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起跨境電信詐騙事件發生在2019年8月24日至9月15日,受害者潘星華(74歲)獨居,退休前在《聯合早報》擔任記者,祖籍中國上海的她,在中國擁有銀行戶頭。
騙徒在電話中謊稱自己是快遞公司職員,指潘星華透過物流公司寄偽造護照到北京。之後,一名自稱中國國際刑警的男子告訴潘星華,她是一宗洗錢案的主謀,而且已經被定罪。因此,她在中國所有的銀行帳戶將被凍結兩年。
她那時準備從浙商銀行動用400萬人民幣(約260萬令吉),從弟弟手中買下已故母親上海房產的份額。
「騙子說只要我依照指示,他一定幫我將存款凍結期從兩年變為兩周。但我戶頭裡的錢要被審查,才能把我從『嫌疑犯』變為『受害人』。」
由於正準備動用上述存款,潘星華非常慌張,「國際刑警」熱心幫她「釐清案情」,還引介「檢察長」相助。
就這樣,她一步步陷入騙徒的陷阱,對他們言聽計從。在他們的擺布下,她登錄浙商銀行網站,輸入密碼進入自己的帳號,再用銀行密碼器轉帳266次,結果被掏空約303萬新元(約999萬9000令吉)。
她當時渾然不知自己在短短20天內,就把畢生積蓄都轉走了,還以為按照騙徒指示「讓北京銀行監察會審查戶頭」便可以脫困。
除了帳戶里原有的存款,潘星華還應騙徒要求,匯款向中國當局證明財力、為幫她而出事的警官支付保釋費、為因她而死的受害人支付安葬費。
為了籌集這筆共180萬新元(約594萬令吉)的款項,她不但向友人借錢,甚至搞到向大耳窿借貸。
潘星華後來經友人提醒這可能是場騙局,才如夢初醒驚覺上當,無奈錢早已被騙光,必須變賣兩間房產還債。
事發後,潘星華暴瘦10公斤,一度想輕生,但她深思後決定挺身而出。她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數次以「安坐家中,禍從天降」形容自己的遭遇。
她說,自已願意公開身份,敘述親身經歷,希望他人引以為戒,提高警惕。
潘星華透露,她當時為了匯款到上海再向友人借錢,對方提醒她可能是騙局,她上網查看,驚覺已無法登錄浙商帳戶。她隔天到警署報案,並撥電給浙商銀行,被告知戶頭只剩人民幣約7角。
根據涉案銀行提呈中國法院的文件,她的帳戶在20天裡出現超過260次轉帳,而與帳戶綁定的手機號碼三次被更換,帳戶轉帳頂限兩次被調高。騙子最後一次將頂限調高至每日500萬人民幣(約325萬令吉)和一年9億9900萬人民幣(約6493萬5000令吉)。
網絡安全專家認為,騙子很可能是在退休記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她電腦里安裝了Teamviewer遠程控制軟體,以及其他惡意軟體,從而竊取她的銀行帳戶資料。
根據中國法院的判決書,一份提呈法院的取證鑑定報告顯示,潘星華的電腦存在遠程控制程序Teamviewer的NSIS打包版程序「110.exe」,其中包含帶有數字簽名的Teamviewer靜默安裝包。
英國倫敦智庫戰略網絡空間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亞太區執行副總裁佘仰明回復《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騙子讓受害人輸入IP位址,要她登錄一個假公安網站並輸入「110」,過程中可能導致她下載了Teamviewer軟體。
他說,Teamviewer軟體本身不是惡意軟體,但下載過程中可能連帶下載了含惡意軟體的程序。另外,受害人曾輸入銀行帳號和密碼,騙子可能掌握了這些信息。電腦如果安裝防病毒軟體,或有助避免詐騙分子輕易得逞。
追蹤東方日報社交平台 Telegram_logo
追看熱門新聞資訊,請下載東方日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