出來的100名先鋒模範人物之一。如果說當年的安徽傻子瓜子是個體經濟的晴雨表的話,那麼聯想就是科技鄰域改革的風向標,聯想問題的根本是:對待改革開放是前進還是倒退?!

1980年,鄧小平首次談到了“傻子瓜子”問題,並且說,現在農村工作的主要問題,還是思想不夠解放。

1984年10月,鄧小平在中顧委第三次全體會議再說:“前些時候那個僱工問題,相當震動呀,大家擔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見是放兩年再看。那個能影響到我們的大局嗎?如果你一動,群眾就說政策變了,人心就不安了。

你解決了一個‘傻子瓜子’,會牽動人心不安,沒有益處。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麼?傷害了社會主義嗎?”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第三次談到了“傻子瓜子”問題:“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像這一類的問題還有不少,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動搖我們的方針,影響改革的全局。”

南巡講話的核心思想就是:深化改革,誰不改革誰就下台!

筆者認為,聯想也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產生疑問:政策開放的政策,是不是又變了 ?”槍打出頭鳥“的事情不能再乾了!

作者:田柏強,英文:Tian bai qiang,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留學移民政策

冷知識:有趣的奇葩百態獅城

新鮮事:及時的坡島熱門新聞

#今日匯率

1 新元 = 4.6530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2149 新幣

(*截稿前更新)


相关文章

  • 震驚!新加坡16歲少年豪擲千元享受"特殊服務",父母臥底揭發按摩店黑幕!
  • 新加坡新冠病例激增17%,創年度新高!一大波人再現:刀片嗓
  • 三名拉丁美洲籍男子飛新加坡,闖豪宅盜走大量現金和珠寶!27小時內遭警方逮捕!
  • 南洋理工大學男學生在女廁外徘徊欲偷拍,當場被擒
  • 膽大包天!新加坡富人區連發3起盜竊案!美金新幣被狂掃!
  • 最新!一度被瘋搶的新加坡國庫券收益連續下跌!還能買嗎?
  • 女廁外偷拍未遂?涉案NTU男學生當場被擒!
  • 新加坡政要齊發祝福!為什麼東南亞國家都在過節?
  • 中國香港與新加坡財富抉擇:資金投向何方?這3大投資誤區你絕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