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明 《NUMBER 2 FROM PICTURES FROM THE WAYANG SPACESHIP》 2022
黄汉明,图片来自大田秀则画廊
大田秀则画廊正在举办艺术家黄汉明(Ming Wong)的个展“来自太空大戏台的图片”,是这位艺术家近10年来在新加坡的首次个展,现场展出了一系列用拼贴技法创作而成的作品,探讨了中国传统戏剧与未来、科幻之间的联系。
上:清晨的滨海湾金沙 摄影:Ivan Bandura 下:观众在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吴冠中画廊看展
图片来自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为什么要关注新加坡的当代艺术发展?新加坡有怎样的优势?
其实不难理解,在香港、首尔之后,新加坡为何能成为大型国际性艺术博览会的又一个落脚地:处于马六甲海峡交通要道上的新加坡,不但具有交通和语言上的便利,还在2010年时开放了一个占地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的新加坡自由港(Le Freeport),为藏家提供兼具私密性、安全性及税收优势的艺术品仓储服务。
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一直积极主动地扶植艺术产业。2012年,由政府牵头改造的吉门营房园区正式落成。吉门营房在英国殖民时期曾是英军军营,新加坡政府将其改造为艺术园区后,当即吸引了包括香格纳画廊在内的13家画廊进驻。
在2013年,国家艺术理事会为了最大限度联动吉门营房园区和当时的“艺术登陆新加坡”展会带来的群体效应,推出了首届“新加坡艺术周”。从此以后,新加坡艺术周在每年1月份举办,为城市带来浓郁的艺术氛围。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政府大厦翼
图片来自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通过10年来密集的自上而下的改造、积累,又加上发达的经济、科技的加持,新加坡已经渐渐搭建出完整的艺术生态链,并实现了以自身为中心,向外辐射到印尼、泰国等周边东南亚国家,与澳大利亚也关系密切。
将艺术和本身的“枢纽”身份相结合,“狮城”新加坡能够使本土及国际观众找到不同的切入点,领略艺术魅力。
编辑:骆紫妍
责编:叶荔
来源:狮城新闻 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