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考好AEIS只得去政府学校,这是否会影响其未来备考本地O水准呢?
——万事通说
每到年底AEIS放榜时,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日子了。
虽说是尘埃落定,有的孩子顺利过关,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本地政府学校;有些孩子就没那么顺利,遗憾落榜。但落榜不代表不上学,因此这些落榜的孩子基本上会选择一所私人或国际学校作为暂时的落脚点,边上学边备考。
然而,对于超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没有了再参加AEIS的资格。因此如若他们还是想进入政府学校体系的话,则需要凭借本地O水准的成绩了。
而这便又激起学生和家长心中新的疑惑,孩子在私人或者国际学校里备考本地的O水准,成功率大吗?毕竟私人学校给大众的印象一向是挥金如土,不务正业的,家长难免怕类似的环境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万事通也很理解各位家长的担忧,因此在这里万事通特地找来了一位AEIS失利后从新加坡的私人学校考过O水准,最后进入了初级学院的学长为大家分享一下在私人学校备考O水准的经验和经历,希望对广大通心粉们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
01
能先向大家简单地
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哈哈当然,大家叫我文浩就行。我曾就读于圣法兰西斯卫理学校的O水准课程,之后通过O水准的考试考到了德明政府中学,现在已经考完了A水准了。
02 为何选择私人学校?
一般来说,所有报考O水准的考生只有两种身份,政府学校考生或者私人考生。如果一名中国留学生想要成为一名政府学校考生的话,其必须在初三之前通过AEIS考试进入到政府本地学校的系统。之后学校会以政府学生的身份为其报名。然若是学生未能通过AEIS考试且选择在除政府学校外的学校学习的话,则其是以私人考生的名义参加O水准考试。
而我,则就是属于没有通过AEIS的那一档学生...但当时我的心态调节的不错,没有过多的沮丧,而是在成绩出来后就马上联系本地提供O水准课程的国际学校以来备考O水准。最后选择圣法学校也是对其口碑的信赖以及家中长辈的推荐。
然后区别的话便是以私人考生的身份参加O水准考试的话就不会再享有CCA减分的优惠政策,以及我们需要拿O水准的成绩去直接找学校进行报名,毕竟教育部不会给私人考生寄送报考志愿单。
03 私人学校的课程安排是怎样?
虽然国际学校所教的课程和政府学校大同小异,但是其学校安排还是有所区别的。大体来讲,国际学校的课程选择性还是比政府学校要差一些。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人文方面,如圣法只提供了两种人文科目供学生选择,地理和中华文学。而在艺术方面则是统一拿会计科目。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基于两点。
首先课程的广泛意味着对师资的高要求,越是少见的科目如经济和历史,够资格教的老师也越少。因此对于看重盈利的国际学校而言,为了极少数的学生而专门招聘一个老师,开一门课程是不现实的。
除此之外,若是开展这门课程后,又有多少学生能在O水准里取得好成绩?不少的学子在选科时不做判断便盲目选择。就我所知,不少中国留学生因为以为以中文为教学语言的中华文学要比用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地理更容易从而选择以中华文学作为备考O水准的人文科目。不曾想,中华文学里的文学赏析和古诗句如同天书一般,相较之下英语都显得要简单易懂许多。这也导致那一届的O水准华文文学成绩极差,学校险些就决定要关闭文学课程。综上所述,国际学校的课程安排相比政府学校而言局限性更高,也更为实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