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報道,呂亞寶是雪州班達馬蘭新村鄉村管理委員會主席柯金勝的母親,她已經從兩代同堂煮到五代同堂。如今雖然聽覺漸漸不靈光,但仍把團圓飯當作年度重要任務,每年如一日,卯足精力、精心準備迎接一年一度的家族大團圓。
滷肉豬肚湯海鮮不能少 呂亞寶每年在除夕前兩天開始備菜,製作超過十樣菜肴,大多是傳統福建系菜色,例如滷肉、豬肚湯、芋頭、肉丸等,而魚、雞、海參也都不能少。特別是每年必備的豬肚湯,是她繼承了家婆的手藝,是家族的味道,也是先人的味道。
「雖然團圓飯功夫繁重,要準備很多材料,但我一想到這是為了家人準備的一餐,就一點也不覺得辛苦,更何況這是一年一度的家庭聚餐,可以親自烹飪,絕對非常值得。一直以來,只有二女兒幫我,成為我的助手。這也是為了避免人多手雜,我們每年除夕凌晨5點許便起身,開始烹飪。」
她也指出,每年都會煮到約早上10點,然後開始祭拜祖先,下午再繼續烹飪約兩小時,因此前前後後需要大概七小時。
20尺長桌宴 柯家五代同堂,柯金勝的七名兄弟姐妹、八個家庭的成員超過30人,風雨不改一起吃團圓飯。除非有重要事情無法分身,否則一定是一家人「齊齊整整」,絕不缺席,就連外嫁的姐妹也會協同家庭出席。
柯金勝指出,除了除夕夜吃團圓飯,家庭成員也會在大年初一早上團聚,再一起祭祖,等到初八夜拜天公,再回來團聚。
圍在一起「拼桌」吃團圓飯,需要四五張桌子拼到一起,至少20尺長,猶如「長桌宴」,整個客廳幾乎沒有多餘空間。
柯金勝說,母親準備的佳肴都必須分成三份,在長桌前、中、後各擺一份,才能讓大家都夾到、吃到。
「每年團圓飯,大家都是開開心心、熱熱鬧鬧,凝聚家族團聚力。」
家族傳統特製「族服」 柯金勝表示,家族從2018年開始特製家族成員的新春制服,每年有不一樣的顏色,從事服裝業的侄女也會配合不同的生肖設計不同的吉祥物。
他說,今年的「族服」是奶褐色,配合兔年,衣服上的吉祥物為手持年柑的「賓尼兔」(Bugs Bunny),祝福大家平安喜樂。
此外,呂亞寶每年也會精心布置住家,增添新春喜慶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