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物
他因參與戊戌變法被通緝,事後卻帶領1000多人在東南亞建了一座」中國城「!
在中國,有一座城市叫福州。而在馬來西亞,也有著一座城市詩巫,被稱為「新福州」。
在這裡的30萬人口中,11萬是華人,占據整個城市人口的40%。這40%的人口,卻支撐起了詩巫全部的商業貿易!而且在詩巫的大街小巷,遍布著中文字跡,中華文化氛圍十分濃厚。
生活在詩巫的人們,說著閩南語、看閩劇、聽福州評話、過福州傳統節日。農曆新年,也會高掛紅燈籠和紅布條,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新年團拜等等活動。婚喪喜慶、飲食、服飾等生活習慣,也一如中國福州。
為什麼在馬來西亞,卻有著如此中國化的一個城市呢?這都要從100多年前的一個華人說起!
祖輩世代務農家境貧寒,
少年半耕半讀
28歲中秀才、45歲中舉人
18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前,黃乃裳出生在福州市閩清縣六都湖峰村,他的父母祖輩世代務農,家境貧寒。
古人云:三代之積,供一書生。從黃乃裳祖輩開始,就開始為後代攢錢讀書,但在那個年代,能讓一家人餓不死就已經很難了,更別說攢錢了。一直到黃乃裳出生,露出靈光的腦袋,才將家中數代人想要出一個讀書人願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即便如此,黃乃裳少年時也需半耕半讀,來供養一家人生活。
黃乃裳17歲時,有洋人來中國傳教,黃乃裳在和傳教士的探討中逐漸產生了信仰,就此皈依了基督教,開始學習英文。
28歲的黃乃裳以第二名中了秀才,直到45歲才中了舉人。
以清朝為例,平均每年550多人中舉,換算到省份,每個省就有約30多人!很多縣好多年都不一定能出一個舉人。可想而知當初舉人的地位
這麼來說,以《范進中舉》為例。
放到現在,就是一夜暴富,從54歲的矮矬窮,突然就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這個沒有),走上人生巔峰!
中舉的黃乃裳,在當時就是「雞窩裡飛出金鳳凰」,在當地名聲赫赫。
弟弟與致遠艦在中日戰爭犧牲,
黃乃裳參與戊戌變法
創辦福州第一報紙《福報》
黃乃裳中舉,是1894年,是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這一年!
他的三弟,黃乃模,作為致遠艦副管帶,和艦長鄧世昌以及全艦250多名兄弟壯烈殉國。
親兄弟的去世、清廷的腐敗無能,給了黃乃裳很大的打擊。
學文救不了中國!黃乃裳前往北京,結識了康有為、梁啟超等戊戌六君子,並參與了公車上書運動。1896年在福州創辦了福建最早的報紙《福報》,鼓吹維新。
《福報》
僅僅維持了103天的戊戌變法,就因頑固派的強烈抵制,以失敗告終。康有為、梁啟超逃亡日本,譚嗣同等人被殺,黃乃裳也遭到通緝。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內而亡。」國內變法失敗的黃乃裳,將眼睛放到了海外。
為了逃避清廷的專制統治,也為了給窮困的同胞開闢新的生活方式,黃乃裳決定下南洋探尋。
福州
變法失敗逃亡新加坡,
簽署999年東南亞租界
1899年,50歲的黃乃裳攜家帶口移居到了新加坡,在東南亞地區考察移民點。
他翻山跨海,歷時數月,先後考察了馬來亞、蘇門答臘、荷屬東印度群島等地,最終在第二年來到了加里曼丹島的砂拉越地區。
當時的砂拉越,地廣人稀,荒地眾多,當地人仍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當地的拉者(首領)也非常歡迎華人的入住墾荒,兩人一拍即合!
1900年5月下旬,黃乃裳以港主的身份與砂拉越拉者查爾斯·布魯克訂立《懇約》,選定詩巫郊區新珠山為墾區。
為了保護華人的權益,黃乃裳在《墾約》中做出了各種詳細的規定:
「吾農所墾之地,有九百九十九年之權利; 「每英畝納稅洋銀一角,官方如需吾農已墾之地,須按時價估買; 「吾農有往來自由、信仰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設立公司商業自由、購買槍械自由、船業自由之權利; 「無納丁稅、無服公益、無當兵之義務……」。
華人移民後,不需要交稅、不需要服兵役,往來自由、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砂拉越政府還提供貸款,幫助他們渡過前期的艱難時期。
而且一簽就是999年租約,比清廷簽署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加起來都要長。這一消息傳回國內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就連孫中山先生都大加讚嘆:「此為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對外簽訂的第一份平等之條約!」
孫中山
先後招募1118中國人移民,
曾被誤會是「賣豬仔」
條約簽訂後,黃乃裳就回福建老家招募人手,移民砂拉越。
1900年12月,一艘拉著91名福建人的「豐美」號船動身前往詩巫,8日後抵達新加坡,停駐期間有十數人留下,最終抵達砂拉越的第一批福建移民一共72人。這些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等各行各業都有。
1901年2月,黃乃裳親自帶領第二批500多人從福建福州啟航,經廈門來到新加坡。但在停駐新加坡時,卻被移民誤以為被「賣豬仔」,一度引發騷亂。最終在黃乃裳的誓言安撫下才得以平息。
休整一個月後,這些人才出發前往砂拉越。
1902年1月,黃乃裳繼續在福州周邊招募到500多農工,租用了一艘美國商船,經所有人運到了砂拉越。
至此,黃乃裳招募的一共1118名福州墾荒者全部抵達。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黃乃裳身先士卒同吃同睡,
突發胃病劇痛難忍
留下遺言稱「新福州是大家的」
當時的詩巫,可以說完全是一塊荒蕪的土地。
隨處可見的熱帶雨林、低洼沼澤,痢疾、登革熱等疾病侵襲,對開荒的人們有著致命的威脅。
從福州移民到砂拉越的同胞,由於水土不服,身體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
作為領頭人,黃乃裳身先士卒,與同胞們同吃同睡,伐木墾地、引水開渠、分發種子。先後2次向拉者借貸4萬元,建立了6間亞答厝於新珠山,作為大家的住處。
亞答厝
為了方便人們生活,黃乃裳還在詩巫埠江邊建立了「新福州墾場公司」(也叫「新福州總公司」),向人們低價出售米鹽糖布和鹹魚等生活物品。
事必躬親的黃乃裳最終累倒在了這片土地上。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發作起來劇痛無比,每天只能吃幾片麵包幾根香蕉續命。
以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黃乃裳,寫下了這麼一句遺言:天若有心,期盡藐躬分內事;我雖撒手,仍留餘地後來人。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遺囑。
有人說那新福州不是你買的麼,黃乃裳很認真地表示:「這塊土地是大家的。」
開墾詩巫大豐收
中國人在此存活、傳承文化
在黃乃裳的帶領下,眾人開墾了幾千畝良田,種植番薯、蔬菜等農作物,獲得了極大的豐收。
他們修建大路,在河流上架橋。短短數年就奇蹟般地搭建起一座城市,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歷史學家沃爾克在他所著的《徜徉在南洋野蠻人之間》一書中,詳細地記錄下了這一繁華的景象:
「詩巫這裡的河流非常寬闊,將近一英里,河岸旁是馬來人的村莊……中國人在這裡大做生意,經過這條河從達亞人和其他當地人那裡獲取巨大的利潤。」
勤勞的中國人,給詩巫帶來了繁華,也將福州文化在此傳播。詩巫也被稱為「新福州」,傳承著福州的習俗傳統。
開墾4年離開回國,
為更多同胞投身革命
至今詩巫難忘黃乃裳
很多人以為,黃乃裳會一直在「新福州」生活,帶領華人在此發展壯大!
但事實上,黃乃裳只在「新福州」待了4年!就將墾場的管理工作託付給美國牧師富雅各(Rev. James Mathews Hoover),悄然回國。
據黃乃裳說,他回國是為了參加革命事宜,讓更多的同胞過上好日子。
黃乃裳離開後,富雅各牧師繼續帶領福州移民墾殖,並引種橡膠,使得詩巫的經濟逐步繁榮起來。
詩巫
回國後的黃乃裳,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投身革命運動,為革命奉獻一生。
1924年9月22日,黃乃裳因肝病復發,病逝於故鄉閩清,享年75歲。
黃乃裳帶到詩巫的移民,卻一直懷念著他,很多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還有一座紀念廣場。在詩巫,他卻是家喻戶曉的英雄。
黃乃裳路
位於詩巫的黃乃裳紀念公園
他的事跡,也被寫作成書被人傳唱。
還被拍成電視劇《詩巫風雲》在中國熱播!
新人物· 精選
點擊以下連結,查看往期精彩內容
陳炳卻 |薩維特里 |
郭孔豐 |
陳弼臣 |
黃仲涵 |
馬科斯 |
邵維銘 |
陳凱希 |
施永昌 |
佘桂福 |
施恭旗 |
- The End -
#今日匯率
1 新元 = 5.1241 人民幣
1 人民幣 = 0.1951 新幣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