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說
馬來西亞的人才,都讓新加坡吸走了!
新加坡早已不再是那個馬來西亞嫌棄的東南亞老破小,而是東南亞地區唯一的已開發國家。正因此,從大馬前來新加坡工作的人屢見不鮮。
疫情前,每日往返新柔兩地,跨越新馬長堤的大概有30萬人,新柔長堤也因為被認為是全球最繁忙關卡之一。
但讓很多大馬人想不到的是,2023年剛開始,就有不少大馬人前去新加坡工作,上到醫生護士,下到煎餅小販,都為了掙錢和未來到新加坡工作!直接讓大馬破防了,喊出要引進100萬外籍員工才能讓大馬經濟恢復……
疫情+通脹+新元升值
不少大馬人選擇去新加坡工作
受疫情+通貨膨脹的雙重打擊,很多外籍員工離開大馬,回國生活。外來遊客也在同步減少。馬來西亞的物價逐漸上漲,同樣的收入,人們不得不花費更多支出用於家庭生活。
一減一加之下,不少大馬人過著比疫情前更艱難的生活。甚至在前段時間,就有越堤族表示,大馬新山的雜菜飯,比新加坡還貴,他每周都要在新加坡吃飽後才返回大馬。這就有點顛覆我們的認知了。
在大多數新加坡人的眼中,新山的價格要比新加坡便宜,這才有了周末穿越長堤去大馬買買買的習慣。要是新山物價這麼貴,還會有人去新山購物嗎?
特別是最近新元接連升值,已經好幾個月兌換令吉的匯率保持在1:3以上了。
新元的升值,吸引了一大波馬來西亞人入境新加坡工作,工作量相似,但收入和生活都要比大馬好得多。
80%煎餅小販去新加坡日入$80
賺錢是大馬的3倍
特別是最近,已經有不少煎餅小販離開馬來西亞,前往新加坡謀生。
《星報》報道稱,柔佛印裔穆斯林企業家協會(Perusim)中,已經有80%的印度煎餅師傅前往新加坡工作。
同樣的工作,這些煎餅師傅在新加坡每天能賺80新元(約合人民幣420元),經驗少的師傅也能賺50新元(約合人民幣260元)。相比在馬來西亞一天賺90令吉(約合人民幣140元),要翻了兩三倍。
同新加坡放開防疫後面臨的情況類似,馬來西亞各餐廳也面臨著人手緊缺的問題。尤其是柔佛,更多大馬人前往新加坡工作,導致柔佛餐飲業一片慘澹。
柔佛廚業聯誼會主席洪瑞強表示,「人們在那裡可以賺取三倍的薪水,我們也無可奈何。」
馬大醫學院每年至少30名頂尖學子
被新加坡醫院搶走
馬來西亞的優秀醫生,也被新加坡吸引。
據馬來亞大學醫學院前院長阿蒂峇表示,該校每年至少有30名最頂尖的畢業生外流到新加坡。
馬來亞大學
一方面是因為馬來西亞的醫療體系不完善,對醫生、護士和其他衛生專業人員缺乏明確的培訓途徑和職缺。
另一方面,醫學生在新加坡的職業生涯發展前景要更好。不少醫學生尚未畢業就被新加坡醫院招聘。
比如在馬來西亞,從一名醫學生到註冊成為專科醫生,整個過程至少需要14至15年。而在新加坡整個過程只需10至12年。
最後,還是老生常談的薪資問題,同樣的工作,在新加坡的薪資就要比大馬高很多。
馬來西亞人才外流新加坡
170萬大馬人海外謀生,92萬在新加坡
不得不招100萬外籍員工滿足經濟發展
馬來西亞本地人才的大規模外流,已經成為不可爭辯的事實!
2021年,馬新社的一則報道稱,在海外工作的近170萬名大馬人當中,有54%(約92萬人)在新加坡謀生。
換句話說,馬來西亞的人才,正在外流到新加坡。
那馬來西亞如何維持社會運轉呢?靠外勞!
大馬人力資源供應商協會主席符永輝表示,馬來西亞建築業目前缺30萬名外勞、種植業缺15萬至20萬人、農業缺2萬至3萬人、製造業缺10萬至20萬人,服務業則缺10萬人。
「由此推算,大馬需至少80萬至100萬名外勞來滿足各行業的人力需求。」
由此形成了一個怪異的生態:新加坡吸引大馬人才,大馬吸引全球外籍員工。
總結
類比大馬人才輸出,我們發現,新加坡雖然目前保持著東南亞第一經濟已開發國家的地位,吸引各地人才湧入。但一旦失去這些優勢,落後於同地域的其他國家,很可能會遭遇如今大馬的情況:本地優秀人才被其他國家吸納,只能引進外籍員工支撐國家發展!
這值得新加坡警惕!
通心粉們,對於此事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 The End -
熱乾貨:全面的
留學移民政策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0950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62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