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rait of Kevin Poon, 2022
Courtesy of Woaw Gallery
潘世亨(Kevin Poon)是一個大忙人。這位出生在香港的連續創業者還擁有 DJ、時裝設計師、零售商、咖啡師與畫廊主等多重身份。他的 Instagram 有超過13萬名粉絲,其中既有在邁阿密無題展(Untitled Miami)與法瑞爾·威廉士(Pharrell Williams)的合影,也有在香港的深夜 DJ 表演。
當 Artsy 本周在 Zoom 上採訪他時,潘世亨正處於火力全開的「畫廊主模式」,為未來一周在新加坡的忙碌做準備。他的畫廊 Woaw(即「奇觀世界」【world of amazing wonders】的縮寫)正在開設它的第四個前哨站,位於島上熱鬧的唐人街附近。此外,畫廊還正在首屆新加坡藝術博覽會(Art SG)上展出。Art SG 是一場極具代表性的藝博會,有望使新加坡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藝術中心。
Exterior view of Woaw Gallery, Singapore
Courtesy of Woaw Gallery
當我們交談時,潘世亨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說:「感覺人們真的很想了解藝術並參與其中。」在他看來,新加坡是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等周邊國家的「樞紐」。
入門商業藝術界,潘世亨走的是一條非常規的道路。2000年,他從唱片公司 Interscope 的實習生做起,沉浸在藝術、時尚和音樂的世界裡,甚至創辦了自己的音樂節 Blohk Party。他在2003年共同創立了街頭服飾品牌 CLOT,並於十年後在香港熱鬧的灣仔區開設了畫廊 Woaw。作為一個多功能的空間,潘世亨將自己繁雜的興趣都放在了一個屋檐之下。
Koichi Sato, installation
view of 「Ecstasy Journey」
at Woaw Gallery, 2019
Courtesy of Woaw Gallery
作為一位長期收藏藝術的藏家(他是德魯·英格蘭德【Drew Englander】、格雷格·伊藤【Greg Ito】、薩伊爾·戈麥斯【Sayre Gomez】、喬納斯·伍德【Jonas Wood】和 KAWS 等人的擁躉),潘世亨將空間的一部分開發成了一個完整的畫廊。2019年3月,畫廊舉辦了首秀,帶來了日本藝術家佐藤晃一(Koichi Sato)的個展,並藉此一舉成名。隨後,畫廊繼續發力,展示了一系列正在崛起的國際藝術家,包括安娜·維揚特(Anna Weyant)、克里斯蒂娜·班班(Cristina Ban Ban)和 Tide。
儘管自開業以來多次面臨挑戰,但畫廊仍以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增長,在完善其數字平台的同時也拓展了其實體足跡:2021年,Woaw 抓準時機,在疫情還在蔓延時於香港的中環開設了第二個空間;去年,畫廊在北京的博樂德藝術中心(Blanc Art Space)開設了第三個空間。
Drew Englander
Lost, 2022
潘世亨出生在香港,在美國接受教育,其國際化的成長經歷也反映在了他身為畫廊主的品位之上。Woaw 畫廊以「連接亞洲和西方的文化趨勢」為宗旨,而這一公開表態也讓潘世亨能夠擢升、聯結一系列移民背景不同的新興藝術家。其北京畫廊目前的展覽「混合基因」(Mixed Gene)由中國藝術家康好賢策劃,匯聚了一批華裔藝術家,而位於灣仔的空間則正在舉辦布魯克林藝術家德魯·英格蘭德(Drew Englander)的首場個展。
談到自己的方法論時,潘世亨說道:「任何推動邊界與對話的人都是我關注的對象。」目前,畫廊的名冊上有著來自三大洲的五位藝術家:除了康好賢和英格蘭德之外,Woaw 還代理了美國藝術家查理·羅伯茨(Charlie Roberts)、詹姆斯·高斯(James Goss)以及英國藝術家喬恩·伯格曼(Jon Burgerman)。
Architectural rendering of
Woaw Gallery, Singapore
Courtesy of Woaw Gallery
Woaw 全新的新加坡前哨站是其迄今為止占地最大的空間,也是畫廊為進軍東南亞邁出的第一步。潘世亨解釋道:「我很幸運,在香港結識了一些來自新加坡的朋友。他們一直鼓勵我,並對我說,『你真的應該在那也開一家』。」
Art SG 是使新加坡前哨站成為現實的完美契機。幸運的是,潘世亨與其團隊成功在一個他們欣賞的地點「有機」落腳,尋覓到了一間「極具新加坡風格」的店屋(shophouse)。身為歷史建築的店屋構成了新加坡二戰前城市中心的主幹,多為店面和住宅兩用。潘世亨和他的團隊將一個位於角落的單元改造成占地1100平方英尺的耀眼藍白色空間,位於歷史悠久的佛牙寺(Buddha Tooth Relic Temple)和天福宮(Thian Hock Keng Temple)之間。
Aryo Toh Djojo
Average Size, 2022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Woaw Gallery
畫廊的首秀「作為朋友和夥伴」(As Friends & Partners)由潘世亨策劃推出。引用畫廊的原文,此次展覽呈現了「令人振奮的新興藝術家組合,反映了眼下當代藝術的活力與時代精神」。展覽展出了12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包括 Aryo Toh Djojo、岩村遠(En Iwamura)、康好賢和薩博爾奇·博佐(Szabolcs Bozó)。
鑒於潘世亨在文化前沿一直以來的商業追求,將新加坡作為 Woaw 的第一個東南亞前哨站的決定並不讓人驚訝。多年來,新加坡在金融、工業和創意領域一直處於上升通道,其在 COVID-19 上的表現更穩固了這一趨勢。根據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新加坡在政治和穩定性方面位列全球第一,而其目前的經濟總量更超過了大流行前的水平。
En Iwamura, Neo Jomon:
Future Boy, 2022
注意到這一顯著崛起趨勢的並不只有潘世亨。日本的先驅白石畫廊(Whitestone Gallery)已經在新加坡開設前哨站,而國際潮流的引領者立木(Lehmann Maupin)也任命了一位駐新加坡的總監來管理畫廊在該地區的活動。
「有很多高凈值人群生活在這裡,」談到這座城市國家時,潘世亨說道。在他的觀察下,更新一批的年輕藏家也紛至沓來:「人們只是想玩得開心,看些酷的東西。我很高興能在這裡,成為它的一小部分。」
Kang Haoxian
Thelma and Louise,, 2022
Woaw
Price on request
備受期待的 Art SG 的到來更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的熱情。屆時,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Marina Bay Sands Expo and Convention Centre)沿線將彙集160多家畫廊。這場被稱為東南亞「有史以來最大的藝術博覽會」在2018年啟動以來幾經推遲,並終於在今年錨定了舉辦日期。Art SG 誕生於 Art Assembly 的構想,同樣由其操刀的還有印度藝術博覽會(India Art Fair)、雪梨當代藝術博覽會(Sydney Contemporary)和將於今年夏天舉辦的首屆東京現代藝術博覽會(Gendai)。對於 Woaw 來說,Art SG 很對胃口:除了能夠登上彙集了卓納(David Zwirner)、德薩畫廊等多家全球與本土畫廊的名單之外,Woaw 還將有幸參與一場吸引全球知名藝術藏家的盛會。
Charlie Roberts
Threading the Needle, 2022
「真的很高興能成為其中的一員,」潘世亨說道。他與博覽會的創始人、前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的創始總監任天晉(Magnus Renfrew)關係很不錯。「我們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只是想見見各路朋友。希望會有很多人參加,大家可以一起玩得開心。」
對潘世亨和他的團隊而言,在新加坡開設前哨站是一次「大推進」,但這一舉措並非句點式的高潮,而是繁忙日程的延續。隨著中國繼續放寬對疫情的限制,他希望在北京的空間帶來更多的展覽(自2022年7月開放以來,該空間已舉辦了四場展覽)。進一步的擴張也在醞釀之中。
Jon Burgerman
Chameleon, 2022
潘世亨特別期待東京現代藝術博覽會——這場藝博會將在東京的藝術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他也期待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能在今年三月以「強有力的方式」回歸。
除去上述所言,對於一位拒絕坐享其成的畫廊主來說,2023年與往年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潘世亨告訴 Artsy:「我們只想強化自己的項目,展示更多酷的東西,成為眾多年輕新興藝術家與知名藝術家的平台。」鑒於他歷來的成績,潘世亨接下來的動作絕對會讓藝術界刮目相看。
(文章來源於Artsy)
來源:獅城新聞 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