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拾夢

2023-01-13

地圖上的小紅點,對很多人來說是夢開始的地方。為了尋夢,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外國人開展人生的新階段。

在逐夢的過程中各自浮沉,有歡樂,有挫折,有成功,有失敗。最令人困惑的是,你永遠不知道生活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若是懂得人生總有坎坷,便會靜待風平浪靜,迎來海闊天空。

這一期的專題回訪了過去訪問過的新移民,聽他們分享這些年的生活轉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處世智慧。不同背景的他們處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有的才剛起步,有的卻已紮根多時,有的堅持目標,有的重新整裝,有的則翻開新章……

夢起,夢圓;夢碎,夢續。縱使路很遙遠,也要鼓起信心,重拾夢想,繼續向前。

奮鬥篇

魯漭

生存,就是想盡一切方法

魯漭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一向對自己的娛樂事業信心滿滿的魯漭(原籍瀋陽,新公民),開始出現白髮,因為兩年的疫情,讓他憂心忡忡。魯漭原本打算在五年內增加旗下的KTV實體店,以達到覆蓋全島的目標,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他的計劃打得七零八落。

在這段期間,卡拉OK店面對停業的虧損,員工的薪水必須支付,店面的租金仍然要繳。他曾嘗試轉型為觀賞電影的私影空間,以及特別針對夜貓子開拓夜宵外賣新市場,可這對奄奄一息的公司而言只是杯水車薪。要生存下來,除了個人的堅強意志,還需要實質的資源支撐。

為救公司耗盡家財

「在公司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我變賣了公司部分產業,也跟銀行舉債,但還不足以應付,最後積蓄用盡,甚至把自己的房產也變賣了,現在全家住在租來的房子。」

當時,還沒人知道疫情會拖到什麼時候,魯漭又是哪來的決心和勇氣孤注一擲?

「為了這個事業,我付出了所有的時間與精力,若是放棄就一切歸零,我心有不甘,我選擇堅持下來,因為疫情終究是會過去的。」

沒料到的是這一堅持足足兩年。最煎熬的還是疫情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高度壓力。那麼,他難道沒有起過一絲放棄的念頭嗎?

「有!」他坦誠而堅定地說:「那時候有公司想併購,條件是我必須交出公司的財務控制權,我曾經動搖過,可最後還是沒有選擇這條路,因為在我彈盡糧絕的時候,有不止一個朋友不圖回報給予資金支持,讓我緩解眼下的壓力。」對於這些朋友的仗義相助,他銘記在心。

解封后焦慮仍在

而今新加坡全面解封,幾乎所有的活動回歸正軌,魯漭終於迎來事業的初春。據知,在大多數業者縮減門店的情況下,魯漭旗下的卡拉OK量販門店不減反增,他將延續疫情之前定下的品牌市場擴張策略,希望極速反彈。

至於他個人,則還沒有從之前的焦慮中走出來,因為接下來的挑戰仍然艱巨,例如人手匱乏,內部架構需要調整等等。

從疫情嚴峻到娛樂重開,他用一句英語總結說:「Tough times never last, but tough people do!」(意思是沒有過不去的坎,有志者事竟成。)

盛騫

CEO,不適合我

入鄉隨俗,盛騫夫婦穿上一身娘惹服舉行婚禮。

第一次訪問盛騫(原籍浙江,永久居民),他還在讀大三,那時候他正熱衷於和同學在校園創業;八年後再次見面,他少了青澀,多了一份穩健,人依然陽光。

八年,他結婚生子;八年,他考了一個碩士學位;八年,他更確定自己的方向。

自離開校園後,盛騫沒有走創業的路,而是選擇進入投資公司,過著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他表示,當時在校園創業只是憑著一時的熱忱,雖然不成功,卻讓他在投資方面產生興趣,而沒有往他所修的材料工程方面發展。

不搞關係也能成功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或CEO,他們必須能堅持、有熱誠,以及非做不可的一股勁兒,我自認不是這種創業型的。我曾問自己,有哪一項事業,能讓我丟下工作、投放所有積蓄,但卻得不出一個答案。反之,我是一個適合當統籌的人。我的人際關係良好,可以協助組隊,也可從專業角度分析投資、財務上的運營等,我不是那個創業者,而是在創業者身旁輔助他的那個人。」

盛騫表示,新加坡職場環境比較友善,沒什麼階層劃分,同事之間雖有小矛盾,但辦公室政治意識不濃,在職場上奮鬥仍可憑實力拚出成績。這主要歸功於新加坡政府為人民打造了一個極具競爭優勢的環境。

「政府將新加坡的國家形象經營得很好,很多人因此慕名而來。客戶選擇投資於本地銀行或資產公司,往往是出於新加坡的獨立、安全和穩定形象,而不全然是個別公司的競爭優勢。所以在這裡工作的人,可以享受到一份紅利,你不需要太世故,不需要搞關係,也可以在公平競爭的市場上爭取到客戶。」

要成功就不能躺平

不過,盛騫也強調,替人打工並不意味著可以躺平不努力,他也是通過一番摸索,幾番努力才獲得上司和同事對自己的認可與信任,這個階段還是相當折磨人的。

「其實很多人大學剛畢業時,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從不懂到懂的這段時間是需要付出機會成本的,越早找到自己的方向越好。」從懵懵懂懂的社會新鮮人過渡到處事老練的職場老手,盛騫得到不少業內前輩的指導與幫助,修成正果的他,也很樂意為新人指點迷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新頁篇

富樫順子

一切從《華匯》開始

兒女大了,富樫順子將生活重心放在自己的興趣上。

富樫順子(Junko Togashi,原籍北海道,永久居民)把頭髮剪短,笑容多了,人更顯得容光煥發。問她是什麼原因?她說,一切從《華匯》開始。

「這些年,我一直把時間放在孩子和工作上,個人理想早已拋得老遠,在上一次的《華匯》訪談過後,我意識到自己多年來偏離了軌道,在重新審視生活之後,我決定調整今後的方向。」

富樫順子是一名專業口譯員,堅守崗位長達20年,她擁有法律碩士學位,主修國際人權法,人文關懷與環保一向是她感興趣的課題。奔波於家庭與工作之間多年的她,近日重拾初心。

她特別在一個佛教團體的線上聚會,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還邀請筆者見證這一件事,或許這樣的一種儀式感加強了她的決定吧。

暴力家庭的深遠影響

「我來自一個家暴家庭,深知暴力對人,尤其對孩子會有深刻的影響。當年攻讀國際人權法,其實是可以在婦女與孩童的權益上出點力,可惜我沒有往那方面發展,沒有幫到社會上那群不敢發聲的人。」

現在開始或許還不太遲,富樫順子踏出的一小步,是成為社區輔導熱線的志工,將自己的技能回饋社會。投入服務之前,富樫順子須先完成兩個月課程,包括理論與在職培訓。

「選擇輔導,是一個比較務實的做法,不像社工或心理治療師那樣需考取專業資格,可以短時間內投入服務。我主要是擔任一個中間人的角色,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社會資源,讓他們得到協助,希望可以幫到更多婦女與孩子。」

倡導可持續性生活

富樫順子也是佛教團體志工組的一員,她為配合聯合國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線上視訊灌輸孩童環保理念,並鼓勵創建一個可持續的社會。

「教導的重點不是讓他們空喊口號背書強記,而是通過互動遊戲讓孩子行動起來,例如當我說到節省能源或用水時,他們就必須關掉風扇或水龍頭。其實這是個很嚴肅的話題,我的挑戰是如何將之趣味化,讓孩子知道,人人付出一點點,就能有大的影響。」

富樫順子表示不會放棄口譯工作,但會減量,將騰出來的時間放在自己關心的事物上。

黃佩文

180度大轉身

酷愛Pokemon的黃佩文,經常到熱門地點抓小精靈。

黃佩文(Pearlyn Wijaya,印尼華裔,原籍北蘇門答臘,新公民)12歲隨家人移居獅城,至今20年,在新加坡的日子比故鄉還長。

她在國際學校擔任教職,抱著「work hard,play hard」(努力工作,盡情享受)的人生目標,並定下55歲退休的計劃。

她在年前離開呆了15年的行業,投入人工智慧農產品技術工業。180度轉身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令人感到好奇。

人工智慧給予呼吸空間

「我教了15年書,一直呆在舒適圈裡,久而久之覺得自己在原地踏步,所以希望能有一些新的嘗試。」

黃佩文踏出的第一步是報讀了一個由政府資助的數據科學課程,新課程不僅開闊她的視野,也讓她有轉業的本錢,順利地從教育界跳到一個新興工業里。

她加入的團隊是一間高科新創公司,通過人工智慧協助客戶有效控制食物生產的數量與品質,更精確地估計社會對食物進出口的需求。她的主要職責雖然是與客戶協調,但實際上卻是包山包海。不過她不介意,因為開心。

「新僱主給了我很多自由,只要我做好自己的工作,老闆便不在意我的上班時間,空餘時我還可到研發組去一起測試新項目呢!這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將會改變一些行業的遊戲規則,參與其中讓我有一份榮耀感。」

新工作給予黃佩文一個呼吸空間,從工作中學習,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終生學習,工作到老

在人生規劃中,黃佩文也做了一個重大的改變,她已經將「提早退休」一項從清單里刪除,態度的改變主要是受到之前學校一名韓國華裔老師的啟發。

「擁有博士學位的她,還很積極地去申請獎學金,再修一個碩士學位。她是每天最早到學校的老師,而且還為其他工作人員準備茶點,工作之餘也做很多慈善工作。65歲了,她還是朝氣勃勃,讓人感覺她很年輕,但願自己也能像她一樣把人生活得如此極至。」

黃佩文希望自己年過60時,依然充滿活力,優雅地老去,所以她不會放緩腳步,而是繼續學習,繼續服務社會,享受生命中珍貴的每一刻。

克難篇

Win Min Thaung

日升日落總有黎明

遇上困難,Win Min總是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

Win Min(原籍毛淡棉,持就業准證)的一個夢想,就是努力賺錢,買地開店!為了完成理想,他漂洋過海來到獅城。八年打拚,眼看目標伸手可及,結果……

八年築夢一場空?

Win Min畢業自緬甸的Mawlamyine大學理學院,畢業那年被選為修讀榮譽學位的20名學生之一,可他放棄了。一來他不願加重家裡的經濟負擔,二來是迫不及待地想完成他的創業夢。

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在獅城的生活是工作、工作,還是工作。他身為公司的營運主管,負責協調與分派人手工作,必要時還要跟隨上司與客戶開會。周末,除了偶爾約朋友喝茶聊天,用手機上網看電影和表演是他唯一的消遣。

平日,他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開支,公司發的津貼也好好地省下,有時候甚至連生病也捨不得看醫生。如此清簡刻苦,每個月扣除生活費和給父母的家用後,還能存下1500新元。

八年來一點一滴積少成多,眼看快要完成的夢,卻被一場政變無情粉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我在幾年前已買下一塊地,計劃一半建住家,一半建便利店或小食館,但目前國家仍處於動亂狀態,軍民衝突不斷,物價持續高漲,過去賺的錢還不夠買建材。」Win Min內心明白,目前局勢動盪,不是開店的好時機。

「因為疫情,我已經兩年沒有回家了,爸媽只有弟弟在照顧。解封后,緬甸的情況還是很混亂,人一回去可能就出不來了。」

在「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的兩難之間,他不得不重新考慮未來,開始探討長居新加坡的可能性,甚至將會通過公司申請長期居留。

延續第二個夢

選擇留下,相信Win Min不會有任何融入的困難。在這裡生活八年,他在飲食、溝通上都沒有問題,甚至還能用華語跟員工溝通。

「公司里的員工多來自中國,他們不懂得英語,我只好跟他們講華語。我教他們英語,他們教我華語,互相學習。」

雖然他說得輕鬆,但從開始時用谷歌搜尋翻譯單字,到跟員工一來一往的溝通,應該是下過一番苦功的。聽過他與員工在電話上交談,發音不算精準,但表達暢順流利。

Win Min性格一向積極,他認為生活就是不斷地克服困難,追求夢想也不例外。

金美真

移民路因疫情受挫

金美真為了子女的教育移居獅城。

有別於Win Min的無心插柳,口譯員金美貞移民新加坡早已胸有成竹。五年前,她先帶著兒女來新加坡定居,同時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本地,丈夫在處理好韓國的一些事務後,便會過來。

擁抱獅城的多元氛圍

金美真是韓國人,卻在印度尼西亞度過她的童年,深受韓、華、印三種文化的影響,她希望兒女也一樣能夠接受多元文化的薰陶。

「童年接觸過不少印尼華人,他們都不講華語,後來我才知道那裡是不允許教華文的,選擇新加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兒女有機會接觸華文。」

金美真的丈夫在金融界工作,因為多年來在中國工作的關係,所以對於中華文化也不陌生。

在這裡生活多年,金美真學會對不了解的文化要更敏感,不要隨意做出評論。「新加坡政府在種族融合方面處理得很好,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制度去支持這種多元性,每一個種族既可維持他們的獨特性,又不排斥他族的差異性,甚至吸納他族的文化。」

金美真表示,新加坡是個民族與文化的大熔爐,各族和諧共處,而她也從不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移民之路受挫

移民之路看似一片大好,但正當她提呈永久居民申請之際,新冠疫情暴發了,她被迫與身在韓國的丈夫分隔兩地。

「原本的計劃是由我帶著孩子先來,安頓一切。在這期間,丈夫也跟新加坡方面有合作計劃,隨著計劃的推進,他也會移居到這裡。但是疫情暴發後,合作計劃泡湯,加上兩國邊境封鎖,我和丈夫已經分隔一段時間了。」

金美真覺得夫妻兩人長期分開,對婚姻是不健康的,所以當聽到封鎖令鬆綁,她便帶著兒女回韓國與丈夫相聚。她將這段時間形容為人生的混亂期。

「我並沒有放棄,不過在這段時間我必須跟丈夫再擬定一個計劃,目前我還持有新加坡的就業准證,只希望丈夫的工作有著落。」

隨著新加坡與病毒共存策略奏效,金美真丈夫原來的計劃或會再現曙光。

命運總是跟人開玩笑,原本想走的,卻留了下來;原本想留下的,卻不得不暫時離開。

退休篇

劉穩健

泳不言休

偶爾出海吹風,劉穩健非常享受它他的准老年生活。

游泳教練劉穩健(原籍遼寧,新公民)認為,不同的人生階段,體驗不同的生活,他說:「人的生命有限,體驗人生卻是無限的。」所以,他早就安排好55歲退下的計劃。他把這個階段定為「准老年生活」。

退下,重新學做教練

所謂「退下」,就是從全職的游泳競技教練轉為自由業教練,學生也從參與國內外游泳比賽的選手改為不同年齡層的初學者,從三歲不到的幼兒到70歲的老婦。嚴格來說,他並沒有離開游泳,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他和游泳的緣分,也填補他的一個「遺憾」。

「在教導初學者上,我是個經驗不足的教練,我希望通過他們積累一些經驗,以便有新的資料編寫到書里。」之前,劉穩健為紀念同是游泳教練的父親,出版過《恩師父-劉本善教練》一書,記述了兩父子在游泳上的經驗與體會,目前正考慮寫續篇。

另外,20年的游泳競技生涯,讓他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有聯繫,「我的學生很多都成了全職或兼職的游泳教練,不管是在教學上或在生活上遇到困擾,還是會找我商量。」他一直關注舊徒陳永進(Jonathan Tan)的游泳進展,並為他順利進入今年亞運感到驕傲。

「我已經退下,可我希望學生可以接棒,為新加坡騰飛的游泳事業訓練出優秀的選手,在比賽中取得佳績。」

寫自傳帶進墳墓

寫書,是劉穩健目前生活的另一個重心。

除了前面提到要撰寫的書籍之外,向來喜歡收集資料的劉穩健,在2020年阻斷措施的一個月間,著手整理自己的族譜。目前尚欠遼寧丹東那一部分的資料,等待機會回鄉按家譜尋根,之後或會編輯成書贈送族人。

劉穩健心中還有一本更重要的書——他的自傳。有趣的是這本自傳只印一本,只供私藏,他甚至已在遺囑里交代說,自傳必須隨遺體焚化。他說:「每個人都有兩本書,一本是公開的,一本是帶進墳墓的,不公開的那一本是對自己作深度挖掘,將自己的一切不論好壞,巨細靡遺地記錄下來。」

眼下,劉穩健非常享受他的「准老年」生活,閒空時打打高爾夫球,或約朋友喝茶聊天,時間全由自己掌握。他說,只要健康允許,希望一直延續這樣的狀態。

錢廷珠

退休,就是做喜歡的事

退休後的錢廷珠非常注重健康與運動。

錢廷珠(Stella Chien)來自香港,目前是本地公民。70年代隨企業家父親從香港移居我國,在本地完成大專教育後,她一踏足社會就與友人開公司,經營過精品店、船舶物品供應、果汁店等。她自23歲創業以來從未停下腳步,至今坐擁數百萬身家。幾年前,一向熱衷於事業的她,突然覺得夠了,悠然退場做自己喜歡的事,最重要的是陪伴她的寶貝狗兒。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兩個人侍候一隻狗

錢廷珠的狗是一隻短毛的吉娃娃,原本是她送給朋友的一份禮物,「當我帶朋友到寵物店去選狗時,突然有隻狗走到我身邊一直不願離開,記得父親說過,自來狗會帶來財富,於是便挑了它。」

當然,故事並沒有結束。在一次探訪朋友時,發現這隻狗一直顫抖撒尿,細問之下原來是遭朋友虐打,她一氣之下把狗帶回家,自此成了她的寶貝。

愛犬每日飲食固定為雞腿、鱈魚、有機蔬果與牛奶;愛犬怕黑,她便通宵達旦亮著燈;後來還因自己忙不過來而請來女傭照顧;愛犬患腫瘤後,她更是貼身照料,親自打針喂藥;愛犬病逝後,除了僧眾超度,她也誦《心經》49日,望它一路走好。

剃頭,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沒有愛犬的日子,她將全副精力放在瑜伽與健身上,她說:「早年忙著做生意,仗著年輕不理身子,現在才懂得健康是最重要的。」

曾經一度,她帶著愛犬去散步,竟發現自己不能蹲下去撿狗糞;有時候,人趴在床上後就起不來。她漸漸地意識到身體的靈活度,可能因長期缺乏運動而逐漸衰退,於是便請了私人教練每日訓練。

「以前沒有運動,身體就不太靈活,很多年輕人可以做的動作,我就不能做到,希望在專人的指導下可以改善。」

最近,她的每日功課多添一項練鋼琴,為的是保持大腦靈活。

每年生日,錢廷珠都會送一份生日禮物給自己,今年,她打算剃光頭髮,讓中醫通過頭頂的百會穴,將全身經絡打開,調身養生。

她一再強調:「人到這個階段,別無所求,健康就是本錢。」

(圖·iStock、受訪者提供)

來源:獅城新聞 www.shicheng.news


相关文章

  • 新加坡兩大剩飯盲盒App全攻略🤤便宜價買星級酒店自助剩菜➕麵包蛋糕驚喜袋,薅羊毛順便杜絕浪費!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權力魔方轉動!黃循財新內閣暗藏三大玄機:雙副相制、65後全面接班、新生代閃電入閣!
  • 當 「孤獨死」 敲響警鐘:新加坡 PR 政策釋放暖意,國際生及工作者迎來身份規劃新機遇
  • 2025新加坡公司註冊全攻略:中國企業出海第一站怎麼選對、走穩?
  • 科普 持工作準證入境新加坡,還需要提交健康申報嗎?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新加坡公司稅務戰略全攻略:打造全球競爭力,築牢雙徵稅風險「防護牆」
  • 新加坡公司不運營了記得註銷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