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
变法失败逃亡新加坡,
签署999年东南亚租界
1899年,50岁的黄乃裳携家带口移居到了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考察移民点。
他翻山跨海,历时数月,先后考察了马来亚、苏门答腊、荷属东印度群岛等地,最终在第二年来到了加里曼丹岛的砂拉越地区。
当时的砂拉越,地广人稀,荒地众多,当地人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当地的拉者(首领)也非常欢迎华人的入住垦荒,两人一拍即合!
1900年5月下旬,黄乃裳以港主的身份与砂拉越拉者查尔斯·布鲁克订立《恳约》,选定诗巫郊区新珠山为垦区。
为了保护华人的权益,黄乃裳在《垦约》中做出了各种详细的规定:
“吾农所垦之地,有九百九十九年之权利; “每英亩纳税洋银一角,官方如需吾农已垦之地,须按时价估买; “吾农有往来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设立公司商业自由、购买枪械自由、船业自由之权利; “无纳丁税、无服公益、无当兵之义务……”。
华人移民后,不需要交税、不需要服兵役,往来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砂拉越政府还提供贷款,帮助他们渡过前期的艰难时期。
而且一签就是999年租约,比清廷签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加起来都要长。这一消息传回国内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就连孙中山先生都大加赞叹:“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份平等之条约!”
孙中山
先后招募1118中国人移民,
曾被误会是“卖猪仔”
条约签订后,黄乃裳就回福建老家招募人手,移民砂拉越。
1900年12月,一艘拉着91名福建人的“丰美”号船动身前往诗巫,8日后抵达新加坡,停驻期间有十数人留下,最终抵达砂拉越的第一批福建移民一共72人。这些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等各行各业都有。
1901年2月,黄乃裳亲自带领第二批500多人从福建福州启航,经厦门来到新加坡。但在停驻新加坡时,却被移民误以为被“卖猪仔”,一度引发骚乱。最终在黄乃裳的誓言安抚下才得以平息。
休整一个月后,这些人才出发前往砂拉越。
1902年1月,黄乃裳继续在福州周边招募到500多农工,租用了一艘美国商船,经所有人运到了砂拉越。
至此,黄乃裳招募的一共1118名福州垦荒者全部抵达。
黄乃裳身先士卒同吃同睡,
突发胃病剧痛难忍
留下遗言称“新福州是大家的”
当时的诗巫,可以说完全是一块荒芜的土地。
随处可见的热带雨林、低洼沼泽,痢疾、登革热等疾病侵袭,对开荒的人们有着致命的威胁。
从福州移民到砂拉越的同胞,由于水土不服,身体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
作为领头人,黄乃裳身先士卒,与同胞们同吃同睡,伐木垦地、引水开渠、分发种子。先后2次向拉者借贷4万元,建立了6间亚答厝于新珠山,作为大家的住处。
亚答厝
为了方便人们生活,黄乃裳还在诗巫埠江边建立了“新福州垦场公司”(也叫“新福州总公司”),向人们低价出售米盐糖布和咸鱼等生活物品。
事必躬亲的黄乃裳最终累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发作起来剧痛无比,每天只能吃几片面包几根香蕉续命。
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黄乃裳,写下了这么一句遗言:天若有心,期尽藐躬分内事;我虽撒手,仍留余地后来人。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遗嘱。
有人说那新福州不是你买的么,黄乃裳很认真地表示:“这块土地是大家的。”
开垦诗巫大丰收
中国人在此存活、传承文化
在黄乃裳的带领下,众人开垦了几千亩良田,种植番薯、蔬菜等农作物,获得了极大的丰收。
他们修建大路,在河流上架桥。短短数年就奇迹般地搭建起一座城市,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