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阿德恩在2017年就任紐西蘭總理,這幾年來帶領國家度過冠病疫情、基督城槍擊案和懷特島火山大爆發等幾次危機,2020年更以「要堅強,要善良(Be strong, be kind)」的競選口號率領工黨在紐西蘭當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勝。
然而,大約兩年後,阿德恩已無法堅強下去,語帶哽咽地在鏡頭前宣布自己不會在來臨的選舉中尋求連任,並會在2月7日以前卸任:
「我知道(擔任總理)需要什麼,也清楚自己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勝任這份工作。就那麼簡單。」
身為日理萬機的一國總理,還是一名4歲女兒的母親,也難怪阿德恩感到疲於奔命。
她在電視聲明中,對這點也毫不諱言:
」政治人物也是人。我們在儘可能長久的時間裡,竭盡所能付出一切,總會到了時候。對我來說,時候到了。」
她甚至「先發制人」,率先回應坊間無可避免的臆測:
「我知道這個決定會引起諸多討論,所謂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在你們找得到的角度中,只有一個會令人感興趣,那就是:經過這6年的重大挑戰後,我(畢竟)是個人。」
克拉克:阿德恩面對「前所未有的怨恨和敵意」 了解阿德恩面對的挑戰和壓力的人不多,紐西蘭前總理克拉克(Helen Clark)或可說是其中一人。
「身為總理的人都要面對巨大壓力,但在這社交媒體、標題黨和24小時新聞循環的年代裡,傑辛達(阿德恩)在這個國家所面對的怨恨和敵意,在我看來,是前所未有的。
我們的社會現在應該反省,該不該繼續容忍這種過分的兩極化情緒,它讓人們越發不敢從政。」
政治觀察家指出,阿德恩領導的工黨目前支持率下滑,主要是國內事務的緣故。
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紹爾(Richard Shaw)告訴亞洲新聞台,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因素,讓紐西蘭人對工黨和阿德恩本人的支持度下跌。
分析員也認為,阿德恩為了擔任總理所作出的個人犧牲,也是促使她決定卸任的主要因素。
「無論是面對面或通過視訊,或者在國際會議等場合中,我與阿德恩曾多次會面。阿德恩總理在帶領紐西蘭度過2019年的基督城恐怖襲擊事件,以及過去三年的冠病疫情時,展現了不凡的奉獻精神和領導力。
我感謝阿德恩總理與新加坡建立強有力的夥伴關係,以及她所給予新加坡的支持。她對很多人帶來了啟發,我祝願她與她的家人一切順利。Mā te wā!(毛利語,意指下次再見)」
即使民調顯示工黨目前在紐西蘭的支持率只有30%,即將卸任的阿德恩仍對工黨表示信心,認為工黨能在今年10月14日的選舉中勝出。
而目前群龍無首的工黨,則預計在1月22日之前選出新黨魁。據路透社報道,目前呼聲最高的人選包括現任教育部長希普金斯(Chris Hipkins)和司法部長艾倫(Kiri 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