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受其鼓舞,30多个国家及地区、150家画廊、10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将同场呈现。而查看参展名单,熟悉的名字佐证著其量级:高古轩、卓纳、Thaddaeus Ropac、贝浩登、香格纳……各家将携哪些作品赴宴?值得期待。
Art SG艺博会海报
以上不得不令人感慨:新加坡这半年的艺术事件的确目不暇接,“大动作”不少,种种信息都在释放着市场成熟的信号。所以,这一局到底该不该入?
02 东南亚之星
Bo Wang《Fountain of Interiors》,2022年,展出于新加坡艺术博物馆(Singapore Art Museum)
作为东南亚的天然枢纽,该地独具优势:两小时内可从吉隆坡、雅加达飞至新加坡,中国香港距此也不过四小时的旅程;东南亚当代艺术在该地蓬勃发展;何况,其还有着“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的金字招牌。
如上便轻易勾勒出新加坡的三大关键优势:黄金地带、资本聚集、文化多元。
Zarina Muhammad《Moving Earth, Crossing Water, Eating Soil》,展出于第七届新加坡双年展“Natasha”,将持续开放至2023年3月
的确,与首尔和香港不同,新加坡的艺术定位没有一味追从国际化,而是锚定极具潜力的本土艺术。数据统计,相比其他艺术重镇,新加坡的高净值藏家会更多选择聚焦代理新兴艺术家的画廊进行消费。Art SG董事会成员Linda Neo和Albert Lim也向媒体披露,其收藏方向已自西方及文艺复兴时期转向了东南亚的当代艺术。
Jane Lee《Red (Fetish Series)》,2014年,Linda Neo和Albert Lim的收藏
Suzann Victor《I was like that myself…we all held each other’s hands(Red)》,2015年,Linda Neo和Albert Lim的收藏
而除Art SG外,新加坡的其他艺博会如S.E.A Focus与Art Stage Singapore皆是东南亚艺术的重要推介平台,还都与巴塞尔“沾亲带故”。2021年,前者迎来了Art Basel的“考察”。这场聚焦东南亚新锐的博览会正是由SPTI Creative Gallery & Workshop画廊总监Emi Eu主导。此前,我们的文章如何快速了解东南亚当代艺术?便对其进行了报道。
而Art Stage Singapore则是S.E.A Focus兴起前的亚洲艺术重要阵地,创始人暨总监洛伦佐·鲁道夫(Lorenzo Rudolf)曾在1991年至2000年担任巴塞尔艺术展总监。
S.E.A Foucs艺博会现场
Art Stage Singapore艺博会,2018年
虽然艺博会密集、国际化,但新加坡的一级市场也面临着问题:或因其画廊行业大多扎根本土,所以长期缺少国际蓝筹画廊的入驻。不过,同在去年八月,一则新闻透露出顶级画廊布局开始调整的信号:厉蔚阁宣布任命陶启勇(Dexter How)为画廊东南亚地区总监,并将常驻新加坡。
显然,一切因苏富比等行业巨头的出现,开始瞬息万变。在这片富饶沃土之上,究竟有多少人愿为艺术埋单?新加坡能否并肩香港、首尔,成为国际艺术流通地?艺博会后见分晓。
03 艺与财
吉尔曼兵营(Gillman Barracks)
市场以外,新加坡各艺术领域也在暗中发力。首先是政府的支持——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National Arts Council)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其领导下,吉尔曼军营(Gillman Barracks)被建设成艺术园区,很快迎来包括新加坡香格纳等12家画廊的安营扎寨,且此地还是上文所提S.E.A Focus艺博会的组织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