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2月16日,確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的病例累計已達24起,奧密克戎毒株正在取代德爾塔成為新冠病毒主流變種,新加坡也繼續加快接種兒童疫苗和加強劑,與此同時,新加坡部分場所也自行提高了防疫要求限制。
兒童接種中心
新加坡專為兒童而設的接種中心預計將在本月稍遲時候正式投入運作,每天可為約1000名兒童接種。接種疫苗時有卡通人物為孩子們「打氣」,家長也能陪在身旁。
衛生部長王乙康前天(16日)貼文表示,接種中心作出特別安排,區分孩童和成人接種區域。其中,用來輸入孩童資料信息的電腦,貼上了顯眼貼紙。
為宣導抗疫衛生習慣而設計的五個超級英雄人物,提醒兒童戴口罩、勤洗手、定時測量體溫、不摸臉以及清潔物體表面。
臨床試驗顯示,疫苗對孩童是安全有效的,預計30萬名5到11歲孩童將獲得保護。
他在貼文中透露,家長可陪伴孩子前往接種中心。陳振聲在臉書答覆家長詢問時也說,「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名家長陪伴」。
排隊打疫苗
從本月14日開始,18歲至29歲者若距離接種第二劑疫苗已滿五個月,也可施打追加劑。部分莫德納疫苗接種中心,有超過六七十人排隊等候接種疫苗。人龍當中有已預約和未預約的,因人數太多,工作人員一度暫停接待未預約者。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14日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又表示,12月份莫德納疫苗的存貨較多,符合條件者不必預約,可直接前往莫德納疫苗接種中心接種追加劑,似乎帶動了人們施打莫德納疫苗。
淡濱尼東民眾俱樂部的接種中心在新措施生效當天(15日)並未有太多人前來接種疫苗,昨天卻有超過1000人預約,大部分是為了接種追加劑。
接種中心每小時只接待20名未預約的公眾,而接種後的觀察時間仍保持在30分鐘,尚未縮短至15分鐘,可能使得未預約的公眾須要排隊更久。
接種疫苗意願高漲
隨著居家辦公將不再是默認的辦公模式,不少人出於工作原因加急接種疫苗,接種第三劑疫苗也逐漸變成必要選擇。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於今年10月22日至11月5日之間展開網絡調查,在奧密克戎毒株出現前,來自33個國家的1萬4401名員工參與了調查。
在500名參與調查的新加坡籍員工中,贊成工作場所內所有人都應接種疫苗的比率為93%,僅次於中國的97%。
在接種疫苗和頻繁接受檢測做出選擇的話,81%的新加坡員工選擇接種疫苗,只有8%選擇檢測。另有7%表示會在不換工作的情況下尋找途徑繞過這些要求,2%則選擇辭職或換工作。
疫情前,新加坡只有28%員工會居家辦公,比之世界平均水平23%略高,但是疫情後則變成54%,大大超出疫情後世界平均水平34%。
77%的新加坡員工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僱主應讓員工繼續享有靈活的工作安排,他們希望在五天工作日中平均有三天可以遠程辦公。
差異化管理要求升級
新加坡部分場所正在加強防疫要求,明年2月起,少於50人參與的小型活動,也必須實行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
一些廟宇準備提前禁止未接種疫苗的信眾入廟,也有樂齡活動中心已試行有關措施。
一家樂齡活動中心在諮詢了護聯中心之後,這個月起展開試驗計劃,只允許完成疫苗接種者進入,並要求已接種疫苗的義工每次來幫忙前,都得進行快速抗原檢測。
目前未接種者只要出示有效陰性活動前檢測結果就能進入樂齡活動中心,中心會在接到護聯中心進一步指示後,才執行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
道教總會呼籲,從除夕通宵開放到隔天的超過50所宮廟,提前執行疫苗接種差異化安全管理措施。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